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第2/3页)

现在两人不算远,坐几个小时的车就能见到,只要有时间见面就行。

江春明年就读初三了,到时候就得选高中学校,正好可以接到江陵工作的城市,至于江夏的话,年纪还小,还没开始选学校,不过等到七八岁也得读小学了,正好可以跟江春一起过来。

至于张秋梅,她反正无牵无挂的。

要是让她过来,估计巴不得。

一听这话,张秋梅激动的拍大腿,“行行行,我看不如就这次过完年吧,我反正也没啥事,跟着你去我可以的!”

终于能有好吃的了!

张秋梅想要流眼泪。

闻言,盛宝宝瞥了她一眼,“明年小春才初三,她这个节骨眼上换学校不好。”

这会儿,江春小声的说道:“小婶婶,我想今年暑假,就去考高中。”

她脑子是真的聪明,在学校里几乎就是过目不忘,提前预习了初二初三的课程后,这一次的期末考试,直接就拿了年级第一。

高兴的校长今年过年都是合不拢嘴的。

这可是个天才少女啊。

谁能想到,这么一个天才,当初其实小学都没读过呢。

除了这样,江春还开始利用自己闲暇的时候,努力的赚钱。

她没有实体店的小卖部,在学校里已经出了名,每个月的收入都很稳定。

还有就是下饭酱,销量也非常的不错。

她先是在学校里推广,后来连几个老师都闻风来买,尝了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这个让江春尝到了十足的甜头。

光是在学校里这么卖,一瓶下饭酱的价格是一块二,价格并不低,可是架不住好吃,分量也挺多,一瓶怎么说也能吃个一个月。

江春看销量确实好,有些人买起来,还好几瓶的囤货,她就推出了两瓶九五折,三瓶九折,四瓶八五折这样的折扣力度,来让人买。

不过江春要读书,做酱的话,一个礼拜只能是限量的做,卖完瓶数就不会再卖了,反正就是先到先得。

学生一般没这个经济能力,但是家长有,家长尝了以后,也是一发不可收拾。

现在江春卖下饭酱的名声,比她考第一名还要来的响亮。

刚开始一个月她是试卖,钱并不多,大概是赚了十几二十块,第二个月就赚了有三四十了,等到第三个月五六十,这样持续上涨。

一直到年底,江春除去自己的成本,纯利润已经达到了有四百多的样子。

加上小卖部的钱,大概一年下来,她赚了有差不多六七百。

很惊人的一个数字。

甚至还在持续上涨。

江春不想再继续浪费时间了,考了高中后,她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做生意赚钱。

听到江春的话,盛宝宝有些意外,“直接中考?”

这到底是什么小天才,脑袋瓜都是怎么长的。

人跟人之间怎么差别就这么大呢。

这么想着,盛宝宝忍不住期待的看了一眼江夏,这在里可也是未来的小大佬啊。

此时,江.未来小大佬.夏,正舔着碗底。

看了嘴角上还带点糖水的江夏,盛宝宝收回了目光。

嗯……

这个还太小了。

江春点点头,“我想参加这一次的中考。”

看江春的样子,也是非常的有信心,盛宝宝对于这种事情向来是开明的,反正江春看着就是个有主见的,人生是她自己的,她怎么样把握都行。

盛宝宝说道:“那等你小叔叔回来,跟他商量一下,要是他也同意的话,那这次就让你去考试。”

反正考不好的话,大不了就继续读初三,也不是什么很严重的事情。

见盛宝宝这么说,江春用力的点头,只要小婶婶支持就行了。

现在的她,可以说是个隐形的小富豪,要去哪里读书,都不需要盛宝宝和江陵给钱了,这段时间盛宝宝寄来的生活费,她都存着。

江春非常满足现状。

赚钱,然后把赚到的钱,一大半都给盛宝宝。

自己只留一部分。

真正的做到了,她对钱没有兴趣,只是对赚钱感兴趣而已。

到了村长江荣家。

知道江陵眼睛好了的村长,感动的不行,拉着江陵的手,就仔细的询问着,听江陵说自己现在在新学校当老师,点头道。

“做老师好,老师是铁饭碗,钱不少,福利待遇也好,等到以后你媳妇毕业了,也做老师的话,咱们村子里可就出息了。”

在这一辈人的眼里,基本上都对老师这个行业,是充满了崇拜和佩服的,反正尊敬的很,毕竟这是教育的传播者。

江荣自然也不例外,觉得这个职业能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就挺好的。

听到江荣的话,江陵也淡笑着道:“要不是江叔叔您的话,我的眼睛也不能这么快的好,我和宝宝都很感谢您,过几天到我家里去吃饭吧,宝宝早想着下厨做一顿好的,请您吃饭了。”

这过年了,请人吃饭当然是常态。

江荣还惦记着上回吃过的美味,倒是一点都不客气,“行啊,那我就带上我一家老小,去你家蹭吃的了。”

“欢迎。”江陵笑道。

在村子里,除了盛宝宝,对他好的就是江荣了。

在他眼瞎的时候,不仅是帮他打听治病的地方,还帮他分了家,有事情叫江荣,都会帮忙,更别提在他只有补贴来源的时候,江荣还总是让他去村里帮忙,以此来给他一些补贴。

江陵心里清楚,江荣是特意这样做的,为的就是让他能赚上些钱。

虽然说不多,可这也是江荣对自己的好。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更别提是雪中送炭的好。

告别了江荣后,江陵就回了家,一路上有看到他的人,长辈们倒是诧异的很,见江陵不在摸索着前行,仿佛恢复了失明一般。

打招呼的时候,江陵倒也一个个温和的笑着回应。

不一会儿的功夫,整个村子的人都知道了。

江陵的眼睛已经好了。

在县城里买年货的陈翠花,和江泉回来的时候,就听到了村民们在那讨论,关于江陵眼睛的事情。

陈翠花一听,有些不敢置信,抓住了其中一个,“你说啥?江陵眼睛好了?”

那人一看是陈翠花,倒是有些奇怪了,“咋了,这江陵不是你们家的人么,大家都知道人眼睛好了,你做大嫂的咋不知道?”

陈翠花脑袋跟被大铁锤打了一下似得,一下子就蒙了。

一旁的江泉听到弟弟眼睛好了,倒是高兴的不行,大手互相搓着,“这可太好了,小弟的眼睛好了。”

他们家最有文化的就是江陵了。

就连江行都比不上江陵,要不是江陵眼睛看不到的话,江行这会儿在村子里也没那么风光。

可现在不一样了,江陵眼睛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