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第2/2页)

荀彧听完说了几句感想,听得司马徽双眸一亮,赞叹道:“以文若你的才学,若是能潜心研究古文经,一定能在这方面成为大家。”

他显然是起了爱才之心,又从书架上拿了几卷经书解说给荀彧听,等人发表看法,他啧啧称赞起来。

他越看荀彧越是喜爱,甚至还有点想收他为关门弟子,将这身看家本领全部传授给他。

“在下观您读的书,全都是古文经学,而非如今流行的通俗经学。您在此地虽有耕作之乐,周遭却没有一个人能同您交流所长。”荀彧看着他,“一个人闭门造车,其实也很寂寞吧?”

司马徽听得这话,眼中喜色微微凝滞。他想要说出否定的话语,但没有,因为荀彧说的正中要害,他确实因此而感到寂寞。

纵然他不愿意结交权贵,纵然他能得到耕种的乐趣。可偶尔空闲下来,想到古经书中某一句精妙绝伦的话,举目四顾却无人能了解他的这份快乐。

他只好说给田地里的庄稼听,说给鱼虫鸟兽听,说给他自己听。

荀彧将手中古籍慢慢卷好,放回书架上:“去徐州看一看吧,水镜先生。”

“耕种虽有乐趣,但清苦异常,您这几日也说过若非是糜国师推广的这些农具,您与您的家人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田中劳作。”荀彧道,“既是如此,为何不去朐县看看当地的农忙呢。”

“您是隐士,一定懂得小隐于野,大隐于世的道理。”

他微微笑着。

很显然,这一局他已胜券在握。

“儒经书院的院长郑玄先生,正是博古通今的大学者。您一定听过他的名字,知道他在古经文上的造诣不输于您。您不想与他谈经论道,听听他对这些古文经的看法吗?”

三日后,荀彧启程归去京洛。

他成功劝说司马徽去往郑玄的书院授学,只是需要再等一等,到他的这批秋稻成熟之后。

约定好九月下旬差人过来替司马徽收割水道、送他们一家人去往朐县,荀彧才坐上马车。

他还想亲自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糜荏,但等抵达京洛,他先听到了一个坏消息。

——天子在西园设立了一支万人军队,又设八名校尉,直接听命于他。等军队组建起来,第一战就是要去往各州,平复作乱的黄巾军残党。

这八名校尉,已经任职的有上军校尉蹇硕,下军校尉鲍鸿,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四人。

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尚书台一方官吏。

至于剩下四个席位,暂且无人胜任,不过就连先前因为不愿缴纳修宫钱弃官而去的曹操、袁绍等人,全都收到任职诏书。

看得出来,他表面上或许是想要分化何进的力量,背地里实则为掣肘糜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