第167章 年代文里的幺儿(四)(第2/3页)

年轻女孩穿着一身粗布衣衫,头上扎着两个麻花辫,此时脸上带着些许红晕,眉目含情的注视着什么。

邵瑜歪了歪头,看见她身前的树边,斜斜的靠着一个年轻男人,男人挺有意思,特意躲在树后面,似乎怕人看见一般。

邵瑜见着男人手里递过去一个圆形的小铁罐子,赵小秋接过去之后,直接扑进了男人怀里,紧接着,两人就往小树林深处走去。

“是小秋姐姐和顾知青。”邵嘉开口说道。

邵瑜挑了挑眉,算算日子,这个时候赵小秋肚子里应该已经有了孩子,而顾知青也快要回城里了。

“虎头说他之前听到小秋姐姐和顾知青在小树林里打架。”邵嘉又说道。

虎头是队里的一个孩子,今年不过六岁,这孩子生下来腿有缺陷,走路一瘸一拐,因而村子里的小孩,除了邵嘉没人愿意和他玩耍。

邵瑜立时就想明白了这“打架”是怎么回事,心里骂了一句带坏小孩子,立马说道:“大人打架,你们小孩子不要掺和,这话回头你也和虎头说,记住了吗?”

邵嘉点点头,说道:“虎头害怕,说他听到声音就跑了,不过,他说小秋姐姐叫的可惨了。”

邵瑜额角抽了抽,心里骂了一句两人不讲究,最后还是一再和邵嘉说,遇到这种事直接躲开。

邵瑜想了想,这两人既然郎情妾意,不如他帮一把,让他们成就好事,也免得等顾显城回家之后,赵小秋还要想着怎么找接盘侠。

“你先回去,跟奶奶说,我有点事马上回家。”

邵嘉也没有多怀疑,闻言便小跑着回家了。

邵瑜却特意在村子里转了转,路上正巧遇到了找孩子的赵大娘,问邵瑜有没有见到她大孙子水生。

“刚才好像见到一个小孩子进了小树林,不知道是不是您家水生。”邵瑜说道。

“哎,这死孩子进小树林干嘛,前天还有人在里面被蛇咬了。”赵大娘急急忙忙的就往小树林跑。

遇到其他的人,邵瑜的说词却变成了:“小树林那边好像有奇怪的声音,是不是有人打架啊,您可得去劝劝。”

邵瑜觉得帮的差不多了,便溜达着回了家,路上正好遇见匆匆赶来的邵老娘。

“妈,您去哪呀?”邵瑜问道。

“小树林里有人打架,我去看看。”邵老娘脸上的神色显然不是想去劝架的,而是去看热闹的。

邵瑜也懒得拦她,自己回了家,足足等了一个小时,方才等到老娘回来。

这一回来,邵老娘脸上带着遮掩不住的兴奋。

“真没想到,赵小秋平日里看起来老老实实的,私底下,啧啧……”邵老娘想说的话愣是刹住了闸,毕竟在她心里邵瑜还是个孩子,有些话不能乱说。

邵瑜眉毛一挑,假意问道:“赵小秋在小树林跟人打架?”

“额……差不多吧。”邵老娘说道。

“她这么凶悍啊,现在打架被人知道了,怕是不好找对象。”邵瑜说道。

邵老娘立时眉毛一挑,想到自己儿子以前也和这赵小秋眉来眼去的,立马说道:“她怎么不好找对象了?打完架她婆家都找好了,过两天咱们就能喝喜酒了。”

邵瑜原本还想着继续逗逗老娘,却听到院子外传来女孩细弱的声音。

他赶忙走了出去,只见一个只在后面扎了一个辫子的年轻女孩,此时正站在院子门口。

“邵婶子在家吗?”女孩小心翼翼的询问道,脸上带着两朵红云。

“是青青吗?”邵老娘走了出来,问道。

赵青青笑着说道:“邵婶子,我进山摘了点野果……”

邵老娘闻言立马笑了,说道:“这孩子,你也太客气了。”

一边说话间,邵老娘又进了屋,很快就拿出一个大碗出来,从人家姑娘的篮子里抓了一碗小果子。

“难为你什么都记着婶子,真是个好孩子……”邵老娘好听的话跟不要钱一样。

赵青青羞的低下头去。

邵瑜微微皱眉,进了屋里,裁了一小块油纸,包了一些冰糖出来,递给赵青青,说道:“正好家里有些冰糖,你拿着甜甜嘴。”

邵老娘瞪了邵瑜一眼,邵瑜不为所动,不过赵青青却并不接过去,而是慌忙摆手说道:“摘些野果不值当什么的,这太贵重了,我不能要。”

邵瑜直接将油纸包塞进她的果篮里,说道:“谢谢你送的果子,看着就好吃。”

姑娘家到底不好和男人拉拉扯扯,最终还是拗不过收下了那一小包冰糖,细声细语的说道:“不客气。”

然后朝着邵老娘说了一声,便慌忙转身离开。

邵瑜望着她的背影,注意到女孩子走路有些不对劲,一瘸一拐的似乎像是有什么障碍一样。

邵老娘在一旁不高兴的说道:“看?还看?还没娶进门呢,就上赶着献殷勤,真要娶进门了,那就真是娶了媳妇忘了娘。”

邵瑜笑了笑,说道:“你怎么好白占人家的便宜?”

邵老娘翻了个白眼,说道:“你倒管起老娘的事情来了。”

“哪怕是近邻,也要有来有回的,一直白占便宜,我还做不做人了。”邵瑜说道。

邵老娘到底还是疼爱小儿子的心占了上风,闻言也懒得跟他计较这个问题,转身气呼呼的进了房间。

邵瑜心下道了一声不急,让人改变是最难的一件事,他可以慢慢来。

次日天还未亮,邵瑜就爬了起来,他昨日也没有何家里人说考试的事情,只说了今天有事要去城里一趟,邵老娘只当他是想躲懒,故而没有多话,而哥哥嫂嫂为人老实更是不曾怀疑邵瑜的说辞,甚至都不曾多问一句。

山路崎岖,邵瑜花了一个多小时方才进城,直接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和系统兑换了一些东西当早餐,吃完他便直接去了考场。

考场设在小学里,此时校门尚未打开,但外面已经等了不少年轻人,还有一些中年人。

年轻人们凑在一起,不管认识不认识,都聊得十分热闹,相反中年人就明显稳重不少,站在一起几乎不说话。

邵瑜看见人群中有几个似乎是赵家村的知青,但他们显然没有搭理邵瑜的想法,见这般情形,邵瑜也懒得热脸贴冷屁股,索性自己找了个地方待着。

“兄弟,往左挪挪。”

邵瑜闻言,动了两步。

“哎,这就跟古代进京赶考似的,一茬接一茬啊。”这人站稳了立马朝着邵瑜抱怨道。

邵瑜笑了笑,说道:“古代赶考三年一次,这个应该没有那么久。”

这人闻言挑了挑眉,说道:“兄弟你还挺严谨。”

两人互相道了姓名,这人叫吴建树,听到这名字,邵瑜没忍住笑了一声。

“笑吧笑吧,我爹娘就不想我好呀。”吴建树两手一摊,这般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