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帝流亡

汉废帝刘协今年虚岁十岁。说落魄是真落魄,毕竟长安城中的实权派没有一个拿他当一回事的;但再落魄,也还有足足五百多人愿意跟随他逃亡。

一半,是宫女宦官。

另一半,则由遗臣忠兵构成。领头的就是太尉杨彪,弘农杨氏的当家家主。往下数,是张温、丁宫、刘艾、杨琦、种辑等,以及唯一能够带兵的董承。

董太后的娘家人,当初在大皇子、二皇子储位争夺的时候,就被袁绍和何进屠了个干净。唯有董承,因为在西凉参军而逃过一劫。他算起来是刘协的表叔,也是血缘最近的亲人了。

也因着有这一层关系,董承才拼了老命背叛西凉军的其他人,带着两百亲兵踏上前途未卜的逃亡路。

东出长安,最险峻的一道关卡就是重兵把守的潼关。等到险峻的关隘在烟霞中露出真容的时候,杨彪让所有人摆明车驾,废帝穿侯爵华服坐在马车上露出正脸,一队人浩浩荡荡地行到关下。

“之前董卓称帝的时候,曾许诺给汉帝弘农王的爵位。不料还没有应诺就驾崩了。如今,西凉王郭汜、北凉王李傕,只封了个小小的平阴侯就将汉帝赶出长安,简直欺人太甚。”杨彪言辞灼灼,一脸气愤难当的模样,还真将潼关守关的将士唬住了。

马上有侍中刘艾掐了一把小刘协的胳膊,小声道:“陛下,快哭啊。”

刘协疼得眼泪都出来了,顺势抹了把脸:“呜呜呜。”

宫女、宦官都哀戚掉泪,一时间哭声震天。

“大汉不幸啊。”各种胡子花白的老臣跪在地上拍着车轮,“从前周朝取代商朝,商的后人被封为最上等的公国,特许用天子的礼仪祭祀。看看商君受到的礼遇,再反观汉帝受到的羞辱,真是让人有锥心之痛啊!”

他们文绉绉的话西凉武夫们听不懂,反倒是引来一片嘲笑声。“老东西,扯什么书袋呢?让你们滚就滚。”

“平阴县都没剩下多少人口了,这一去汉帝的衣食都没法保证,可怎么办呀?”

“这我们怎么知道?你们难不成还想向潼关借粮不成。滚滚滚,今年大旱,粮食本就少,可没多余的。再说了,那小儿早不是皇帝了,凭什么要我们养他?”

在杨彪等人的精心表演下,刘协一行顺利骗过了潼关的守卫,进入河东地界。杨彪甚至做主,将队伍中的大部分宫女卖给了潼关,两个女人换一匹马。

一出潼关的视野外,所有的辎重都被抛弃,向东急行军。以废帝为首的贵人骑马,地位低的就靠双腿跑。队伍拉得老长,不断有人被甩在后面,没入枯黄的草地里,再也看不见了。

即便如此,等到当天傍晚,长安的追兵还是追到了屁股后面。都是嗜血善战的西凉老兵,不用回头看就能够感受到骇人的杀气从背后袭来,硬生生将炎热的空气变成冰凉一片。

无奈,只能让董承的部队断后。

杨彪亲自抱着已经精疲力尽的小刘协骑在快马上,一路飞奔,同时嘴里还要喊话:“汉帝只想求一条生路罢了,各位大王赶尽杀绝,不怕让天下人非议吗?”

他嗓门洪亮,还真能将声音传到追兵的耳中。

郭汜一刀砍掉一个步兵,仰头回道:“你们在长安住了五年,不也活得好好的?拼了命地出潼关,不就是想找关东诸侯来打我们吗?我早就将你们这些名士大族看透了!”

“陛下绝无此意。”杨彪差点把牙齿都咬掉,“陛下说了,对待凉州诸王的使者,以上礼对待,不敢不恭敬。陛下,您快说呀,快呀。”

刘协吓得语速飞快:“西王在上,我就想回雒阳拜祭父祖。我是被祖先厌弃的人,除了弥补我的罪过不敢有更多的想法。命令关东诸侯更是无稽之谈,谁会听我的呢?”

他十岁的年纪就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惹得老臣们又是一阵心酸。

但郭汜不买账。“哈哈哈,既然关东诸侯不听你的,那你就跟我回去吧。”

谈是谈不拢了,只能一边打一边跑。好在潼关东面不远就是弘农郡,得了弘农杨氏的一些部曲的支援。最后以一路绵延的鲜血和尸体作为代价,刘协一行人渡过了大河,将凶神恶煞的西凉军队留在了河对岸。

此时,已经是深夜。

刘协瑟瑟发抖地坐在树林里,听杨彪、张温、刘艾他们清点人数。

女眷一个都没剩,甚至连杨彪的妻子和董承的女儿都被抛弃了。宦官倒是有几分搏命的狠劲,用双腿跑活下来的有四十多个,比低级官员的人数还多。将士们死伤惨重,甚至连会点剑术的文臣,都有不少牺牲的。

“陛下,”杨彪的声音在黑暗里仿佛平白苍老了十岁,“还有一百九十三人,我们拼了命,也会将陛下救出去的。”

刘小协抱着膝盖:“他们都说我是被祖宗厌弃的人,生来就是要亡汉的。”

杨彪声音都抖了:“您千万别这么说。”

“……”

“您千万别这么说!您在,汉室就在。您不在了,除非有第二个光武帝天命加身,否则汉室就真的不在了。”

虽然有急迫的事态压在脑门上,但刘协毕竟还是个十岁的孩子,没有大人失眠的毛病,愁着愁着就睡着了。等到他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在一座废弃的村庄里了。

有面熟的小宦官给他端来洗脸水,然后将仔细拍掉灰尘的正装给他一件件穿好。最后,是在头上压了一个十二旒的冕。

刘协皱眉,问:“逃亡路上,还要注意仪态吗?”

杨彪在垮掉的木门外回答:“孔子落魄的时候,不忘鼓琴歌唱。正是在流亡途中,才要更加注意品德。”

刘协虽然半懂不懂,但还是恭敬地行了个学生礼:“谨受教。”

人员减少后目标也小了,一百多人的队伍昼伏夜出,藏匿在山林野村之间,竟也好几次躲过了西凉军的搜捕。随着他们离雒阳越来越近,周围的景色也越发荒芜。

火焰焚烧过的痕迹,即便是在数年后,依旧清晰可见。农田荒芜,十村九空,就连想找户生火做饭的人家都成了奢求。

过惯了好日子的西凉军首先顶不住了。骑兵在外带三日粮,超过七天就要饿死,又没有百姓供他们收割,只好退回到潼关以西。

追兵的威胁解除了,随之而来的是饥荒。放在十年前灵帝作天作地的时候,说汉天子有朝一日在雒阳乞讨,谁信?但偏偏这么荒唐的事情它就是发生了。

饥饿面前人人平等。

送到刘协面前的只有三个碗,一碗稀薄的粟米粥,一碗野豆子,一碗野菜。没有肉也没有盐,几乎是难以下咽。

粟米,是小黄门走了三里地,挨家挨户从废墟上乞讨得来的。野豆,是士兵们从荒废干枯的田里找来的。野菜,是三公九卿亲自从墙角采来的。这已经是这支养尊处优的队伍能够找到的最丰盛的食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