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六零养娃记7(第2/3页)

现在金巧巧只等着张佑东再升一级,她记得,上一世再过三四年叶芜就随军了,直到张佑东退伍转业后才回来,等再次回来的时候,叶芜已经和村里这些女人不太一样了,据说是跟着其他军嫂一块上了什么提高班,不仅学了点书法画画的皮毛,还学了缝纫的本事,张家老人和小辈的衣服都是她做的,将一家人哄的服服帖帖。

这些改变都是张佑东带给她的,金巧巧自认坐在这个位置上,她能够做的更好。

只可惜现在她和张佑东聚少离多,感情基础没有陪伴他长大的父母兄弟来的深厚,金巧巧只等能够随军的时候,彻底将这个男人的心拢在自己手里。

除了丈夫的愚孝,金巧巧还有另外一个烦恼,那就是况家的改变。

明明上一世她和况家几乎是撕破脸的状态,可这一世况家二老对叶芜这个儿媳妇十分维护,听说况爱军那点抚恤金,两口子一分都没要,全让叶芜自己收着了。

还有公社小学老师的工作,这也是上一世的她不曾得到的,难道生了孩子和没生孩子的差别真就那么大,以至于叶芜获得了比她好上百倍的待遇?

这年头只要是乡下户口,除非是十二三岁以下的孩子,或是老到不能走路的老人,要不然通通都要下地干活,谁家要是出了一个不肯下地的青壮年,就有可能会被冠上好逸恶劳,妄图复辟资本主义道路的帽子,这样的名声在之后几年是要命的,即便是金巧巧,也不敢因为地里的活多,就频繁请假不上工。

上辈子,即便那么贫困潦倒,金巧巧也已经许久没有下地干活过了,她从事的多数都是洗碗工或是服务员这样的工作,这些工作虽然累,可远比下地轻松多了。

尤其这个年代没有空调棒冰,一到大夏天,还得盯着火辣辣的太阳下地,防晒只能靠穿长袖,戴草编帽,一天下来,皮肤晒得通红脱皮,一个夏天过去,整个人能黑三个度。

没嫁人的时候,金巧巧还能躲懒把活儿推给哥哥嫂子,现在自己成了张家的媳妇,还得忍受小叔子小姑子推过来的工作,金巧巧觉得自己的皮肤都变粗糙了,要是再累几年,恐怕皮肤的损伤花费再多的护肤品也救不回来了。

现在叶芜得到了公社老师的工作,意味着她不需要下地干活,这已经足够让金巧巧艳羡。

亏她之前还想要弥补叶芜,现在看来,叶芜的日子远比她滋润,这些日子她心中满满都不安愧疚,反倒是自作多情了。

这会儿金巧巧对叶芜的感情有些复杂,那个女人怎么总是那么好命,无论在什么样的境地,都能够那样幸运。

金巧巧不禁深思,难道是自己比不过叶芜吗?

所以即便她处于她曾经的立场,依旧能够活出自己的精彩。

金巧巧不想承认这一点,可现实让她不得不承认。

——

在阿芜的心中,老师是很神圣的职业,在学校里,老师不仅承担传授知识的责任,同时还承担引导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责任。

这是她潜意识里的想法,阿芜觉得,曾经的她要么是个老师,要么就是个学生,遇到过很多类似的老师,所以才会对这个职业这般尊崇。

只是来到公社小学后,阿芜对于老师的幻想被打破了。

公社小学是由三间砖瓦房和一片空旷的院子组成的,一二三年级一个班,四五年级一个班,公社小学里一共有一个校长,两位老师,在阿芜到来后,又多了一位老师,一共加起来就四个老师。

小学里的学生也不多,小班二十七个学生,大班十六个学生,按照校长的说法,很少有学生念完小班后继续念大班,往往都是学了几个字后,就回家务农了,家长送他们过来念书的初衷也只是为了让他们不做睁眼瞎罢了。

任职第一天,阿芜看到应该去小班上算术课的一位女老师带着织了一小半的毛线过去,然后让孩子们去地里挖番薯,学校后面是一块自留地,里面种满了农作物,阿芜从那些老师口中得知,这些农作物都是学生们种的,老师只是辅助教导,而最后的成果却是归于老师的。

“难道孩子们不用上课吗?”

阿芜很好奇,也表达了自己的疑惑。

“上啊。”

那个织着毛线衫的女教师毫不犹豫地回答:“不过算术课不用天天上,这些孩子中能有几个会念初中的,比起教他们算数,还不如教会他们怎么种地呢。”

“叶老师你刚来,不知道情况,其实除了县里的小学,咱们这些公社学校都是这样的,就算是县里的小学,每年秋收也会安排学生来咱们这儿拾麦穗呢。”

女教师对此不以为然,而学校里的学生似乎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一听到不上课还有一些孩子咧着嘴笑,一溜烟跑到地里,掘着泥土撒欢。

其他老师对这样的画面也已经习以为常了,他们都觉得,既然这些孩子注定将来是要下地干活的,为什么就不能提早开始适应种地的生活呢,更何况这会儿在公社小学教书的,本身不一定具备教书的能力,很多还是因为家世背景给力罢了。

比如这个织毛线的女老师,公社书记是她小叔,还有学校的校长,他堂弟是给县委领导开车的,他的学历也就初中程度,这已经是全校文化水平最高的人了。

另外两个老师也不外如是,阿芜猛的发现,这个学校里似乎除了她这个新来的老师,所有人都很满意现在的教学模式,也不打算改变。

不,这里头还有几个例外。

——

在这个随性的学校里,阿芜既可以是语文老师,也可以是算术老师,偶尔还能够兼任地里和自然课的老师,别看公社小学师资力量不靠谱,每年从教育部领取的课本可不少。

除了这几门课程外,还有类似《记账常识》和《农业常识》等课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公社小学原本的几位老师也不算不务正业,至少《农业常识》这一门课他们教的很认真,不仅教理论,连实践都安排上了,每年大丰收的自留地就是最好的证明。

阿芜觉得自己之前一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明明“叶芜”记忆里关于小学的内容都已经模糊了,可当翻阅这些课本时,阿芜的脑海中都会浮现相对应的答案,甚至还有许多拓展的,小学课本中不存在的内容,就好像她生来就会这些东西。

这不是阿芜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就好像在做菜的时候,她总是会下意识地想到这道菜要是能够加点豆豉就好了,那道菜要是能够加点白胡椒就好了,可“叶芜”的记忆中,根本就不存在这两种调味料。

阿芜还像婆婆和大嫂打听过,她们也不曾听说过这样名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