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月子

傅清凝浑身疼痛,脱力一般躺在床上,听到稳婆带着喜气的声音,她心里一松,一松之后,只觉得眼皮沉重,眼前暗沉沉的,很想要睡觉。

于氏一直握着她的手,见状忙催促道,“把孩子抱过来给少夫人看看。”

皱巴巴的孩子只用襁褓随意包了,递到了傅清凝眼前。

要她自己说,这孩子实在不好看,不过她看清楚他的长相后心里却染成了一汪水。她抬起手想要去摸,于氏见了,忙将襁褓送到她手边。

温热细嫩的肌肤入手,傅清凝嘴角的笑容越来越大,“真好。”

然后,她睡了过去。

与此同时门被推开,赵延煜站在门口,映入眼帘的是傅清凝汗湿的发和她苍白的脸,很是狼狈,刚好看到她闭上眼睛偏头,他心里顿时一惊,还带着恐惧,几步上前,一把抓住她的手,另一只手去摸她的脸,“清凝,你怎么样?”

于氏抱着襁褓,被他这一番动作惊了下,反应过来后忙道,“别唤别唤,她累了,睡过去了而已。”

稳婆适时上前,含笑福身,“恭喜大人,母子平安。”

母子平安!

赵延煜浑身都放松下来,崩了一晚上的肩膀,只觉得酸疼,腿也酸。他想要找个椅子坐,余光一扫,就看到于氏手中的襁褓,还有襁褓中闭着眼睛的小孩子。然后他呆住了。

于氏见他呆住,笑着递给他,“抱抱。”

赵延煜手足无措,想要伸手接,又怕伤着他,僵硬着手臂接过襁褓,“娘,让大夫看看好不好?”

于氏笑了,“不会有事,刚才那声音你听到了吧?可亮了,比你当初的声音还要大。不过让大夫看看也好,我们也好放心。”

大夫是早就请过来的,傅清凝从发动到现在,过去了十来个时辰,于氏让大夫一直在外面守着,不让他走。当然了,银子足够,大夫也不勉强,还在外面等着呢。

傅清凝醒来时,已经不在产房。早已挪回了屋子。外面夕阳西下,昏黄的阳光洒在屋中,一片温暖。

更让人觉得温暖的是,光晕中坐在床前的人,此时他手中笨拙的抱着个襁褓,微微摇晃着。

醒来看到这样的情形,傅清凝的嘴角忍不住勾起,她觉得肚子很饿,胃里空空的,自觉能吃下一头牛。

她想要坐起,手臂大腿却酸软得不行。

她这边一动,赵延煜立时就发现了,“清凝,你醒了?感觉怎么样?”

说话间已经将襁褓放回了小床,又过来扶她坐起,枕头放在背后垫好。

傅清凝嘴角的笑容一直没落下,坐好了后,转眼去看襁褓,“孩子怎么样?有让大夫看过吗?身子怎么样?”

赵延煜忙道,“大夫看过,孩子一切都好。”他顿了顿,道,“就是你不太好,生孩子大伤元气,得好好养着。”

傅清凝点头,身子是她自己的,才不会糟蹋。“我饿了。”

赵延煜闻言,扬声道,“留书,把炖好的鸡汤送进来。”

很快留书就笑吟吟送了进来,赵延煜接过后,她看了一眼傅清凝,安心地福身退了下去。

赵延煜端着一碗汤,作势要喂,“你睡着了之后,我吩咐人炖着的。”傅清凝没拒绝,就着他的手一口口喝了,屋子里一时间温情脉脉。

“对了,你今日去翰林院了吗?”

赵延煜将碗放下,“我告了假。”

“会不会不太好?”傅清凝想起修史一事,盯着那位置的人多着。

赵延煜将襁褓抱到她旁边放下,道,“没事,修史是大事,林大人那边,没这么快的。”

傅清凝也就放心了,她如今还是养好身子要紧。

洗三的时候,翰林院中好多官员家眷没来,上门的人不多。京城这边的人比较重视满月,大部分的人到了那个时候,应该都会上门贺喜。

七月的天气炎热,尤其傅清凝还不能吹风,且吃的都是油腻的各种汤水,她有些烦躁。隔壁的唐夫人算是来得最早的,“那日你可真的吓着我了,我都没碰到你,你那样……”

她拿出一个匣子递到傅清凝面前,“这个算是我赔罪的。”

傅清凝推了,“没事,应该是我谢谢你才对。”

唐夫人假意生气,“这是我给孩子洗三的贺礼,你再不收,是往后都不想和我们家来往了么?”

傅清凝无语,到底接了过来。

唐夫人看着她旁边的襁褓,又看了看门口,压低声音问,“赵夫人,你帮我指条明路,我谢谢你!真的!”

傅清凝皱眉,“什么明路?”

待看到唐夫人的脸色,她瞬间了然,还是为了修史的名额一事。“真没有明路,我前些日子有孕根本没办法出门。再说了,我和林夫人也不熟,贸贸然上门,她不一定见我。”

唐夫人有些泄气,喃喃道,“他怎么收了礼不办事呢。”

声音太低,傅清凝没听清楚,“你说什么?”

“没什么。”唐夫人反应过来了,三个字说得又急又快。

答得飞快,反倒是有些奇怪。傅清凝没听清,见她不想说,也不多问。

周夫人来了后,屋子里气氛和缓下来,几人凑在一起,聊着怎么养孩子,倒是热闹。

一整个七月,傅清凝都没能出门,好在有于氏陪着她,琴弦也经常回来,留书和沐雪得空就陪着她,倒不算无聊,就是天热。

家中是早就请了奶娘的,傅清凝本来打算自己喂,不知怎的就是没有奶水,她有些遗憾,不过也知道就算是自己有奶水,住在官署这边,又有周夫人和唐夫人经常来串门,自己喂奶这个事也是不现实的。

七月中,官署这边发生了一件事,有人送了一顶粉色小轿到隔壁唐家,送来时正好是早上各家官员准备去翰林院点卯的时辰,大张旗鼓的,基本上的人都知道了。连傅清凝在家坐月子,都听留书禀告了这回事。

本来是要直接送入唐家院子的,刚好今日唐夫人回了娘家,底下人只以为是来拜访的客人,看到这样的轿子,自然是不敢让陌生人进院子的。

谁知送轿子来的人又没那耐心等,见唐家这边不愿意开门,轿夫直接就走了。

事情一下子僵住,那粉轿边上连个伺候的丫鬟都没有。半晌后,一个容貌秀美的姑娘遮掩着脸下了轿来,敲开唐家的门。不知说了什么,很快就连人带轿子都搬进了院子,然后关上了门。

“奴婢看了,那美貌女子,就是当初夫人采买绣娘时到过我们家的语儿姑娘。”留书压低声音禀告道。

傅清凝无语,“你可看清楚了?”

留书点头,“语儿那样的容貌身段,在官署这边可不多见。”

还真是不知道怎么说,分明就是唐夫人把这姑娘送去,然后被人退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