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纪事之我主沉浮 第二卷 凤凰浴火隐于朝 第十八章 惊破浮尘梦(第3/3页)

留下怔立当场的韦妃不知所措跌坐在地上,世子朱瞻垣立即伸手去扶,“母妃,母妃!”韦妃如梦初醒,她紧紧拉着朱瞻垣的手说道:“儿子,跟着你父王,千万别让他做傻事,他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性子,你一定要看着他,想办法护他周全。”朱瞻垣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乐安城头之上,金盔宝甲在身的朱高煦登城远眺才知道瞻垣所言不虚,城下是黑压压的一片,少说也有十几万大军。

这十几万大军从何而来?他一下子就蒙住了,更让他诧异万分的是那满眼的黄龙旗,九龙华盖下,雪白骏马上飒然而坐的正是银盔银甲的年轻天子,他的侄儿朱瞻基。

朱高煦用手使劲揉了揉眼睛,他难以相信这是真的。

北京、天津、济南、山西等地四处有他的眼线,有他派出的忠心护军“暗影”。

朱瞻基是怎么躲过这重重的包围,一点儿前兆都没有就突然出现在乐安城下的呢。

渐渐地,朱高煦眼中怨愤的神色不见了,代而是一种难以言明的沮丧与心灰意冷。

输了?就这样输了?“叔王!”朱瞻基力透苍穹的声音响彻四周,“听闻叔王谋反,朕本不信,怕是奸佞小人挑拨离间才令叔王倒戈。如今朕亲往乐安就是为了让叔王安心,叔王如能罢兵,朕一定既往不咎。对叔王敬重厚待如从前一般。”“屁话!”朱高煦刚要答言,只见兵部尚书朱恒悄悄捅了捅他的手臂,“不要答言,如果汉王在城头上证实他就是当今皇上,恐怕军心立即涣散!”朱高煦点了点头,“没错!”朱恒立即使了个手势,“火炮手准备!”“是!”城门之上数十发小炮立即严阵以待,炮口直接对准城下的将士。

而朱高煦也拿起了铁弓,箭矛直指朱瞻基。

城上之势一触即发,仿佛弹指之间城下大军立即陷于炮火之中成为万千碎片灰飞烟灭不击自溃。

“皇上!请皇上退后,皇上对于汉王已经仁至义尽,剩下的事情就交给臣等吧!”英国公张辅试图劝说朱瞻基退后。

朱瞻基眸如星辰,一动不动地凝望着朱高煦。

“朕在这里,等着叔王开炮,等着叔王放箭!”“皇上!”众臣苦劝均无功而返。

张辅面色铁青,突然扬起手中的宝剑。

于是仿佛幻景一般,黄龙旗下,黑色的幕布被将士们一一掀开,一水崭新锃亮的神机铳炮便赫然亮相。

不知是在谁的授意下,城下明军的神机铳炮突然朝空鸣射,声如炸雷,轰天震地。

“好好好,好小子,死到临头竟然还在向本王炫耀你在火炮上的优势,有本事你就炸死我!”汉王大喝一声,将铁弓拉个满怀,那箭似乎随时就要插入朱瞻基的胸口。

朱瞻基不躲不藏,也不许任何人来帮。

“嗖”地一下,朱高煦手松箭射,那只铁箭以电闪之速冲着朱瞻基径直飞了过来。

“皇上!”众人纷纷惊呼。

炮火瞬间停息。

众人皆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只箭,胆小之人则闭上了眼睛伏在地上连连叩首。

而那只箭却径直刺入朱瞻基坐下的马首。

马儿立即吃痛地跃了起来,朱瞻基顺势跳下马。

“皇上!”众臣纷纷上前。

“没事!”朱瞻基大笑,他仰望着城头对高高在上的朱高煦朗声说道,“这一箭,朕不躲不藏,是替皇爷爷还了叔王舍身相替的恩!”众人这才明白他所说的是当年朱高煦追随朱棣起兵北上,曾经数次救朱棣于危困,更为朱棣舍身挡过一箭。

说完之后,朱瞻基冲着朱高煦竟然深深揖首而拜。

在一片诧异声中,朱瞻基再次开口:“这一拜,是全了我们叔侄的骨肉至情!”“朕给叔王两个时辰考虑,午时三刻之前,只要叔王开城请降,朕一言九鼎,既往不咎。午时三刻一过将万炮齐发。那时,这乐安城中的一草一木、一兵一卒,将不复存在,所有人都会成为叔王的陪葬。”朱瞻基安静地站在城下,他的话语也不似刚刚那般力透苍穹,声音平和而淡定,他脸上也没有帝王常见的杀伐之气,有的只是如同暖阳般淡淡的笑容。

可是这份笑容却让立于城头之上那些追随汉王谋反的将士们感觉到了飒飒的冷风与侵入筋骨的寒意,只觉得天地间骤然变色,阴云突然压顶,直逼的人有些喘不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