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粮食

建兴帝和李皇后商量了一阵子,派去给温止诊脉的太医也过来回话,说温小仪略有些体弱之症,只是不知为何在进宫时竟然没有发现,很是一番诚惶诚恐的请罪。有温止的说辞在先,建兴帝当然不会想到这事温止用空间里自己配的药丸自编自演的一出戏,反而当真认为她是受不了龙气的抽取和侵蚀才不得已对皇后吐露了实情。

他倒是不怎么怪罪温止入宫时的隐瞒,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是个正常人就不会随便往外说,否则岂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而温止在发现问题后没有找借口欺骗他,而是据实告诉了皇后,还送上《天工开物》这种利国利民的神书,这就让建兴帝心里很舒坦了,虽然不好继续宠幸温止,但却借着皇后的手赏赐了不少文房四宝并贡缎首饰,让温止再次成为后宫焦点。

永寿宫中的柳贤妃此时脸色就有些阴沉:“这温小仪先是去了坤宁宫,没过多久皇后和陛下便赏赐了她?而原因是她献上了一本书?”

小太监惶恐的连连点头:“奴婢绝对没听错,皇后娘娘让刘喜公公去了乾清宫,之后陛下看了书就直冲冲的到坤宁宫去了。”

“一本书……”柳贤妃用拇指摁在眉间,比起皇后的赏赐,这本书显然更加关键:“你们竟然都打听不到这本书写的是什么吗?”

“娘娘赎罪,这实在是没法打探。”小太监一脸难色:“之前温小仪在储秀宫里就十分小心,每次默写都遣退了身边服侍的人,写完后就装在箱子里锁上。后来送到坤宁宫后也是直接交给了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又立刻交给了陛下,如今陛下正爱不释手的翻看这,我等哪里敢去打听是个什么书啊。”

永和宫与长春宫中,齐嫔丽嫔也同样在问着得力的太监宫女们,只是和柳贤妃一样,她们并没有得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李皇后自然知道她们这些小动作,只是并不在意,很快后宫中便有一种论调:温小仪讨好了陛下又讨好皇后,实在是太过谄媚。

对于这种说法,李皇后心里是拒绝的,温止哪里有讨好过她,在她面前一直是高冷的好吗?要是换一个心思狭义些的皇后来,只怕恨不得给她按个傲慢之罪狠狠责罚了。

不过毕竟是修行之人,气质不同嘛,高傲些也是说得过去的。哪怕是见识不浅的世家女,但到底受到这个时代的影响,对于鬼神之事仍然多有敬畏,而温止又向来安静低调从不惹事儿,皇后娘娘自然也是对她更宽容些。

不说温止十分满意现在的情况,樱草和柳黄也为她的受宠而开心。虽然建兴帝的后宫中并不像前朝那样低捧高,但受宠和不受宠的妃子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至少在同级别的妃子中,受宠的就比不受宠的更硬气的多。温止从入宫起就颇受建兴帝的喜爱,连连召唤侍驾,早已奠定了自己新进妃子中第一人的位置,对于自己被后宫中的几位高位嫔妃列为警戒对象也在预料之中。不过此时的她已经管不了这么多了,既然决定做个特立独行的修真流宫妃,她需要好好整理自己空间中的资料,顺便给自己做个详细的人设和规划,在争取最大利益的同事尽量减少风险。

建兴帝和皇后达成一致,之后就一头扎进了《天工开物》里。他可不是“何不食肉糜”这种不知人间疾苦的皇帝,他出生时祖父虽然立国,但天下尚未平定,他是跟着先皇经历过战争和逃亡的,正是见到过百姓们艰难的生活,因此才在登基后励志改善民生,做个好皇帝。

这本书涉及的内容很多,有些是他有所了解的,有些则是闻所未闻,不过只要仔细推敲也能看出这些内容十之八九是可以实现的。他将这本书通读了许多次,几乎可以背下后,亲自誊抄了一本,交给自己的侍读学士让翰林院连夜赶工抄写后分发六部大臣及皇子们。

皇家无私事,早有消息灵通的大臣们知道陛下最近沉迷于一本后宫妃妾进献的书籍,已经暗戳戳的等着上本弹劾了,好在重臣们拿到抄本后立刻意识到这本书的重要意义,总算没让温止背负上妖妃的名声。不过事情并不像建兴帝想的那么顺利,哪怕是抛开“后宫进献”和“女子干政”的问题,仍旧有不少大臣认为陛下不该与民争利,太过注重百工和商贾之事。

建兴帝几乎要气笑了。他哪里不知道提出反对意见的都是大家士族出身的臣子,不过是害怕新兴技术冲击了他们的家族利益罢了,口头上却说的冠冕堂皇,仿佛一心为国一般。

然而这些大臣位高权重,掌握的势力更是不容小觑,如果自己强硬的推行新的技术,必然会被他们暗中抵制,得不偿失不说,最后遭殃的还是百姓们。憋着一肚子气的皇帝愤愤的丢下奏章,跑到御花园散步消气,被眼前的美景安抚了一些,想了想,转头进了皇后的坤宁宫。

李皇后虽然也是大家士族出身,但入宫之后一直有分寸,几乎和陇西李家没有任何联系,反而一直凭着自己对世家的了解,帮着皇帝和世家子们斗智斗勇,因此建兴帝对“后宫不得干政”的说法一直嗤之以鼻,有问题时总喜欢让皇后帮着分析分析。

听到净鞭声响,李皇后一点都不意外。在皇帝的纵容下,她对前朝多有了解,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早就知道陛下在世家面前又吃了个暗亏。不过想到这次的缘由,李皇后在紫檀耳边吩咐了几句,这才起身迎接陛下的到来。

喝上一杯好茶,毫无形象的瘫坐在软塌上,建兴帝苦笑:“梓潼啊,你是不知道,朕是真想把那群蛀虫骂个狗血淋头。口里说着为国为民,其实自私自利,明知道是有益百姓的事情,偏偏打着旗号的反对,你说他们可对得住那一身官袍?”

“既然是世家,便是骨子里带着轻国事重家业的想法,就算是朝代亡了,他们也不过蛰伏个两代人,等天下太平后继续为官出世身居高位——现在朝堂上的大部分官员都是世家子,不就是这样来的吗?”李皇后淡定的喝了口茶,一点都没觉得自己说了什么了不得的话:“天下的读书人里世家子占了十之七八,还不是因为他们有积累有资源又相互勾连。如今陛下想要让天下百姓能生产更多的粮食、获得更好的生活、甚至出更多的读书人,这可不是在挖他们的根基么?他们怎可能不反对?”

早就习惯皇后说话风格的建兴帝苦笑更甚,深深的叹气:“说句难听些的,就算朕将现在的官员全都撤职重新换上一批,上来的也还是他们的兄弟叔伯姻亲,不被身后所累的官员实在是太少了。”

“所以啊,陛下既然是为了百姓站在了世家的对立面,怎么能去和世家子商量这个问题呢?”李皇后一点都不急的笑眯眯看他:“不如臣妾给您找位妙人来一起想想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