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蚧 别名 蛤解、蛤蟹、仙蟾、蚧蛇、大壁虎。

《本草纲目》记载

补肺气,益精血,定喘止嗽,疗肺痈消渴,助阳道。

◎释名

蛤蚧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而得名,仙蟾是因为它的形状而得名。岭南人称蛙为蛤,也是因为蛤蚧的头和蛙、蟾相似。

集解

蛤蚧生长在岭南的山谷、城墙或大树间。据称雄的为蛤,雌的为蚧,它的形状与大守宫类似,头像蟾蜍,背部附有细鳞,呈浅绿色,上面有土黄色斑点。身长一尺左右,尾巴稍短。蛤蚧叫的声音很大,一般居住在古树洞里,属于守宫、蜥蜴一类。广西横州一带盛产蛤蚧,雌雄上下呼叫多日,感情融洽就开始交配,两个相互交抱于一起,会自行落在地上。人们此时去捕捉,它们也毫无觉察。捉到后用手使劲掰,即使死了也难以分开。此时用熟稿草将它们细细缠起来,蒸熟后晒干出售,制成中药,效果非常好。

【蛤蚧】

气味:咸,平,有小毒。

主治:定喘止咳,补肺虚,对久咳不愈、虚劳咳嗽有很好的疗效。可治气液衰少、阴血枯竭等症。对跌打损伤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科学新概念

【营养成分】

蛋白质、氨基酸、胆固醇、脂肪酸、肌肽、胆碱、肉碱、鸟嘌呤等。

【健康效果】

增强机体活力,补充身体的亏损,又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此外,蛤蚧还有补益肺肾、平喘止咳的功效,用于治肾双虚、气喘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