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第2/2页)

一条成本几厘钱的皮筋加上块小碎布头,这东西要是放到供销社百货商店这种地方卖,卖个两毛五毛的不成问题。

可别小看这两毛五毛的,就是卖两毛钱,那利也有一毛九分五,真正的本小利大。

可局限也大,这东西祖孙俩原先商量的,拿出贺时当年在沈家村那一套,把手工制品派发去给闲置劳动力去做,不用厂房,不用发放固定的工资,可这一切是建立在,分发下去的是半成品,碎布太碎了,只有发裁好的半成品下去才方便计数。

可自己裁太慢了,小丫头这就不得不请教家里几个长辈了,别人类似的厂子里是怎么做的,是不是有什么机器裁料。

这个她找别人问不成,找她爸还真是找对了,据贺时所知,沙头角就有家砂花厂,生产出来的砂花直接通过中英街出口了。

小月月一听这算她半个同行啊,就生了想去参观学习的心思,有个当市长的爸爸,这点愿望还是很容易被实现的,周末的时候贺市长上砂花厂考察去了,当然,周末加班孩子没人带,所以他这是工作带娃俩不误,带着女儿一起考察去了。

砂花厂不大,约有二十多号工人,都是沙头角当地村民。厂长对着市长热情得很,全程陪同,有问必答,至于旁边那个听得一脸认真的小姑娘,他完全没多想,就觉得现在小姑娘家家真可爱,瞧这一本正经听大人说话的小模样,倒像真能听懂似的。

小丫头要是知道他这想法,估计也不在意,巴不得这一位能多说点,再说细点才好。

在哪里引进的机器,都有哪几种机器,分别是多少钱的,纱花原材料从哪里进来,成品怎么找买家,听得有滋味得很。

假公济私跟着自家老爸蹭了一趟考察,小丫头改计划了,她的原材料上家得找供应稳定点的,她还得租个厂房,不用很大,能放一台裁料的机器,有两个房间当仓库就成。

能有这样的认识贺时就很高兴,所以后边小丫头想找稳定的碎布供货商和买设备时贺时也帮了帮忙。

至于厂房,就在他们家不远租了间两室一厅的房子,租厂房买设备,自此小丫头的启动资金去掉了十之五六。

不过头花厂算是正儿八经办起来了,这家厂子,因为小丫头未成年,王云芝又暂时只是过来探亲的,最终还是挂在了沈瑶名下。

明面上王云芝是厂长,实际上小丫头跟自家外婆七三分呢,九岁的她才是这厂子的幕后东家。

贺亦姝小朋友九岁这一年的春天,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家工厂,把橙橙小迷弟迷得不行,崇拜姐姐又跨上了一个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