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古代严父(十)(第2/2页)

陆陆续续,又有好几批商队前来,宁州百姓从刚开始的土包子模样,到如今终于锻炼出了一颗平常心,看着路过的一排排马车,也能淡定的正常行走了。

商队的到来彻底让宁州焕发了生机,百姓们之前赚了不少钱,如今终于有机会大肆采买了。

“这块布可真好看,没想到价格还这么便宜!”

“这糖也便宜,没想到有一天我居然能吃得起红糖!”

“要我说还是这棉花便宜,今年终于不用担心挨冻了!”

……

宁州百姓像是一个多年缺东少西的人忽然闯进一处大型百货商场,眼花缭乱的同时又激动的狂扫货,穿的用的,吃的喝的,种类繁多,足以满足他们日常生活。

祁盛在联系商队时就附加了需要的商品目录,因此此次商队的大部分货物都是价格实惠且满足宁州百姓的东西,看着热闹异常的交易市场,祁盛转身悄悄离开,要是这时候被附近的百姓发现,绝对比后世被疯狂粉丝围追的场面还要夸张。

正热情投身在购物中的百姓们还不知道,他们的“偶像”就在刚刚从他们的身边走过。

这个新年,宁州百姓过得格外舒坦,原以为今年还会像往常一样吃不饱饭,如今短短数月,不仅能吃饱穿暖,不少人家还换置了漂亮的新衣裳。

尤其那些略懂草药的人,把珍藏的药材拿出去换置银两,如今不仅盖了新房还买了几亩地。

而白猎户也开心的拿着文书领回高出的七百两,他如今是彻底的脱贫致富了,哪怕瘸着腿走在路上也能昂首挺胸。

宁州百姓是彻底的把祁盛奉作神明,过年期间知府衙门口聚集了不少前来磕头跪谢的男女老幼。

开春百姓们还没迎来春种,就先听说了府衙最新的消息。

“快快,知府大人开堂了!大家快去瞧瞧。”

“大人怎么忽然开堂?走,快去瞧瞧。”

“听说前段时间抓了好多悍匪,大人趁着开年第一个月,就打算把他们先审判了。”

……

宁州百姓离府衙比较近的大都待不住了,放下手中的活计,纷纷往府衙赶去。

除去好奇看热闹的,就是被抓犯人的家眷,二当家三当家他们的家眷一听有了消息,也急忙慌得往府衙那边赶去,不过等他们赶到,就看到清木寨之前偷袭祁盛的一干众人揉着屁股,相互搀扶着走出衙门,当然二当家三当家是被人抬着出来的。

清木寨赶来的众人见此情景也不敢多待,连忙出来几个人把二当家三当家抬走,至于其他人,也是一人架着一个快速离开。

直到来到一户离府衙最近的人家,众人才七嘴八舌的问起来。

“你们怎么出来了?不是说被判砍头了吗?”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大人就这么把你们放了?”

“谢天谢地,柱子你终于没事了!”

……

刘老大见实在太吵,大喝一声:“好了,都别问了,老二你来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二当家趴在床上呲牙咧嘴哭丧着脸说道:“能不能先给我们上点药,疼死老子了!”

二当家媳妇这才想起她男人身上还有伤在。

众人又连忙跑去买了不少治疗跌打损伤的药,等给每个人都上了药后,二当家才终于有力气吭声。

“大人说我们这段时间认错态度积极,配合官府的改造,我和老三因为领头闹事一人罚了五十板子,至于他们一人三十板子。”

二当家媳妇有些不信,好奇问道:“不是说有被判砍头流放的吗?我们听到这个消息差点吓死,老三他娘更是直接晕了过去,怎么你们就只挨了顿板子?”

三当家看着颤颤巍巍坐在一边的老娘,抹把脸说道:“是有人被判砍头了,不过不是我们,是虎头寨的那帮子。”

刘老大惊讶:“虎头寨!”

三当家也是莫名,说道:“我们在里面关着不清楚,反正大人审案子的时候我们听说的,开始还以为我和二哥的命这次也会没了,吓得我们俩差点把头磕破。”

三当家把这么丢脸的事说出来,也没觉得不好意思,还厚着脸皮笑出了声。

其他人也没笑他俩,如今能活着回来,比什么都好。

倒是刘老大想起来了,“对了,前段时间商队往这边赶时,虎头寨的那帮子还敢顶风作案,幸好祁大人部署严密,不然咱宁州恐怕再难有商队前来了。”

众人一听纷纷想起来,官府前阵子确实又抓了一批劫匪,不过因众人对虎头寨都没什么好印象,看到他们被抓反而拍手叫好。

和流云寨清木寨这些被逼着落草为寇的穷苦百姓不同,虎头寨是彻彻底底的土匪窝,他们烧杀抢掠没少干坏事,死在他们手上的无辜老百姓也有不少,如今听说虎头寨的人被处以重刑,众人还觉得安心不少。

三当家从怀里把藏好的五两银子掏出来递给他娘:“娘,这是祁大人给我们发的工钱,说是我们这几个月干活的奖励。”

二当家见此也把银子掏出来讨好的递给媳妇,二当家媳妇开心的接过,倒是三当家老娘颤巍巍起身,冲着三当家身后狠拍了几巴掌,直疼的三当家嗷嗷叫。

“娘,娘,我的屁股啊!”

众人见他这么惨没忍住笑出了声,三当家老娘气愤道:“当初大壮让你们老实点,偏逞能跑去拦劫祁大人,要是大人真有个三长两短,你们就是咱整个宁州的罪人!还好意思说这五两银子,你知不知道,光咱寨子里的这些孩子们,每家都赚了至少十两,你还敢得意!”

三当家苦着脸不可置信道:“不会吧!”

清木寨众人今天终于放下心来,如今的清木寨已名存实亡,虽然他们还是会聚在一起商讨事情,不过大都恢复了当初的老本行,如今到了春种时节,除了留在家养伤的,大都出去忙碌起来。

祁盛不仅把之前查抄的土地分给当地的百姓,还根据宁州的水流情况,改良了水车构造,又命工房众人找工匠尽快加工出来。

等一架架水车建造好,百姓们看着造型新奇的水车好奇无比,直到庄稼要浇灌时,众人才发现这水车的实用性。

宁州平原很少,大部分的土地都是梯田,之前他们浇灌庄稼时除了引着山上的水流下来,就是要靠人力背水浇灌,如今不仅灌溉面积达到六七百亩,而且那些梯田斜坡上的庄稼也能灌溉到,宁州百姓纷纷欢呼,再也不用一桶水一桶水的卖死力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