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去岳阳》(三)(第2/3页)

“我认为啊,”谢兰生说,“‘艺联’注重艺术水准,在选片时,不要以票房为主。选片委员的老师们要对主题、价值、审美、手法等等项目打分,再考虑下这些电影的前沿性跟创新性,在国际上口碑如何,与引进片区别在哪,独不独特……综合考量!让咱们的受众见见与众不同的好作品!另外啊,我想,在国别上也要注意,别总盯着美国、日本,也多看看其他国家,尤其一些冷门国家。”

“对。”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孙xx点头,“放评审评分比较高的,跟其他片不一样的,平时不大能见到的。川局也是这个意思。”

“嗯,”对于这个全国艺联兰生真的花心思了,他又兴奋地提建议,语气仿佛年轻十岁,“咱们还要多多举办一些影展以及活动,活动不一定是关于电影的,还可以是艺术的音乐的,绘画啊雕塑啊,琵琶啊、古筝啊、甚至可以是登山啊、潜水啊、珠宝啊、首饰啊,让城市的文艺青年乌泱乌泱过来参加,从而对主办方的‘文艺电影’产生兴趣!”

其他人也挺用心的:“对对对,谢导这个想法好。”

“还有,我们也要考虑考虑加盟影院的运营。如果感觉某部电影的票房会非常可怜,就限制场次、提高上座,比如,一周只上一场这样。让电影院既能拿到精神上的满足感,又能获取物质上的东西。咱们不要盲目追求‘艺联’屏幕加盟数量,因为这样肯定就会降低单厅的盈利了,要一步步来,踏踏实实走。”

有人笑:“谢导真挺厉害的啊,周到!”

谢兰生也又笑了笑。

他本来就能混社会,跟着莘野又学到更多。

接着他们进入会议要确定的其他议题:“‘分线’配合‘长线’才行,‘艺联’电影平均上映的时间先定四个月吧。“目前影院的服务器只能存储十部片子,而艺联的发行模式会给影院加重负担,我看咱们是不是能给大家配新服务器,或者开设一个云端……”

简单回顾今天开会的几个主要议题后,最后,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孙xx又打气道:“我对咱们这个项目的未来是很乐观的。现在,已经有些美国片子联系咱们‘艺联’了,因为各大电影院线对他们并不感兴趣,他们本来已经放弃在中国进行公映,可是见到‘艺联’成立他们又想试试看了!另外啊,市场也比以前好了。现在不有点映APP吗?大家想要什么片子平台就放什么片子。我研究了下,他们放过文艺电影,还不少,这说明啊,电影观众‘自下而上’也在争取文艺片。”说完,他竖起了一根手指,“我的想法是,一年内,‘艺联’要上专线电影。”

专线电影,那就是指只在“艺联”上映的片,分线发行,不大规模铺开,只做小规模上映。

让文艺片能对接到感兴趣的小众观众,这是必然要走的路,也是艺联成立目的。全国公映对文艺片可能是种资源浪费。文艺电影上座凄惨,任何人都知道这点,非大导的文艺电影根本无法获得机会。院线经理先看卡司,不认识的一律pass,根本不看主题、剧情。

“那……”谢兰生看看大家,“那,我也贡献出来一部给艺联的专线电影吧。”

大家:“???!!!”

谢兰生说:“我下部片,《一天》,只在艺联公映好了。”

“不是,谢导,”众人竟然开始劝他,“您的片子没必要啊。您的片子全国公映票房少说也一两亿的。咱们艺联在全中国现在只有100块屏幕,一场最多一万人次,几十万票房,一天两场、场场爆满,100天才能到一个亿。您先算算这笔账吧!大规模上更合适啊!”

“不用。”谢兰生笑,“艺联需要大导支持。我想推广咱们艺联。下部片子的总票房我不认为是主要的。我也会跟我团队说《一天》未来要走的路,想加入就加入,不想加入就不加入。”

“可发行方会同意吗?《一天》还是深蓝发行?”大家知道,2003年后,谢兰生的电影全是深蓝影业给发行的。

“没事。”谢兰生的唇角笑容竟荡起了一丝温柔,“在哪上映我能做主。深蓝莘总没意见的。”

“呃……”他亏钱也没意见吗?明明可以全国公映。

谢兰生又重复了遍:“他不会有意见的,我保证。”

“那,”见谢兰生心意已决,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孙xx十分温和,也在笑,“如果谢导真的愿意让新电影只做专线,全国艺联的推广就势必会简单很多了。您回去再商量商量,我在这先谢谢好意了。我们等着最终消息。”

谢兰生说:“行。”

…………

大中午时谢兰生在门口串吧随便吃吃,就又跑到了“新未”去了。

“新未”目前是中国的三大视频网站之一。三大视频平台背后各站着个IT巨头。他们引流并且砸钱,正把控着影视市场。

而最近呢,“新未视频”希望开个互联网的“文艺影院”。

去年年末,网络大电影的概念一夜之间如火如荼。“网上看电影”也成了肉眼可见的趋势,而“新未”则是这一波中最积极的视频网站。

谢兰生到新未总部,两手揣着一步步走,新未影业一个姑娘已经站在大门口迎了。她一见到谢兰生来便把他带上33楼,带到一间会议室里,端茶倒水了好半天。

几分钟后,几个老大才呼啦啦地全走进来,其中就有新未的SVP,新未影业的CEO文远。

谢兰生并不具备一般导演的不善言辞,他们几个“谢导”“文总”“您好您好”寒暄了通,好半天才进入正题。

文远说:“我们搞这网上文艺影院,一方面是想要帮助文艺电影长久生存,另一方面是想要塑造我们公司品牌个性,就是有情怀、有担当。我们目前一边儿在购买中外电影版权,另一边儿也想投资,帮助一些好片子用‘线上+线下’的模式分担压力,甚至只用‘线上’模式获取收益、收回成本。当然了,后者一般是进不了电影院的优秀作品。”

谢兰生点了点头。

“这个还在筹备阶段。”文远笑笑,“老实说啊,谢导您来联系我们,还主动说想试试‘线上+线下’的新模式,我们感到非常意外。”

“嗯,”谢兰生十指交叉,说,“新导演的新作品想进电影院太难太难了。而且,就算进了,文艺片对电影观众的吸引力没那么高,要非爱好者花几十块去电影院十分困难,因此,我觉得,几块钱的‘网络点播’对导演们是个机会,他们可以回收成本,可以继续拍片,而低廉的‘尝试成本’也有助于获取观众、培养市场。我想,对新未来说,受关注的新片子是最好的推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