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第2/3页)

猪肉,牛肉,羊肉以及各种新鲜的蔬菜。

肉也就罢了,冬日里的蔬菜比肉还要金贵,陆家人还是头一回舍得买。

“去年两个孩子丢了,咱们也没安生过个好年。今年咱们一定要补回来。”陆老头道。

陆婆子有些心疼这些菜,“这么贵的菜,咱们这手艺都白瞎了。”

陆时秋自告奋勇道,“要不然我来做吧。每个孩子都能点一道菜。”

这话一出,众人都乐得拍起巴掌。

囡囡见大伙都很高兴,一头雾水。

要知道她长这么大,从来没吃过她爹做的菜,现在大伙这表情,明明白白告诉她,她爹做菜很好吃?

囡囡生气了,板着小脸,“爹,你不是个好爹。你从来没有做过菜给我吃。”

陆时秋捏了下她的小鼻子,“那你想吃什么?我给你做。”

囡囡眼睛一亮,“我要吃冰饮。”

她心心念念的冰饮终于有一天能吃到饱。囡囡馋得直流口水,舔了下嘴唇。

陆时秋指着外面,“爹倒是能做。但是外面冰天雪地的,你确定你要吃这个?”

囡囡顺着她爹手指的方向看去,外面正下着鹅毛大雪,铺天盖地袭卷而下。她不自觉打了个哆嗦,紧了紧身上的衣服,支支吾吾道,“我……我好像不想吃。”

陆时秋好脾气得摸摸她的脑袋,“那你好好想想,到底要吃什么。”

心心念念的冰饮吃不了,囡囡只能退而求其次吃贵妃鸡。

说起来这个贵妃鸡也是顾家饭馆的绝活。

用肥嫩的母鸡作主料,用葡萄酒作辅料,做出来的菜酒香浓郁美味醉人。

可惜的是这葡萄酒得要用国外引进的才好喝。漂洋过海运过来,一瓶酒已经到了天价。

陆时秋哪舍得,把所需实材跟囡囡讲了一遍。

囡囡是个乖孩子,听到这么贵,立刻道,“那你随便做吧。我不知道啥贵啥不贵。”

陆时秋揉揉她的脑袋,“好。”

其他孩子面面相觑,“我们也是。三叔,你自己看着做吧。”

这些孩子吃过的菜种类比囡囡还不如。他们只要好吃就行,一点也不挑。

陆时秋见孩子们这么懂事,很是欣慰,“那我自己发挥。”

陆时秋让他媳妇和四弟妹到灶房帮他的忙,其他人该干啥干啥去。

这些年,陆时秋为了得二丫的感恩值,带着二丫几乎把县城的大小饭馆都吃了一遍。

遇到好吃的,他就会把所需材料记下来。虽然没有研究过,但味道却一直记忆犹新。

他们家现在大人加小孩一共十九个人,也就是要做两桌菜,每样菜炒两份。

陆时秋把所有材料都翻出来。

海货很齐全:蛤蜊,扇贝,鲳鱼,皮皮虾,蛎虾,螃蟹等。

肉类:猪肉,排骨,牛肉,羊肉和鸡肉。

蔬菜是:豆芽,小青菜,冬笋,芹菜,莴笋,胡葫芦,白萝卜,白菜,冬瓜,青椒,土豆。

其他:干辣椒,干蘑菇,干豆角,紫菜,粉条和板栗。

陆时秋只做了个爆炒蛤蜊和清蒸鲳鱼,其他海货全部不打算做。主要是天天吃,都吃腻了。

陆时秋打算做板栗烧鸡,红烧排骨,猪肉白菜炖粉条,青椒牛肉,羊肉粉丝汤,炒芹菜,炒莴笋,萝卜双丝和紫菜蛋汤。

决定好菜谱,陆时秋指挥两个女人洗菜切菜。

两个女人都是麻利人,尤其是张氏,切菜不仅快,而且大小一致,薄厚均匀。一看就经常做菜。

陆时秋把自己的心得拿出来,按照农家常规顺序下菜,成菜味道大概有六成。

即使只是六成,对于一辈子没下过馆子的人而言也是世间难得的美味。

正是过年,为好明年能过得顺顺利利。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冒起了烟。

饭菜香从村头飘到村屋。

孩子们也不出去玩了,一个个守在灶房门口,伸着脖子往里看,猛吸鼻子,“真好闻。”

“太香了。”

“这烧的啥呀?咋这么香呢?”

肚里的小馋虫都被勾出来了。明明很饿,屋里也有刚刚蒸好的红豆馒头,他们也不想吃。非要留肚子吃大餐。

饭菜一个个端上桌。一共十菜两汤,每道菜份量都很足。

鞭炮声响起,大人孩子们全部找位子坐下。

这次不是按照男女来分。而是按照家庭来分。

陆老头陆婆子,老大老四两家坐在一起。老二老三两家坐在一起。

陆家人对陆时秋的手艺赞不绝口。

陆婆子十分惋惜,“哎哟,老三,你居然有这本事。早知道你爹应该送你去当厨子。”

洪氏紧跟着附和,“是啊。三弟,你这本事不当厨子真的太可惜了。”

陆时夏边吃边道,“老三,照我说,咱们可以开家饭馆。你瞧瞧县城那些饭馆生意多好啊。”

众人齐齐看向老三。

陆时秋给囡囡和三丫夹菜,见大家视线落到他身上,他才抬头,“开饭馆哪那么容易呢。”

他没好意思说自己吃的这些菜都是复制别家饭馆的。他要真的开店,可就是把全县饭馆都得罪了。

他无奈道,“县城那条小吃街,一个小小铺面光租金就得二两。一次就得交半年。”

大伙一听租金这么贵,一个个头摇成拨浪鼓,“那不行。太贵了。咱们好不容易攒点钱,哪能那么遭禁。不成。”

陆时夏相当遗憾。

陆老头给自己倒了杯酒,“行啦。虽然不能开铺子,但是咱们家今年多亏老三,才能挣这么一笔钱。来咱们来干一个。”

四兄弟蹲起酒杯,过来跟陆老头碰一个。

女人们聚在一起聊些家长里短,时间过得飞快,很快到了熄灯时间。

初二走亲戚。

初一这天,陆时秋就把宏一喊起来,换上洪氏新做的衣服,要带他进城相亲。

洪氏昨晚听陆时秋说起这事,乐了一整晚。

她没想到三弟说帮宏一张罗亲事,这么快就有消息了。

“女方是布店掌柜的女儿。家里也有两三百亩良田。他还有两个哥哥,一个跟着商队走商,一个跟在父亲身边跑腿。这么好的人家,打着灯笼都长不着,你可得好好表现,让人家对你满意。”

宏一头一回相亲,有些不好意思,“那我到了那边该怎么表现?”

“他问什么,你就回答什么。不能夸张,更不能撒谎。”陆时秋细心嘱咐。

这要求不难,宏一完全能够应付,点点头。

洪氏给儿子整理完衣服,戴上帽子。左右看了看,衣服很合身,帽子也很周正。

陆时秋指着他的鞋子,“这不行。太旧了。你让人家相看,怎么能穿旧鞋子呢。”

洪氏无奈道,“他老不回家,上次鞋子做得有点小了。”

陈氏听到,“宏一多大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