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两年之后(第2/3页)

周睿安就是后一种,他的平静,只是表面上的,其实他的心里有一个好大的伤口,他放任着那个伤口渐渐腐烂,他无时无刻地不感受着这种痛楚,因为能治好他伤的那个人,已经离开了。

小福子早就后悔了,也许当初他看出刘敏心思的时候,就应该拦着他,如果江清越不走,周睿安也不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可是再后悔也没有用了,周睿安将寻找江清越的差事交给了洛北,洛北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找着人,可是江清越却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没有一点痕迹。

“如果她知道了二皇子死了,会不会觉得伤心?会不会想要回来送他一程?”周睿安突然开口说道。

小福子一凛,急忙收回了思绪,看了他一眼,小心翼翼地说道:“这个,说不定呢,娘娘对二皇子向来是兄妹情深的很,若是知道了二皇子的死讯,应该会在意吧?”顿了顿,他又继续说道:“不过也说不准,毕竟娘娘的心思,谁又猜得到呢?”

小福子是担心万一说了,江清越会回来,最后她又没回来,又让周睿安失望。

周睿安轻轻地笑了笑,“是啊,她的心思,没有人猜得到。”

小福子看着那个笑容,心头却是一酸,周睿安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笑过了,自从江清越走后,他不是在发怒,便是一脸冷凝,更多的时候是面无表情,就好像再没有人、没有事,可以牵动他的情绪,现在的他坐在这里,只是一具行尸走肉。

他如大臣们所愿,成为了一个睿智明理的皇帝,可是他却失去了一个人最基本的喜怒哀乐。

小福子低声说道:“皇上,您放宽心,娘娘一定会回来的,说不定过一段时间,大臣们想通了,不反对您跟娘娘了,到那时候,娘娘就会回来呢?”顿了顿,他继续说道:“也说不定,您对娘娘一往情深,她惦记着您,便自己回来了呢?”

周睿安听着他的话,不禁微微勾起唇角,露出似有若无的梨涡:“是啊,说不定呢?”

二皇子毕竟是皇子,而且逝者已矣,周睿安便下令让人好好安葬他。

只是奇怪的是,在下葬前一天晚上,安置二皇子尸身的房子突然失火,等火被扑灭之后,二皇子的尸身已经被烧毁了。

失火一事虽然闹的挺大,不过负责此事的礼部官员却没敢声张,并没有上报二皇子的尸身被烧毁了,担心周睿安降罪于他,反正二皇子死了,又不算什么大事,把尸体送去下葬不就行了么?谁还会检查尸体是否完整?

一个已经没命的皇子,谁会在意他呢?又岂能因为一个死人让活人受罪?简直是笑话。

二皇子的死在有些人的刻意隐瞒之下,悄无声息的结束了,没有人会再记得,曾经有一个人,他差一点就当了皇帝,后来他为了一个女子,失去了一切。

甚至没有人有机会问他一句,是不是后悔?他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死了。

二皇子的死,并没有给京城带来一丝波澜,从他死去的那一刻开始,他便已经不再重要。

恰在此时,柳州传来捷报,鞑靼王病了许久,终于病死了,甚至还来不及立遗嘱,几个儿子为了争王位打得不可开交,拓跋刚也无心战事,回去争权夺势去了。

柳州终于又恢复太平,不过这个情况下,周睿安却下达了乘胜追击,反客为主,攻打鞑靼的命令,一定要让鞑靼对大靖称臣!

这是大靖建国以来,都没有过的事情,从来都是鞑靼来侵犯骚扰,大靖只是作为防守而已,对于大靖的子民来说,能够守住自己的城池已经是一种胜利,从来没有人想过要去攻打鞑靼。

大臣们又跟周睿安吵做一团,坚决反对周睿安攻打鞑靼。

不过周睿安却是心意已决,无论大臣们如何反对,依旧坚定的下达了旨意,大臣们后知后觉的发现,周睿安可能是天生反骨,并不只是在江清越的事情上,别的事情上也是一意孤行的很。

而且更要命的一件事是,以前江清越在的时候,说不定还有人能劝劝周睿安,毕竟周睿安色令智昏的事,也不算是秘密了,可是江清越现在也走了啊,唯一能劝得了周睿安的人也没了,怎么办?他们还能谋反是怎么着?

去造大靖建国以来,第一个打算攻打鞑靼的皇帝的反?他们又不是命太长,活够了。

还没等鞑靼选出新王出来,苏良义和苏奕鸣率领着大军便打到了国门口,这一战,又是两年。

乾正四年(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周睿安的国号),鞑靼终于以拓跋刚夺得王位结束了长达了三年的王位之争,而在拓跋刚成为新的鞑靼王时,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却是向大靖俯首称臣。

两年的战争,耗光了鞑靼的国力,现在的鞑靼子民可谓是民不聊生,已经没有能力再与大靖抗衡。

这两年,周睿安的压力也很大,简直是节衣缩食地供应着前线的军需,要钱给钱,要粮给粮,国库空虚,周睿安便想法设法的弄钱出来。

其中,周睿安还很流氓的抢了大靖的两家大商户,以给人打欠条的方式,得到了商户的银钱支持。

周睿安到底还是要脸的,并没有自己出面,而是派了刘敏。

当时的刘敏听到这话的时候,简直是目瞪口呆的,这个做派,怎么都觉得有点熟悉呢?

可是,他堂堂一锦衣卫统领,居然去威胁勒索几个商人,这是不是有点太掉价了?

不过刘敏再怎么不情愿,也只能认了,他能怎么办?谁让他弄丢了皇后娘娘,如今能留得一条命已是不易,这种没人愿意干的差事,周睿安当然交给他了。

无论再如何艰难,周睿安总算是坚持了下来,他开创了大靖的一个历史。

如今的朝廷上,前所未有的和谐,甚至说是君臣一心也不为过。

只是有一件事,一直让大臣们担心,那就是皇上都一把年纪了,居然还不肯纳妃。

虽然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可是大臣们没想到,都两年过去了,周睿安居然还咬死了不肯立后,不立后就算了吧,连个妃也不纳。

犹记得去年的时候,终于有大臣忍不住了,提起了这件事,说皇上子嗣单薄,应该充盈后宫,绵延子嗣。

说到这事,大靖的朝臣们就觉得心酸,看看人家鞑靼,儿子多得为了争皇位,都争个三年,他们这呢?一个都没有,这是旱得旱死,涝得涝死。

周睿安没跟大臣们争吵,只是说了一句:“没银子,养不起!”

没银子!养不起!

把大臣们给噎的啊,他们堂堂大靖的一国之君,居然都养不起老婆了?这是一种怎样的心酸啊!

不过当时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打仗实在是太烧钱了,人家鞑靼攻打大靖,还能横抢硬夺,可是鞑靼那穷的,就算打赢了,也没有资源抢夺,是真缺银子,要不然周睿安也不能想出那么缺德的法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