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古代严父(四)(第2/3页)

皇帝阻止众大臣的争吵,示意大太监宣旨,圣旨内容主要为:派户部左侍郎蔡明策、郎中李温开春后前往余平县考察,务必弄清楚番薯和辣椒的种植及产量详细。

左侍郎为人不懂钻营但做事踏实,皇帝心里有数,此次事关重大,自然派他信得过的前去。

祁盛早料到朝廷会派人前来,不过他也不担心,打听了前来视察的钦差大人的品性后也放下心来,能不和官场的那些老狐狸打交道再如意不过。

来年开春,左侍郎携李郎中并一干专业的农业专家,早早便来了余平县。

祁盛好生招待后就开始着手安排各村百姓分发辣椒种子的事宜,又专门划分了一块地安排种植好手给番薯育苗。

蔡大人做事确实认真,不辞辛苦的亲自查看辣椒和番薯的种植事宜,又有户部专业的农业人才记录观察,整个春种期间都在忙碌中度过。

五月在第一批辣椒坐果,番薯也均已种下地后,蔡明策才携随从启程回京复命,留下一干人等等到秋收后再启程回京。

这一年余平县的百姓实实在在的大赚了一笔,看着到手的银钱,很多人家都准备等农闲时起房子娶新妇,可能是早年饿怕了,不少人家还储存了足够吃一年的粮食。

余平县的百姓时不时的就来县府门口叩拜感谢,一时弄得祁盛都不敢出门。

李郎中偶尔看到这一幕对着祁盛打趣道:“祁大人如此利民为民,实在令本官钦佩。”

“大人谬赞了,下官不过和众位大人一样,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倒是李大人不辞辛苦多番下田考察,更令下官佩服。”

祁盛与他谦虚客套一番,不着痕迹的又商业互夸了一场。

如今余平县再也不是无人问津的小县城,来往的商队络绎不绝,都想先分辣椒的这杯羹。

徐允言因有祁盛的这层关系,如今是赚得盆满钵满,这一年的盈利竟比边关贸易来得还要多!

十月份,看着收获可喜的番薯,李郎中才彻底放下心来,如此产量高口感好又易饱腹的粮食,若日后推广开来,想必能救活不少吃不饱饭的贫民。

“祁大人不必再送,如今我等已顺利完成使命,自当尽快赶回去向今上复命!”

祁盛拱手送别李大人等人,回到祁府,才对跟着他的祁修文说道:“:再过段时间你就要启程进京赶考了,这几天静下心,好好温习下功课。”

祁修文这几年跟着父亲计谋略做实事,看着余平县从贫困小县到如今的富裕程度,说不自豪是假的,也越发敬佩父亲的远虑。

两年多的时间,他所作文章终于落到实处,如今完成章先生布置的题目,好几次都得到先生的认可和夸赞,就连父亲也对他频频点头夸奖。

祁修文如今信心十足,此时会试他必定中榜!

祁盛看着儿子状态甚好,不由鼓励道:“你如今文章就连章先生都赞叹不已,只要以平常心对待会试,金榜题名也指日可待,为父以前太过心急,竟差点耽误了你……”

祁盛还没说完,就被祁修文打断:“父亲怎可如此说,若不是父亲严加管教,儿子也不能有如今的成绩,父亲这么说,可是折煞儿子了。”

祁盛拍拍他的肩膀安抚道:“好了,你不怨为父便好,你媳妇如今怀有身孕,不能陪你一同进京,上京的路上多有不便,去的时候多带些小厮和银钱。”

祁盛难得说这些贴心的话,祁修文一时有些眼酸,有父如此,日后他定当勤勉谨慎,不辜负父亲的期望。

十一月中旬,趁着天还不是太冷,祁修文就启程赶往京城,这次祁盛难得送他出了城,让祁修文离去时眼睛发酸差点没忍住流下眼泪。

以往父亲对他严厉,更因为有身为父亲的威严,很少像今天这样亲自送他离开,祁修文盯着窗外的一处久久发呆,父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呢?

想起两年多前的那次家法,祁修文忍不住勾起了嘴角,那是父亲第一次在惩罚还没结束时便饶过了他,想必父亲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慢慢转变的吧。

祁家这个年过得还算热闹,除了格外紧张的王夫人,就连林氏也笑容满面。

过年不久就迎来了会试的大考,祁盛还算平静,倒是王氏这段时间不是吃斋念佛就是前往附近的庙宇上香祈愿,要不是祁盛拦着,她还想去府城闻名的圣佛寺上香。

王氏没能如愿有些气恼,暗骂祁盛关键时刻要面子,这两年祁盛脾气温和不少,王氏和柳氏也敢在他面前使性子了。王氏心想要是儿子这次还没中,你敢动我儿子一下试试!说完又呸呸两下,她儿子这次肯定能中!

会试考完没多久,祁家上下还没等来祁修文的好消息,到是祁盛迎来了他的好消息。

当今皇帝在左侍郎回京复命后就记下了祁盛的功劳,等到李郎中一干人等回京复命,皇帝心里也踏实不少,如今开年没几天就升了祁盛的官职。

从正七品的知县到从五品的知州,祁盛连升三级,羡煞了一干苦熬政绩的官员,有些不服气的还抱怨老天爷让祁盛这厮走了大运,机缘巧合发现了辣椒和番薯。

不管外界如何看他的升迁史,祁盛本人还算满意,终于能挪挪位置了。

这次升迁是直迁,还是在济州境地,不过知州管辖范围扩大,从一个县的老大变成五个县的老大,其中还包括余平县。

祁盛想了想其余四县的情况,忍不住抽抽嘴角,好嘛,这是看他把余平县发展富裕了,想着带带周边县城啊。

不过也是,以前平州境地五个的县生活水平都差不多,和济州府其他三个州相比,简直就像没人疼的孩子,如今余平县日子好过了,直接让他们的难兄难弟们心里不平衡了。

皇帝想了想就直接提拔祁盛为平州的知州,一是嘉奖他的确为朝廷做出贡献来,二就是要考验他一番,不只是下面官员觉得祁盛好运,连皇帝都觉得祁盛的功劳有些占了大运的原因,想想祁盛之前的政绩,如今的升迁已是皇恩浩荡。

祁盛举家来到知州府邸,府邸位于嘉平县,也是平州范围内经济条件最好的县城,此处距离济州也要稍微近些。

走马上任后,祁盛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余平县因为辣椒的便利如今正有条不紊的准备今年的辣椒育苗,河平县和陶平县和两年前的余平县一样,除了给小麦除草,就是羡慕着余平县家家户户奔小康的好日子,蔡平县不与余平县接壤,虽然羡慕,但也是照往年一样过活,至于嘉平县,因东西分别与余平县和济州接壤,商队往来往往途径此地,经济也跟着发展了起来。

祁盛查看着每个县的县志和发展情况,开始计划如何提高平州境地百姓们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