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素菜单(第2/2页)

松 菌

松菌加口蘑炒最佳①。或单用秋油泡食,亦妙。惟不便久留耳,置各菜中,俱能助鲜。可入燕窝作底垫,以其嫩也。

注释:

① 松菌加口蘑炒最佳:松菌出自南方,口蘑出自北方,两种蘑菇混炒,美味无比。这道菜在清朝时很贵,因为松菌不易保存,当时俗称此菜为“南北烩”。

面筋二法

一法,面筋入油锅炙枯,再用鸡汤、蘑菇清煨。一法,不炙,用水泡,切条入浓鸡汁炒之,加冬笋、天花①。章淮树②观察家制之最精。上盘时宜毛撕,不宜光切。加虾米泡汁,甜酱炒之,甚佳。

注释:

① 天花:一种蘑菇,五台山特产。

② 章淮树:章攀桂,字淮树。安徽桐城人。长期客居江宁。乾隆时期最有名的风水大师。

茄二法

吴小谷广文家,将整茄子削皮,滚水泡去苦汁,猪油炙之。炙时须待泡水干后,用甜酱水干煨,甚佳。卢八太爷家,切茄作小块,不去皮,入油灼微黄,加秋油炮炒,亦佳。是二法者,俱学之而未尽其妙,惟蒸烂划开,用麻油、米醋拌,则夏间亦颇可食。或煨干作脯,置盘中。

苋 羹

苋须细摘嫩尖,干炒,加虾米或虾仁,更佳。不可见汤。

芋 羹

芋性柔腻,入荤入素俱可。或切碎作鸭羹,或煨肉,或同豆腐加酱水煨。徐兆璜明府家,选小芋子,入嫩鸡煨汤,妙极!惜其制法未传。大抵只用作料,不用水。

豆腐皮

将腐皮泡软,加秋油、醋、虾米拌之,宜于夏日。蒋侍郎家入海参用,颇妙。加紫菜、虾肉作汤,亦相宜。或用蘑菇、笋煨清汤,亦佳。以烂为度。芜湖敬修和尚,将腐皮卷筒切段,油中微炙,入蘑菇煨烂,极佳。不可加鸡汤。

扁 豆

取现采扁豆,用肉、汤炒之,去肉存豆。单炒者油重为佳。以肥软为贵。毛糙而瘦薄者,瘠土所生,不可食。

瓠子、王瓜

鱼切片先炒,加瓠子,同酱汁煨。王瓜亦然。

煨木耳、香蕈

扬州定慧庵僧,能将木耳煨二分厚,香蕈煨三分厚。先取蘑菇熬汁为卤。

冬 瓜

冬瓜之用最多。拌燕窝、鱼肉、鳗、鳝、火腿皆可。扬州定慧庵所制尤佳。红如血珀,不用荤汤。

煨鲜菱

煨鲜菱,以鸡汤滚之。上时将汤撤去一半。池中现起者才鲜,浮水面者才嫩。加新栗、白果煨烂,尤佳,或用糖亦可。作点心亦可。

豇 豆

豇豆炒肉,临上时去肉存豆。以极嫩者,抽去其筋。

煨三笋

将天目笋①、冬笋、问政笋②,煨火鸡③汤,号“三笋羹”。

注释:

① 天目笋:杭州天目山的笋。

② 问政笋:安徽问政山的笋。

③ 火鸡:雄鸡。

芋煨白菜

芋煨极烂,入白菜心,烹之,加酱水调和,家常菜之最佳者。惟白菜须新摘肥嫩者,色青则老,摘久则枯。

香珠豆

毛豆①至八九月间晚收者,最阔大而嫩,号“香珠豆”。煮熟以秋油、酒泡之。出壳可,带壳亦可,香软可爱。寻常之豆,不可食也。

注释:

① 毛豆:未完全成熟的黄豆。

马 兰

马兰头菜,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

杨花菜

南京三月有杨花菜,柔脆与菠菜相似,名甚雅。

问政笋丝

问政笋,即杭州笋也。徽州人送者,多是淡笋干,只好泡烂切丝,用鸡肉汤煨用。龚司马取秋油煮笋,烘干上桌,徽人食之,惊为异味。余笑其如梦之方醒也。

炒鸡腿蘑菇

芜湖大庵和尚,洗净鸡腿,蘑菇去沙,加秋油、酒炒熟,盛盘宴客,甚佳。

猪油煮萝卜

用熟猪油炒萝卜,加虾米煨之,以极熟为度。临起加葱花,色如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