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大家一起来赚钱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如果说买缝纫机是唐妙砸下的第一颗雷,那么这就是第二颗!还是无敌旋风型。

唐妙一直憋着没写信告诉家里,就是为了等实体书。口说无凭嘛!她可是把书都带回来了。

她故作淡定的翻出书,微笑:“我带回来两套给您这边收着,毕竟这是我们小棠棠的第一本童话书。”

虽然绷的紧紧的,但是翘起的嘴角却出卖了她的小炫耀。

哪里不值得炫耀呢?

这可是大喜事儿。

她闺女超级无敌能干的!

全家人都挤在了跟前儿,看着唐妙刚刚放到章荷花手里的两本书。上头这本是彩色的封面,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熊头顶着一片翠绿的大叶子,萌哒哒的回头。下面那本还是它,这一次,它身边多了一只彩色的鹦鹉,一只小白兔,还有一只红狐狸。

狐狸这么狡诈的动物,在故事里一贯都是以翻牌出现,可是在这里却带着一点萌。

这么可爱的封面,章荷花小心翼翼的摸着封面,她识字不多,但是却还是在封面上看见了一个“姜”。

她的手指划过,小猫说:“姜若棠。”

这是小棠棠的大名儿。

章荷花倒吸了一口气,点头:“对对对,姜若棠,是姜若棠。”

小棠棠的名字,正是这个。

她几乎是带着虔诚的心翻开书页,除了自己,第一页还有一张插图,一辆小汽车屁股,小熊远远的看着小汽车,怅然若失。

每一页的故事,都带着一张图,章荷花不识多少字,她仿佛闻到了书上散发的清香:“真是光宗耀祖啊!你说咱们家怎么就出了文曲星了呢?”

章荷花呢喃。

再看小棠棠,眼神儿更加热切。

小棠棠:“???”

章荷花把书放下就把孩子抱了起来,心肝宝的叫个不停。

小棠棠:“???”

全家人也都羡慕又崇拜的看着小棠棠,小棠棠这么小,可是已经可以做这么多事情了,真是一个能干的小棠棠呀。

“故事是小棠棠写的,这些插画,都是小棠棠和小狼两个人一起画的。”唐妙说了起来。其实原本,只是要出单纯的故事,但是杨编辑看到小狼和小棠棠一起合作画出来的小熊顶着大叶子转身之后就一下子被萌到了,并且敏锐的觉得,如果每一页都配上插图,会更好。

“哎呦,我大孙子也这么厉害!这京北的水土就是人杰地灵啊,你看看你们才去几天啊,就这么能干了。”章荷花碎碎念个不停。姜老憨也微笑着频频点头,恨不能现在找个地儿给祖宗上个香。告诉祖宗,他们家也是有文曲星的人了。

“喏,您看,这里,插画:姜若棠,姜朗。”唐妙指点道。

章荷花点头:“对对对,对的对的。”

这样的大喜事儿,大房和二房都羡慕极了,他们看着小棠棠和小狼,又看自己孩子。想到自己孩子也不笨,在班级里都是名列前茅,心里也跟着舒畅了一点。

他们以后也会像老三一样好的。

一定会的。

最近向阳屯消息可多了!

不过这些消息,大多都跟老姜家有关。

老姜家的两个儿子今年都考上大学了!

老姜家的小孙女儿出书了!

章荷花要上班,实在不能在家里久留,但是姜老憨却抱着一套书,小心翼翼的出去显摆了一大圈。他甚至不用拐弯抹角,直接就是直钩球。

“哎呀我们家真是喜事连连啊,考上大学算什么?不稀罕!也不是只有我家有!可是我家小孙女儿可出书了!你说她才五岁啊!咋就这么厉害啊!出书了呢!”

这个年代,就算是在报纸上发表一个方块儿,都是人人羡慕的大事儿。更不要说,还是出书。这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听到出书,大家还以为姜老憨是吹牛逼!

万万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姜老憨,竟然都会吹牛逼了。

可是,姜老憨紧跟着就拿出了书,嘿嘿的笑,说:“我家老婆子恨不能给锁起来呢!”

大家一看,这就拔不开眼睛了。

还真是,出书了!

而且,看起来还很是怪可爱的呢。

“这个封面还有插图,都是我们家小孙女儿和他小哥哥小狼两个孩子画的。小狼这孩子也是个厉害的啊,当初给我们家画的猪圈,那图我还留着呢。真真儿是很好用的。什么都考虑到了!下雨天都不用多担心,你说多好啊……”

沉默寡言姜老憨一下子就变成了三大队最能说的人,

絮絮叨叨,啰啰嗦嗦。

他恨不能看见谁都要拉住说一说自家的事儿,真是,这牛逼吹起来是真的爽啊!怪不得人家过得好的,说话都带着牛气,要是搁了他,那他也想这样吹啊。吹牛逼,多爽!!!

姜老憨吹的厉害,那边儿姜林赶着驴车进村了,只是这一进村,又让人拦住了。

咋不拦住?

大家也不瞎,谁都看得出来,姜林的驴车上拉着一个大件儿呢!这样的大件儿他们村里不多,只有三五家有,可是纵然如此。大家还是认得,这依稀是——缝纫机。

三转一响中顶顶受女人喜欢的缝纫机!

“林子啊,你这是缝纫机吗?”虽然这么猜测,但是还是问一问,免得弄错了。

姜林:“哎对!”

他的眉眼都是笑意,可不全是笑吗?

这样的东西,不是人人都买得起,今天去镇里供销社买缝纫机,姜林几乎觉得,全镇人的视线多落在自己身上了。就连一贯鼻孔朝天的售货员都好奇的打量他。这样的心情,真的太爽快了。

姜林高兴的紧,其他人也都被镇住,不可置信的问:“你咋买缝纫机了?你要结婚了?这是定下谁家了吗?没听说你啊?到底咋回事儿啊?”

一连串的问题,像是炮仗一样喷了出来。

一下子,好些人都聚集了过来,大家都看着姜林,似乎等待姜林给一个答案。

姜林:“哪儿啊,不是我买的。是我三哥三嫂买的。”

“咦?”大家又愣住了,虽然他们不懂那些个,但是真是没见过谁进了城还会回乡下的。那他们买这个干啥?千里迢迢,也不好运过去吧?

你来我往,七嘴八舌的问了起来。

姜林把事先想好的借口拿了出来,他说:“当然不运过去,以后这个就放我大嫂那儿了。别看我三哥三嫂都是城里人了,但是城里也不比农村,干啥都要钱的。我老娘就说,吃一颗葱,都得自己出去买。可不正是这么个道理。哪里不得花钱啊。衣服那些也是一样,我三嫂手艺一般。成衣又太贵。我三哥和三嫂就决定买一个缝纫机放在老家,如果需要什么,就让我大嫂帮忙做。我大嫂的手艺可是最好的。我三嫂说了,大嫂的手艺照着城里的百货公司都不差的。再说了,我娘现在上班,家里缝缝补补的也顾不上,大嫂一并都做了,有缝纫机总是方便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