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第2/2页)

囡囡带着衙役从巷子一头蹿了进来,看到她爹完好无恙,气道,“不是让您发个响声吗?您怎么自己打起来了?”

陆时秋摊了摊手,“我也没想到他们这么差劲,三两下就被我撂倒了。”

囡囡叹了口气,有本事就是任性。她扭头冲衙役们道,“把八人押回牢房,让那三个衙役过来指认。”

衙役们一怔,指认?不是说没见过吗?

囡囡定定看着他们,这些衙役心领神会,抱了抱拳,“明白了。”

打架斗殴最多只关十五日。但是殴打衙役,罪名严重多了,至少要判三年。

不管那几个衙役是不是这些人打的,她都要拿这些人树典型。

下人犯罪,作主子的也要受牵连,囡囡让衙役去大地主家里收罚银,并且予以警告、

若再有一次,必然要把主人抓进来审讯。

这些下人都有家人在主使者手中,他们是不会认罪的,囡囡也没打算让他们供出主使。

把下人关进牢房,其他地主就不敢再放肆。

接下来,清查田产一事进行得很顺利。

囡囡也按照约定,在泗州县酒楼拍卖田产。

田产是家族的兴盛之本,卖田是败家之兆。许多百姓除非走投无路,绝不会卖田。

田地一项都是有价无市,现在好不容易有机会,大家全都挤进来凑热闹。

囡囡也给田地定了底价,上好的良田一亩要十两银子。

跟北方不一样,南方良田亩产比北方要多一百斤。价格也要贵上二两。

报完底价,大家抢着举牌。

到最后,一亩良田竟拍出了十五两的高价。

她把收到的银子入了库,到府城汇报。

囡囡不仅提前完成了任务,还将田产卖出了好价,知府大人对她的办事效率很满意,当着许多官员的面称赞了她。大家猜测,陆令仪今年的考评应该也是优。

到了秋收之时,泗州县开始执行“一条鞭法”。此法照理说减轻了农民的税赋,但清查之后,收到的税竟比夏收多了一倍有余。

怪不得天皇女皇执意要清查隐田隐户,看来确实很有必要。

九月中旬,陆时秋接到弟子们的来信。

十三个弟子有九个中了举人,剩下四个名落孙山。

陆时秋高兴了好几天,教书也越发卖力。

又过了几日,严老爷子还特地让管家送来一封信给陆时秋,多谢他教导孙子用功。信里附了十万两银子。

没错,严仲文这小子今年也中举了,名次还不低。

又过了几个月,囡囡收到朝廷送下来的邸报,上面一则消息引起她的注意。

陆时秋也凑过来一起看,“户部尚书等多位大臣田产被罚,刘尚书在宫门请罪,因年老体衰,没了?”

陆时秋一个咯噔,“这刘尚书不就是公孙竹的爷丈人吗?”

囡囡点头,“是他。”

陆时秋唏嘘,“昨儿公孙竹还跟我请假说要回京成亲。女方亲爷没了,恐怕得守孝吧?”

“对!要守二十七个月。”

陆时秋叹气,“干甚要想不开跟天皇他们作对呢。”

“大概以为法不责众能有效吧,可惜天皇执意要执行此条例。”

陆时秋无话可说。只能说是各人选择了。

木氏推门进来,拿了礼单,“这快到年底了,咱家要送年礼。你们看看。”

这年代的亲朋好友,有送年礼的习俗。

陆时秋和囡囡对此事也是相当重视。

木氏有些奇怪,“为什么青墨那孩子从来没有送过年礼呢?”

她倒不是贪图那点东西,就是觉得好歹是学生,什么都不送,也太不尊重先生了吧?

囡囡抬头看了眼陆时秋。

陆时秋倒是明白沈青墨的顾虑。

沈青墨已然是天皇手里最锋利的一把刀,跟他沾边的人都有危险。

他不跟他们走动,也是怕连累他们。

陆时秋也没想到这孩子一念之差,竟会走向这条不归路。

看似大权在握,但是树敌颇多。将来能有什么造化,全靠他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