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关系缓和(第2/2页)

“为何放出去?”刘彻不懂。

康熙:“先别管这些。让顾问行把名单递上来,问他还有什么事。”

刘彻以为三言两语说不清,就按照他说的做。顾问行接道:“过几日小选,惠妃娘娘还令奴才问皇上,乾清宫要不要添人。”

“名单上有没有乾清宫的人?”康熙问。

顾问行听到刘彻的问话,“奴才没看。”

“你先下去,朕看看,回头让魏珠给你送过去。”魏珠是今儿当值的小太监,顾问行认识他。听到康熙说完,打个千就退出去。

刘彻冲梁九功抬抬手,梁九功立刻把门关上。刘彻抬手想把奏章递给康熙,意识到他碰不到,就打开让他看,一看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名字,“这么多?”

“正常。”康熙道,“每过五六年就要放出去一批。”

刘彻:“为何?”

“放她们出宫嫁人。”康熙道。

刘彻顺嘴问:“太监呢?”

“他们不。他们本身是家里穷的吃不上才进宫为奴,出去了被人瞧不起,不善经营的没过几年就会沦为乞丐。”康熙不由自主地想到刘彻说他“吃糠喝稀”,“朕真希望,万民康宁,天下熙盛。”

刘彻接道:“心存天下的皇帝都希望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可那种情况,根本不可能。”说着,忍不住叹了一口气,“不说那些,说说这个吧。”

康熙仔细浏览一遍,“没问题。乾清宫就不加人了。你我现在这个样子,人越少越好。就怕你习惯了人服侍,突然少几个不习惯。”

“我没那么尊贵。”刘彻道,“我以前还是太子的时候,经常只带两个奴婢就出去了。说起出去,何时带我出去看看?”

康熙看向他:“好奇?”

“当然。一千八百年啊。”刘彻感慨道。

康熙想一下,“太子大婚后吧。”

“说起太子,你给他的奏章该批好了吧。”刘彻道。

康熙想想:“应该。”

“你要不要去看看?”刘彻道。

康熙不解:“看他批奏章?”

“对!正好可以借此看看太子私下里什么样。”刘彻道,“如果他对你万分信任,也没有一丝逼宫之心,你以后只要盯着你大儿子,时不时敲打他一下就行了。”

康熙猛然想到一段往事,那是二十九年的七月,乌兰布通之战前夕,他病了,太子胤礽到行宫看到他,没有一丝忧愁,康熙当时很是寒心,就让太子回京了。

战事繁忙,他身心疲惫,后来回到京城,太子见到他十分高兴,康熙就没跟他计较。久而久之,就把这事给忘了。

康熙听刘彻说完,心中生出一丝担忧,“万一那孩子有那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