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第2/2页)

虽然已经听他爸妈说了姐姐怀了孕,应该是不会回来的,可看到表姐的时候心里还是期待了一下。

这会儿没看到人,心里那个失落呀,王巧珍看得好笑,掂了掂手上的旅行袋,说:“别难过,你姐给你带了不少东西。”

沈刚也十四了,这要换了村里任意一家的十四岁少年,听着姐姐姐夫从北京给捎回来那么多东西指定是兴奋的,沈刚不太一样,主要是,他从稍微懂点事起就知道得照顾他姐,除了上学,沈刚大部分时候都和沈瑶在一块,这猛不丁的她姐去北京上大学去了,又嫁到北京了,原本说暑假回来的,这下也回不来了。

一走就是半年,沈刚想他姐了。

沈国忠在乡里上班,中午还是会骑着自行车回家的,王云芝在市里上班,一月也就回来那么两天,沈国忠就把五奶奶接到了自家搭着吃饭,请五奶奶帮着做下饭照看一下家里养的鸡和猪。

沈五奶奶觉得侄子家里这是需要她,老太太还挺乐意的,白天大多时候都在沈国忠家的院子里坐着。沈刚上学的时候还好,这一放假就有点孤独了。

五奶奶张罗着招呼王巧珍坐,去给她泡了茶,问了问她读大学的情况,婆家好不好。

乡下这边还没人知道王巧珍离婚了,她这趟回来被她爸妈问起徐向东怎么没回时,也只拿他要上班搪塞过去的,还被她妈给说了一通,说老公在那边她不该回家住两个月这么长时间。

这会儿沈五奶奶问,她应对起来驾轻就熟。

老太太也就是略问几句,话题就转到了沈瑶身上,问沈瑶在学校好不好,她婆家怎么样,王巧珍去没去过,住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问的都是老太太能想得出来的问题,琐碎却满满都是关心。

王巧珍就细细跟她说,说贺家出入有小车,家里住的是两层小楼,干部房,把她在贺家的见闻仔仔细细给老太太讲,听得老太太眉开眼笑的。

十一点钟老太太去厨房做饭,王巧珍也跟着帮忙,她得等自家姑父回来,想来姑父也是有一堆关于表妹的情况想问的。

果真,和她料想的一样,沈国忠见了她问了几句,就打听起沈瑶的情况来,她把和沈五奶奶说过的话又细说了一遍,吃过午饭这才回家去了。

沈瑶托王巧珍带回来的那一包东西,拎着不算沉手,沈国忠打开看了看,里边放了三双鞋,几件花色的确良衣服,三本书。

侧面夹着一封信,拆开来看是他闺女写的,先是一番问候,说了说自己的近况,又说了王巧珍回来,她托她带些东西归家,因怕东西太重,没能多带,说三双鞋子是婆婆买给爸妈和弟弟的,那书是她和贺时去给刚子挑的,北京这边中学生们最喜欢看的课外书。

那套的确良衣服,是最近城里流行起来的新面料,夏天穿着凉快,她做了两套,青花那套是给五奶奶做的,蓝花那件上衣是给她妈做的,纯色的两件是给她爸和弟弟的。

沈国忠看了信,找出那套青花的的确良套装递给他五婶,笑道:“瑶瑶给您做的,说是城里流行的新料子,夏天穿凉快。”

老太太听还有她的衣裳,愣住了,心里又酸又暖:“你说说,这孩子怎么这么可人疼,往回捎东西还给我也买啊,她自己多做点衣裳多好,我这都半截身子埋土的人,废这钱干啥。”

沈国忠笑:“您是她奶奶,平时好吃好用的都可着她,记着您还不应该啊。”

这一句您是她奶奶叫老太太鼻头发酸,一边唉着一边点头。看着侄子手上捧着的那好料子衣裳都不敢伸手去接,老太太平时干粗活,手指开裂得厉害,都是翻起的老皮硬茧,

她看看自己的手,说:“瑶瑶记着我我是真高兴,不过我就穿穿老麻布就行,这新料子看着就贵,你看我这手,给我穿我怕两天就刮坏了,给云芝留着吧。”

沈国忠听得心酸,笑道:“云芝她有,瑶瑶也给做了,这就是给你的,手糙不打紧,回头热水泡泡,我下午上班去供销社给你买盒蛤蜊油回来抹抹就好了。”

把个老太太唬得:“蛤蜊油金贵啊,我这把年纪怎么还能用那东西,回头还不给人家笑死啊。”

说她老太婆爱俏,丑人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