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第2/3页)

顾永伯这边不会插手烧烤生意,至于摆摊时间也由陆时秋来定。可以说给他绝对的自由度。

陆时秋装似不经意道,“顾老哥,你就不怕我贪了去?”

顾永伯拍着他的肩膀哈哈大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陆时秋琢磨两遍,在心里问系统,“这是不是信任我的意思?”

【不!他的意思是这点小钱,他根本看不上。】

陆时秋:“……”

第二日,陆时秋收到顾永伯遣小二送来的烧烤架,一同前来的还有顾家饭馆的厨子,一点一点教他。

还别说这味道真的很独特,逛夜市的时候,吃着也方便。

学了三天后,陆时秋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到了第四天,带着大丫和二丫到夜市摆摊。

烧烤的利润比不上蛤蜊,但它的量却是蛤蜊的好几十倍。

第一天摆摊,生意就很火爆,队伍排得老长。

大丫帮着收货,陆时秋忙得不可开交,

二丫闲着无聊,在陆时秋后面的空地上表演顶碗,一个人玩得也很嗨。

客人们边排队边看二丫的杂技表演,丝毫不觉得无聊。

等到了收摊,三人累得精疲力尽。

尤其是二丫,玩累了,她就坐下来吃,吃完了再接着玩。

陆时秋生怕她胃吃坏了,在旁边劝她少吃些。

第二天,陆时秋让三堂叔不要再给他送蛤蜊,换成扇贝,生蚝,海虾,鱿鱼,鲍鱼,毛蛤蜊,海参等。

这些都很适合做烧烤,而且价格也很便宜。

三堂叔没想到他这么快就改了行,蛤蜊才卖了没两天,又换新吃食,这也忒不靠谱了。

不过他也没说什么,按照他说的告诉陆婆子。

陆婆子跟三堂叔一个想法。

只是她心里不乐意,还是按照老三说的给他送。主要是这儿子特别能折腾,她要是不给,等老头子回来,她指定得挨骂。

为了自己能过消停日子,送就送吧。

就这样过了十天,陆时秋盘点这些天挣的钱。

他每天都会计算各样食材的重量,这些都是成本,他和顾永伯要平分利润,不能把成本也包括在内。

十天,除掉所有开销,他一共净赚了二十两多。两人平分,他也能得十两。

一个月算下来,他能赚到三十两。

陆时秋欢喜得整个人都傻了,“四乙,你看到没?我只要辛辛苦苦挣这一年,就能挣上三百多两。等我儿子考上秀才,我就是秀才老爷的爹。咱们村那些看不起我的老少爷们都得敬着我。”

1111一言难尽,实在不忍心告诉他,他婆娘肚子里的是个闺女。

转眼三个月过去了。陆时秋思量着,他爹也该回家了。

陆时秋一大早到顾家饭馆结了银钱,顾永伯接过钱,还特地送了他一小坛云中仙,“回去再喝,现在就喝,赶车太危险了。”

他不说,陆时秋也不敢喝。

这酒好是好,就他娘的后劲太大了。他这么好的酒量连三杯都撑不住,忒丢人。以后再不敢跟别人吹自己千杯不醉了。

这次挣着钱,陆时秋不再藏头露尾了。

主要他这份烧烤是独门手艺,而且他还是跟县令家搭的伙,也不用担心被谁抢了去。

他带着两个丫头在县城大肆采买了一通。

细棉布,花布,蓝布,上好的细面,上好的精米,猪肉,点心,麦芽糖,糖葫芦等,满满当当买了一车。

担心两个丫头路上饿,他还特地买了十几个肉包子。

晚上出发,第二天一大早,村民们早起赶海回来,正好看到拉着一车东西的陆时秋。

“哎哟,时秋,你这是打哪发财呀?”隔壁许大叔背着竹篓嘴巴张得老大。

陆时秋笑得合不拢嘴,“我现在在县令大人家的饭馆干活,挣了些银钱,买些东西回来孝敬爹娘。”

有人拍着细面袋子,揉搓了两下,发现真是细面,赞道,“哎哟,陆老三可真孝顺,瞧瞧这可都是好东西啊。”

……

要是旁人可能会觉得害臊,可陆时秋是啥人呢?不妨碍他利益的情况下,他比谁都喜欢显摆。

他甚至停下来,让他们看个真亮,还一一给他们介绍东西的价格。

大伙听得直咂舌,一口一句,“太贵了。太贵了。你这车东西得花多少钱啊。”

这时候,陆时秋就分外谦虚,“给爹娘买的,多贵都不算贵。”

于是陆时秋二十六年的坏名声,经过这一车东西和简简单单几句话硬生生给洗白了大半。

他人还没到家,看完热闹的村里人就匆匆忙忙赶到陆家报喜。

陆家人刚赶海回来,背还没来得及直,就听到这些大娘大婶一人一句“你家三子真孝顺”之类的话,把陆婆子都弄懵了。

陆老头率先反应过来,“我家老三回来了?”

“哎哟,可不是嘛!老多东西了!”

洪氏眼睛一亮,赶紧跑出去看。

正好跟陆时秋撞个对面,瞧见陆时秋真的拉一车东西,她笑得合不拢嘴。

陆时秋在看到陆老头的那一刻,叫得比哪一回都大声,“爹,娘,你看我给你们买了什么好东西?!”

陆老头硬是听了半个小时大伙的恭维。

陆婆子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因为老三得到村里人的夸赞,她还以为自己的面子早就丢没了。

待大伙都散了,东西一样样搬进家。

孩子们一人得了一串糖葫芦,满院子瞎蹦跶,一口一句,“过年啦!”

屋内,洪氏眼巴巴瞅着桌上的东西。

陆婆子拉着陆时秋的手,“你在县城挣钱也不容易,咋买这么多东西?这得花多少钱啊?”

找回面子是重要,但是钱握在手心更重要。这孩子有点钱就要撒出去,咋这么不会过日子呢。

陆时秋半真半假道,“我现在在帮顾家饭馆做事。一个月有二两银子。娘,您好不容易生养了我,我得孝敬您。”

这话喜得陆婆子见牙不见眼,摸着陆时秋的耳朵稀罕得不行,“哎哟,我的好儿子哟。你可真孝顺。”

陆时秋拿了块细棉布,“娘,这是给孩子扯的细棉布,剩下的东西,您做主吧。”

陆婆子点头,“应该的。孩子皮肤嫩,是得要细棉布。让你媳妇做几件新的。”她算了下日子,“对了,你家孩子应该是在六月生,那时候天热,记得做开档的。”

木氏从自己房里出来,听到这话,应了一声,“是,娘。”

洪氏听到三弟一个月有二两工钱,羡慕得眼睛都红了。可惜她也只能羡慕,公爹偏疼老三,肯定不会强求老三交公的。

陆时夏不太信,“老三,你怎么攀上顾家饭馆的?他们那么大的饭馆怎么会要你呢?我看他们店的伙计挺机灵的呀。”

陆时秋早就想好了说辞,“我不是在店里面干活。而是在夜市。他们饭馆推出一项新吃食。适合在夜市卖的。就想找个口齿伶俐的,我跟那饭馆掌柜认识,他就让我不要卖蛤蜊了,跟着他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