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第2/3页)

1111无语。明明在说谎,还一口一句为他们好。宿主这脸皮真是越来越厚了。

以前当混混那会儿,宿主坏在明面上,所谓相由心生,别人一看他的脸,就会心生警惕。可现在呢?他端着名师的风范,把自己的小心思藏到骨子里。这谁也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不了解他的为人,可不就得上当?

1111对这些学子投以十万分的同情。碰上这么个无赖先生,你们还是自求多福吧。

正如1111所担心的那样,这些学生得知学习法如此有效,真就信了。

于是第一堂课,陆时秋没上,而是让这些人看这本记忆法。

陆时秋这本书写得通俗易懂,这些人虽然在国子监是差生,但是字还是认识的,读起来完全没问题。再加上这记忆法非常简单。

就是找一个十岁的孩子,把自己学的内容教给她,直到对方听懂。

这十一个学生摩拳擦掌打算找人试一次。

于是第二堂课,陆时秋正式上课,这些学生听得格外认真。

很快他们陷入陆时秋的课里。他们从来没有听过这么有趣的课。陆先生的学识太渊博了。讲一个小故事,他立刻就能告诉你这个故事出自哪本书,第几页第几行,比陆令仪更胜一筹。

一堂课罢,大家还意犹未尽,让陆时秋把剩下的故事讲完,“接下呢?那人怎么样了?”

陆时秋拍了下戒尺,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开了口,“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故事听一半,众人急得抓耳挠腮,可惜先生就是不肯讲,他们拿他也没办法。

等陆时秋走了,不少人开始问囡囡,“接下的故事,你知道吗?”

囡囡摇头,“这是新故事,我也没听过。”

大伙只能作罢。

公孙竹站起来,慢条斯理道,“我打算去试试这学习法,你们要去吗?”

其他人立刻应承,“要去。”

只是有人提出问题,“咱们找谁教啊?咱们又出不去。”

这十一人面面相觑,还真是,这育婴坊里只住了先生一家和他们这些学生。

囡囡替他们出主意,“我知道后面的育婴坊来了十来个孩子。你们不如去那边找人。”

说起来,这十一人住在第一进。照理说应该是最近的。

但是陆时秋担心人来人往,吵到这些学生读书。就让陆时夏在后面开了一道门。孩子都从那边走。

这十一个公子哥还真不知道这事儿。

当到这话,这十一人立刻往后面找人。

陆时秋一开始以为育婴坊收的应该都是些孤儿。但实际上并不是。

就比如陆时夏收的这十四个孩子里,就有一个是男孩,其中十个是女婴。

其中有四个是父母双亡,七个是单亲家庭,要么是“父亲死,母亲改嫁”,要么是“母亲死,继母不喜”。

年龄最小的是六岁,最大的是八岁。

刚来的时候,他们浑身脏污,好像从难民营里走出来似的,那身体消瘦得好像一阵风就能刮倒,差点让木氏和陈氏两个妇人泪奔。

两人给他们舒舒服服洗了个热水澡,给他们头发上抹上除虱子的药粉,剪掉长得过份长的手指甲和脚指甲。把囡囡和宏四小时穿过的衣服翻出来,让他们换上,扎上两个小窝窝。

让他们吃了一顿饱饭,几天下来,脸上笑容也多了。瞧着像个正常孩子。

这些孩子从小就尝遍别人的冷眼,好不容易有人疼爱他们,给他们一个家,生怕再被丢弃,一个个非常乖巧,抢着帮大人干活。

洗衣服,做饭这种活不成,他们就帮着烧火,看小婴儿,逗小婴儿玩。

院子里欢笑声一片。

公孙竹找上门来的时候,倒把正在欢闹的人唬了一跳。

倒是木氏率先放下手里的鞋,主动开口问,“你们这是?”

公孙竹很多时候都是很有礼貌的,三言两语把自己的来意说了。

木氏一听他们想用她相公的记忆法,哪有不同意的,立刻叫来最大的两个女孩,“这两个是八岁。你看成吗?”

虽然不是十岁,但是八岁已经最接近了。好歹这两个孩子能沟通。

于是公孙竹让陈为跟他一块教,一人一个。

两个小姑娘从屋里搬出几个条凳,让他们坐下。

而后两人坐到公孙竹和陈为面前,听他们上课。

公孙竹平时爱装读书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对面那姑娘不识字,听得稀里糊涂。倒是陈为通篇大白话,对方听得很清楚,效果非常好。

这可把公孙竹郁闷得不行。想他也是一代风流才子(自封的),居然比不上陈为这个不通文墨的浑小子,真真气煞他也。

好在公孙竹要面子,没有骂对面的姑娘,而是让对方提问,哪些地方没懂。

小姑娘一开始还有些害怕,可公孙竹这张脸实在很能唬人,过了刚开始那点陌生劲儿,她试着开口了。

公孙竹好脾气回答她不会的问题,让小姑娘继续提问。

问的过程中,还真把公孙竹问懵过,“这问题咋回答来着?他得回去看看。”

于是把不会的问题记下来,他回学堂找其他学生帮忙解答。

公孙竹算是十一人里最好的,他都不会,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严仲文怂恿他找陆时秋,“先生就是答疑解惑的,他肯定愿意教我们。”

公孙竹不怎么乐意。

别瞧陆时秋瞧着挺斯文,脸上笑眯眯,好像一副很好相处的样子,但是身为先生的他能把学生关在院子里,□□看着。足以看出他的心狠着呢。

公孙竹不是蠢人,所以他不会主动凑上去让对方削。

于是他们开始问囡囡。

之所以不问宏四,因为对方连个秀才都没考中。还不如他这个秀才。不问也罢。

这时他自动把囡囡是个姑娘这事给忘了。

说实话,这姑娘真的很生猛,跟她相处,真的很难把她当姑娘看待。

嘴巴毒,人也开朗,除了五官是女儿家,她有哪点像姑娘?

囡囡作为勤学的小学霸,自然不会拒绝好问的同窗,很爽快就回答他各种问题。

公孙竹记下答案,又跑到后面讲给小丫头听。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等那小丫头弄懂了,他终于松了一口气。

真他娘不容易啊。

为了防止自己忘记,他趁热打铁背课文。

事实证明,当弄懂文章的意思,再背诵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于是陆时秋布置的作业,他轻轻松松就完成了。

其他十人见他背会,立刻也去找人。

可惜后面只有四个小丫头,剩下的一个六岁,一个七岁。

没有选择。有总比没有强,于是很快有两个挑中这两个孩子。

剩下那六人傻眼了,这院里除了婴儿就只有照顾孩子的五个婆子以及师娘师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