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第2/3页)

成功吃下三个饭包的小伙子很满意,差一点就成功的几个纷纷商量着下次中午也饿一顿,围观群众互相商量自己上去能不能赢,一转眼,小平矿门口到处都在讨论沈家饭包。

人群都散去,只有卖饭包的大婶儿还站在原地,沈寅初好心上去问了一句:“大婶儿,买个饭包尝尝不?”

“不买!”

都是做买卖的,谁不动这其中的道道?大婶儿算计下来,也能算计出来,沈寅初八成不但没赔,还赚了一点。

可是,叫她来举行这个活动,她就不免有点畏手畏脚了。

又要准备,又要人手,而且万一能吃三份的人多了一点呢……

看着大婶儿愤愤转身离去,沈寅初转身指挥着小丫和大兴嫂提前收摊。

“哥,你真厉害!”

小丫刚刚一直在卖饭包,她算计着,光这活动的期间,就卖出去了有十八份!这活动,可一点都没赔本!

而且,经过这次活动,小平矿饭包的名声也打出去了,以后别人提起饭包,第一个想起的就是小平矿门口这家。

简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这算啥,去跟大兴嫂收拾一下,今天晚上不摆了,早点回去。”

九十年代本来就缺乏娱乐活动,连老头老太太在广场上跳秧歌都有小孩去跟着看,更别提这样闻所未闻的大胃王活动了。

一时间,整个上冈市都知道了这么个西洋景儿,更有人商量着结伴到底怎么吃才能够把那三份饭包吃到嘴里。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其他三个饭包小摊消失了两个,大兴嫂这里的生意也回复到了一开始的八成左右。

能这样,沈寅初就很知足了。他总不能一个人把市场给占全了吧?虽然打算着带着屯子里的人一起开发小吃市场,但是怎么着也得过完年不是?

安安静静地卖了一个月小吃,暂时没再有什么抢生意的人出现,也可能使煎饼果子的秘方还没被破解。

元旦这一天,到处都放假,沈寅初也提前给大兴嫂放了假。现在的人民还没有富裕起来,元旦这样的假期小吃摊生意并不会好,他索性关门休息一天。

——不过小丫可没放假,被他留在市里头了,他可生怕这丫头回去再被小斌子哄了去。横竖元旦也不算什么节日,有老四陪着老沈太太就行了。

早上起来,他占了书桌,开始算十二月的总账目。

自从建了店面小吃摊重新开始,酱香饼、煎饼果子再加上饭包,这三样小吃,撑起了一天两百多块钱的利润。

去掉给大兴嫂和小丫开的工资、伙食费,一个月六千块钱妥妥的!

沈寅初仔细算了一笔账,有点飘。

九十年代的万元户已经不出奇了,报纸上的宣传重点开始变成了十万元户。不过,那是大城市,在上冈市这个小城镇,万元户也算得上是土豪了!

“咋这么挣钱!”

苏鲤惊呆地看着沈寅初数钱、算账,看着他最后加加减减,最后算出了一个令人惊呆的结果——整个十二月加起来,一共挣了六千四百五十三块八毛!

她还记得沈寅初刚开始摆摊卖饭包的时候,虽然也挣钱,可是那一个月还没有现在一个礼拜挣得多呢。

“能不挣钱吗?你想想,咱又不用租门市房,又不用交税。东北这边风气就认准了上班,没啥人来抢生意。这里外里,省了多少钱?”

现在的物价房价虽然不高,门市房的房租却很高。

能做门市房的房子少,开饭店又很挣钱,很多都是南方人拖家带口来开的,间接地炒高了门市房的价钱。租个门市,最起码要三千块钱一年。再加上税,到时候赚得肯定比现在少不少。

“那等有人也来摆摊了,咱家就不挣钱了?”

沈寅初摇摇头:“挣钱还是能挣的,只不过会稳一点,没有这么凶了。再说,你男人也不是那等着叫人抢生意的人啊,是不是?”

苏鲤带着笑看了他一眼:“是是是,我男人最厉害了!”

沈寅初心里一荡,伸头过去亲了一口,苏鲤脸红着往主卧看过去,小声道:“孩子在呢!”

白露和为霜正在屋子里头玩小姑姑给买的玩具,是花仙子的沙画。揭开表面的保护层,把彩色的沙子洒到有黏性的底盘上去,像画画一样。

这时候,两个孩子的性格不同就能看出来了。

为霜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按照说明书一个格子一个格子地画。白露一开始跟她一样,用不了半分钟,就开始把五颜六色的彩色沙子混合在了一起。

“你说,咱家白露这性格可咋整呢?要不给她去少年宫报个班?学学钢琴?”

“这也没什么,这叫有创造力……”

创造力这三个字刚说出来,沈寅初就看见白露捏着彩色沙子要往妹妹的脸上擦,赶紧一个箭步冲过去。

“不能往妹妹脸上擦,迷了眼睛怎么办?”

白露捏着一小撮沙子:“我是给妹妹抹腮红,妹妹同意了的!”

为霜坐在那里,点了点头。

沈寅初赶紧拿张纸,把白露手里头的沙子接下来:“这个东西不能往妹妹脸上擦,这是有颜料的沙子,不干净,会起痘痘的。”

“想化妆,等你们大一点才能化。现在年纪小,不能化,对皮肤不好。”

这对双胞胎,沈寅初真的是打从心眼里喜欢。不过,他前世别说没当过爸爸了,连这样的小女孩都没接触过,总有种含在嘴里都怕化了的感觉。

白露虽然皮一点,可是只要说明白道理就行,两个孩子都算得上是懂事。为霜看见爸爸过来了,伸手把沙画递给他。

“爸爸给你画?”

为霜点点头,坐在那乖乖地看着爸爸给她画花仙子。白露跟着看了两下,觉得没什么意思,又跑到电视前头看电视剧去了。

“露露啊,往后坐一点,别离电视那么近。咱家小姑娘这么好看,以后可不能戴眼镜。”

白鹿做了个鬼脸,可也乖乖地往后坐了坐。

这房子结构相当老,还是八几年时候盖的。门厅很小,两个卧室却很大,人们都流行把电视放在卧室里头,门厅只用来吃饭或者当过道。

沈寅初一开始惦记着装修,可后来就想,与其装修还不如换一套房子呢!家里头可是俩孩子,一开始就分开住,也不容易打架。

不过,这年头买一套房子,那可是真难。

大部分楼房都是矿里头分的福利房,也没什么人去炒房子,人人都一套房子的时候,能买谁家的房子?

文州炒房团第一次出手到沪市买商品房的时候,也已经是九八年了。那个时候,全国才刚刚开始大规模修建商品房。

所以,八十或者九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有个很神奇的现象——换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