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第3/3页)

这车子是给年丰用的。

到时候成家了,他整天还住在厂里算怎么回事?

又不能带着春枝一起住,有了自行车,当天来回也不吃力了。

因为今年的收获不错,李满芬大方了一次,给买了一对面盆。

这可要几块钱呢。

赵来娣送了一对红毛巾,苏茴送了一对搪瓷杯,周小晴给了一对暖壶。

加进去嫁妆里面,也拿的出手了。

晒嫁妆,心里不虚。

张菊这一天一直是笑着的,但是结束后回去的路上,她默默地掉眼泪。

女儿出嫁以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逢年过年才有空闲回娘家。

怪不得说生儿子好啊,生儿子,不管怎么也是自家的,女儿嫁的远一些,几乎就相当于没了。

赵来娣也有女儿,过了年张凤华就十三了,距离十六岁就三年,就算二十出嫁,也才七年而已。

李满芬见不得眼泪:“擦擦你的眼泪,别人见了还得以为你女婿有多不堪呢,这才出嫁就偷偷掉眼泪。”

张菊连忙把眼泪擦了:“……我不是,就是心里不舍得,以后没办法天天见了。”

李满芬有两个女儿,一向也不怎么疼爱,在她心里,女儿的地位是最低下的,这么多年过去,她都不太记得当初两个女儿出嫁时的心情了。

当初日子苦,哪有现在好啊,忙着填饱肚子还不能够,哪里有那么多闲工夫想些有的没的。

就是现在日子好过了,肚子填饱了,不会饿死人了,这才有空想这些。

周小晴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肚子里这个不知道是男是女,如果可以选择,还是男孩比较好,女孩迟早要离开,嫁的远了,跟她一样,都不知道爸妈是怎么牵肠挂肚,男孩就不一样了,在村里,就算分家了,一般也不会太远,抬抬脚,就能见到。

或许是怀着孕的缘故,她格外的多愁善感,第二天特意让张贵把两个弟弟叫来,给做了一顿好吃的,一起好好说说话。

周小冬还说起了探亲,再过一年,他就能回去家里看看爸妈和大哥了,周小晴现在倒是可以开长一些的假期回去,但是现在怀着身孕,不太方便。

自己当了爸妈,才懂得当初自己爸妈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姐弟三个说起来,都是满满一腔真情。

张贵就在旁边默默的坐着。

刚开始的时候,心上人嫁给了自己,他还有些害怕,害怕是一场梦,也害怕她后悔了。

直到她怀孕,生了儿子,这颗心才彻底踏实了下来,现在第二个娃已经在肚子里了,他更是放心。

听到这个话题,也不会觉得媳妇一去不复返了。

时不时的还插话进去,说他们回去的话要不要一家人都去,他这个女婿还没有拜见过老丈人呢。

只是这一腔热情很快就熄灭了。

是被一封信熄灭的。

一封他们大哥写的信。

信上说,他们家因为有海外关系,所以爸妈去最北边的农场劳动了,已经坐上火车出发了,这是一些积蓄,让他们三个好好照顾自己,并且他们爸妈为了不连累孩子,他们已经跟大儿子脱离关系,不过就这样,他们大哥也被调动了工作,从车间的工人,变成了晚上守炉子的。

他们几个户口早就调走了,让他们在乡下好好的,以后也少写信给他了,免得也牵连到他们。

信上的内容不多,像是匆匆写的。

看到这封信,周小晴当即就晕了过去,胎气也有些不稳,周小冬表现的最是镇静。

他和姐姐都知道,他们爸妈早就开始着手,做最坏打算了,不然当初也不会这么快让他们兄弟两个下乡。

现在不过是悬在半空中的石头终于掉下来了。

他有心理准备。

想是这么想着,直到眼泪掉下来,打在手上他才恍然,原来自己哭了啊。

周小晴好好休息了一阵,才保好胎,至于他们爸妈的事,周小晴做主,绝对不能传出去,传出去,别人异样的、警惕的眼神将会一直伴随着他们。

就连张贵,周小晴也是不打算说的。

不过虽然不说,难免的还是有些悲伤,周小晴和两个弟弟统一了口径,说是有个熟悉的老人去了。

相比起周家姐弟的悲伤和不安担心,知青点的气氛躁动着。

这时候没有高考,上大学的路自然也断了,但是还有另一条路,那就是推荐上工农兵大学。

今年他们村分到了一个名额,之前好几年前有一个,现在隔了这么久,终于又有名额了,这关系到他们回去的路,读了大学出去的隐瞒前途,那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知青点里面的人都十分激动。

虽然只有一个名额,但那是希望。

这个人选,是由张成业来选择的,根据他们的表现来决定这个名额分给谁,如果谢睿没有回去的话,不用说,这个名额肯定是他的,他对村里作出的贡献最大,现在他回去了,在剩下的人里,张成业有些难以抉择。

有两个人是热门,一个是陈东华,他是知青点的老大哥兼负责人,这么多年来都是他帮忙管理着知青点的事,顺顺利利的过了这么多年,张成业对这个知青是很满意的。

另一个就是林荆南了,他是谢睿的好友,他的手艺也是仅次于谢睿的,现在谢睿离开了,是他们村掌握了烧瓦手艺的人中排第二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