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第2/2页)

岸边的海浪声不时响起,潮涌潮退,是让人感到宁静的节奏。

刘灿和陈鱼都在他营帐里等他,他站在夜幕中片刻,稳步向前走去。

次日天未亮,号角声起,战船扬帆出海。

许鹤宁站在船头,一手搭在剑柄上,身边是刘灿和陈鱼。

刘灿望着远方那轮冒出半头的太阳,抬手拍了他肩膀一下:“义兄放心,士兵已经重新整过队,不会叫无辜的人送命。”

这就是个陷阱,他们所谓的兵其实早就暗中受了命令,他们只有到了那个地方,恐怕就是孤掌难鸣。

既然是死局,他自然不会让不知情的一些士兵再跟着他们丧命。

**

“陛下!捷报!肃远侯三日前夜里一战,大败倭寇,损了他们近半数的战船。”

这日早朝,许鹤宁那一夜的捷报终于送到京城,明昭帝闻言大喜,让人快递上来折子。

许鹤宁那出于自己一系的字迹苍劲,让他看着就止不住笑出声。

“好!”明昭帝合上折子,扬声喊了个好字,是少有的高兴。

他还在担心浙江那里要出变故,那是龙潭虎穴,他心里清楚,如今能损敌方过半的战斗力,说明事情是往好的方向发展。

百官们纷纷拱手贺喜,在一片热闹的道喜声中,太子却沉着眼不知思索什么。

这真是好事吗?

许鹤宁到浙江去,一切是不是太过顺利了?

金銮殿上喜气洋洋,外头又响起一路的急报,高喊的声音在空荡的中路回荡。

来人被允许进了金銮殿,明昭帝眼里都是洋溢的笑意,但跪倒托着战报折子的士兵一句话就让大殿内的喜气击个粉碎。

“陛下!肃远侯于两日前率兵出海,中了敌军算计被围剿,我军大败,战船损了六成!肃远侯下落不明,倭寇大举反攻,已经占领一处海口!”

方才热闹的大殿内霎时死寂一片,明昭帝笑意僵在脸上,胸口好像被人重重锤了一下,连呼吸都停滞了。

廖公公站在皇帝跟前,是最先回神的,惊恐望向帝王。

下刻一伸手,把摇晃着往前倾的帝王稳稳扶着:“陛下!”

明昭帝面上血色尽褪,他死死握着廖公公的手,从嘴唇里挤出一句:“他刚才说什么?!”

廖公公额间都是冷汗,闭眼重复道:“肃远侯大败,如今下落不明!”

下落不明四字让明昭帝手猛地一抖,张嘴要说什么,却是先一口血先涌了出来。

“——陛下!”

廖公公惊喊。

大臣们在震惊中还没能回神,在惊叫声中抬头见帝王吐了一口血。

太子亦暗中攥了拳头,他忍住踏前去的步伐,回头去看那个送信的士兵。

许鹤宁不可能就那么出事,肯定还有什么……仿佛是应证他的想法,报信的士兵又道:“陛下,提督在抵御倭寇时,俘虏了倭寇一个首领,居然在他身上搜出肃远侯与他们通信的书信!提督大人请陛下亲自过目!”

金銮殿上的寂静变成了哗然,云老太爷握着笏,与自己两个儿子相视一眼,就欲站出来先把事情压下先让皇帝退朝请太医。

但有人快一步出列,跪倒就扬声高喊:“陛下!肃远侯本就水寇出身,明明退了倭寇,不过一年就来势汹汹,当年说的败退呢?如今又有肃远侯通敌的证据,陛下一定要严查,否则如何与浙江百姓交代,如何跟天下人交待!”

从大捷到战败,再到许鹤宁通敌,都全在一刻钟内。

明昭帝心口仿佛被压了石块,血气更是翻涌,让他张了两回口都未能出声,只是死死握着廖公公的手撑着自己,死死盯着报信与出列的官员。

大殿里大臣们议论纷纷,很快就站出来要求彻查的第二个官员,然后是第三个……都跪在金銮殿上。

云老太爷沉着脸,在两个儿子要出列的时候,暗中抬手一压。

太子站在最前边,唇线抿得笔直。

浙江的人倒打一把……所以,许鹤宁是真的凶多吉少?!

“——陛下,查证一事绝不能拖!”

有官员再度高声上表。

“放肆!”明昭帝已经看明白了浙江那头算计,这就是指鹿为马,他们……他们居然真敢大胆到如此。

他身边不是还有锦衣卫?

为什么会被算计到生死不明!

帝王大喝一声,缓缓抬手抹去嘴角的血迹,满口的血腥味仿佛烧灼一般。

“那是朕的儿子!他们居然敢算计朕的儿子!”

明昭帝愤怒的咆哮震响大殿,百官再一次震惊,齐刷刷看向颤颤巍巍站起来的帝王。

太子心头猛然一跳,同样诧异看向自己的父皇,任他怎么也没想到,父皇居然会在这个时候点明许鹤宁的身份……

“锦衣卫指挥使!”帝王眼里都是戾气,抬手一指跪在地上那几个官员,“给朕拉下去,审!朕倒要看看,谁敢说当朝皇子勾结倭寇!朕倒要看看,这些人是受了谁的指使,胆敢污蔑朕的儿子!”

明昭帝坐在龙椅上,胸口剧烈起伏着,眼前闪过自己应允许鹤宁离京那一幕,眼前一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