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温禹(第3/3页)

公子莞尔:“晚辈早闻尚书府上雅会贤士云集,心慕久矣,得此良机,特来拜会。”

王绪神色愉悦,与公子寒暄两句,令人将公子引入席间。

在雒阳,只有公子不认识的人,没有不认识公子的人,包括这些以纯臣自居的清高士人。不出我意料,公子来到之后,席间最受瞩目的便是他。

对于他们而言,桓氏也是世家,公子的出身无可挑剔。加上前番公子那些热议一时的诗赋,他颇得士人好感。公子才入席,周围已经聚了不少人来见礼。

温禹乃是公子此行之重,但公子颇沉得住气,不疾不徐地应付着众人,好一会,才走到他的面前。

温禹年轻时与桓肃同为高祖身边的郎官,从前也曾经来桓府上做过客,公子与他不算全然陌生。

见到公子,温禹并无别人那般惊喜之色,只微微颔首。

公子却颇为识礼,如见长辈一般上前拜见。

“我记得郡公与侍中曾有同朝之谊,想来侍中亦识得元初。”王绪道。

温禹看着公子,抚须微笑:“正是。不过老朽在官署踟蹰,多年无缘际会,只记得当年登门之时,元初仍是小童。”

公子道:“晚辈倒是记得当年见侍中时,侍中曾指点晚辈拙作,见解精辟,晚辈受用至今。”

“哦?”温禹讶然,露出笑意,“如此,倒是老朽之幸。”

看着事情顺利,我也不禁踏实了些。对于这般场合,公子一向应付自如,论拿捏言辞分寸,他比我更在行。故而公子与那些人交谈时,我可立在一旁不必操心。

“今日来这雅会,可是你的意思?”桓瓖不知何时走到了我旁边,与我并立一处,低声道。

我看他一眼,他脸上仍挂着那副纨绔特有的带笑看人的表情,目光却是意味深长。

自从宫变之后,我对桓瓖的看法有了些变化。他的确不再像从前那般什么也不在乎,头脑灵光了些,这也被他看了出来。

“子泉公子哪里话,”我说,“我不过奴婢,公子要去何处,岂可由我左右?”

桓瓖唇角弯了弯,不与我争辩,却将我身上打量了一下,道:“霓生你怎还是着男装,上次逸之赏你的衣裳不喜欢么?”

我讶然,不知他提起此事有何用意,也往身上看了看,道:“我穿男装不好么?”

“好是好。”桓瓖一笑,却叹口气,“只是觉得可惜。霓生,你是个聪明人,长得亦是上佳,可惜不解风情。这般下去,不会有人喜欢你。若哪天逸之身边来了别的侍婢,但凡比你有心,只怕你便要眼睁睁看着别人将他勾走,那便是追悔莫及。”

我愣了愣,耳根倏而一热,瞪起眼。

虽不知是何处被他窥见端倪,但此人不愧是十几岁就跟一些京中名媛牵扯不清的情场老手,对于这些苟且之事倒是嗅觉灵敏,眼光独到。

桓瓖的神色却更津津有味,似恶作剧得逞一般,脸上笑容更盛。

“公子再这般胡言乱语,我便告诉我家公子。”我佯怒道,说罢,借着公子向别处走去的时机,跟着走开。不想,桓瓖没脸没皮的,待得我再停下,又贴了上来。

“莫生气,我不过开个玩笑。”他笑嘻嘻道。

我不理他。

“问你些正事。”桓瓖的声音忽而放低了些,“近来长公主可曾找你卜问”

我讶然,看向他。只见他将神色收敛了些,竟似是在正经说话。

心中警觉起来,将目光看向四周。幸好,人人都围在公子身旁,并没有人注意这里。

“什么卜问。”我说,“我不知。”

“莫装了,我知道倒荀之时,长公主也找了你。”

我作讶色:“公子何来此想?”

“若非如此,那日长公主召我去密谈之时,你怎会也在场?”

我笑了笑:“公子又来说笑,那般军国大事,长公主怎会让我这小婢来卜问。至于那日,或许是长公主看我老实才让我在一旁服侍。公子若想知晓缘由,不若去问长公主。”

桓瓖似乎料到我不会承认,不以为忤。

“你不说我也知晓。”他微笑着朝不远处一个打招呼的人点头示意,道,“长公主是我姑母,她的性情我岂会不知。若说军国大事,遮胡关不就是军国大事?你有那般神通,她岂会放过。”

这话是确实。

他有凭有据,我想了想,估计再强行嘴硬只会让他纠缠不清,于是将语气软下来:“公子说了这么许多,可是有何事?”

“无他。”桓瓖道,“不过近来闲得慌,想问问我叔母有何打算。”

“有没有又如何?”我说,“公子若想知晓长公主之事,自去问她岂不更好?”

桓瓖不以为然:“她便是告知我,也不过像上回那般,让我做做内应,到头来奔波一番,不过与人做了垫脚石。”

我啼笑皆非。

桓瓖确是个有野心的,且从不像公子或沈冲那样,纠结于人臣伦常。

蓦地,想起那日桓瓖在永寿宫前对公子说的话,亦勾起些兴味。

“若我答应了公子,岂不成了背主之奴?”我眨眨眼,“公子就不怕我回去告知长公主么?”

“你不会。”桓瓖道。

“怎讲?”

他看着我,忽而一笑。

“霓生,”他又贴近前些,声音压得更低,呼吸几乎触到我的耳垂,“你想知晓,如何可得到逸之么?”

我一愣,看着他。

没想到此人如此懂得开价,倒是甚合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