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调情(第2/3页)

静仪本着“好女不吃眼前亏”的想法,最终认怂道:“好的吧。”

= =

新婚第四日,家住隔壁的弘历携福晋慧仪来访。

慧仪知道静仪自幼跟着弘历几个跑校场,身体素质很好,也很有活力,出门骑半天马都不带累的那种。

可眼下……慧仪看静仪一脸疲倦之相,走起路来脚步都有些打晃,甫一招呼他们入内就飞快地坐在椅子上,跟平日里风格一点不像,大抵是站久了累得慌。

慧仪知道兄长房里头一直连个丫头都没有,生生素了这么多年,此时刚刚开荤,最是没个轻重的。

男人大都如此,只是苦了公主了。

那两只陪着她两个说了会儿话,就去前头驸马府书房鉴赏弘历淘弄来的赵孟頫“真迹”去了。

那两人走后,静仪比方才时候更放松了下来,依着软枕招呼慧仪道:“这柿霜软糖是昨儿傅文打你们府上厨房里取过来的,四嫂要不要尝尝?”

慧仪笑着说好,许久没吃了呢,可不是要尝尝?

静仪问了慧仪几句富察府上的情况,又同她请教道:“我已经找了嬷嬷去请伺候过温宪姑姑的老人儿了,问问依着旧例多久过去你们府上一趟合适,我是想着每旬月过去一趟便好。”

慧仪笑道:“妹妹身份在这里摆着,何故为着这些小事操心?在公主府里头多歇歇也是好的。”

公主就算出嫁了也是皇家人,没有侍奉公婆的义务,也没有晨昏定省的规矩,这是大家都公认了的事情。再说,公主可是万岁心尖上的姑娘,若是平日里累着了、被冲撞着、受着委屈了,别说万岁心疼女儿,四阿哥也该心疼妹妹了。

静仪道:“这已经不算勤勉了,我之前听原先伺候过皇贵太妃的姑姑说过,温宪姑姑可是每七日里就去一趟佟家的。”

慧仪道:“我们家和佟家哪里就有得比呢?宁可没有这些规矩罢。说到这里,我还有一事要托妹妹。傅恒这孩子是我一手带大的,这几年我嫁了你四哥后也管不大上他了,心里头却总有些不放心他。若是妹妹哪日见着他不对劲,苗头不好,就抽空同我说一声,我回去好好说说他。”

静仪记得,富察皇后的幼弟富察傅恒可是历史上的牛人,当年有一部以傅恒原型的古偶剧火遍大江南北,静仪也跟风迷过傅恒一阵儿,得知历史上的傅恒蓝翎侍卫出身,历任山西巡抚、总管内务府大臣,累迁户部尚书等职,后因军功卓著,授一等忠勇公、领班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1]

富察傅恒不光自己厉害,以嘉勇郡王福康安为代表一众儿女也各个非同凡响——两个女儿一个嫁了成哲亲王永瑆为嫡福晋、一个嫁了睿恭亲王淳颖为嫡福晋,三子福隆安娶得则是乾隆皇帝爱女和硕和嘉公主。

清朝大户人家长姊带幼弟的事情并不少见,《红楼梦》中曾经提到过,宝玉在三四岁未入学堂之前,都是元春在家教他读书写字,元春可以说是宝玉的半个启蒙老师。书中对元春和宝玉的描写有“虽为姊弟,有如母子”八个字,等于说宝玉就是元春带大的。

不过就原著来说,元春和宝玉乃是一母同胞,又差着年纪,元春带宝玉也是合乎情理。可纳喇氏和先夫人留下的一对儿女关系也就那样,不能说多坏但也绝不说多好,怎么会把小儿子交给慧仪来带呢?

慧仪见得静仪对她投来疑惑的目光,不答反问道:“妹妹可还记得,当年你第一次来我们府上做客时候,曾经见到太太身边有个颜色极好的姨娘?”

静仪回想了一下,点了点头。

的确,她第一次去到富察府时,还感叹过那姨娘和纳喇氏二人高手过招甚是精彩。静仪记得,那时纳喇氏已经有几个月身子了。傅恒行九,是李荣保最小的一个孩子,算算年纪,当年纳喇氏怀的就是傅恒了罢?

慧仪见静仪记起了当年的事情,就着这事儿往下说来。

李荣保担任京官之前一直任的是察哈尔总管,常年在外,只留了纳喇氏在家操持。而那云姨娘是良妾,又是读书人家出来的,还是李荣保的一个远房表妹,跟着李荣保去到察哈尔后,一直干着理家的活儿,在府中的地位也有所攀升。

那几年京里头形势不大好,受李四儿事情的影响,纳喇氏一直将云姨娘当做心头大患。

纳喇氏有傅恒的时候,正是云姨娘最是风光的时候,而且同样也有了孩子。那段时日纳喇氏一直郁郁寡欢,心事很重,怀相也很不好。

纳喇氏当年生傅恒的时候受了大罪,后来的时候也一直没再有孩子。纳喇氏觉得自己这几年里有些背运,跑去广济寺找某大师占了一卦。大师得出结论,傅恒这孩子和她命相不大相合。

纳喇氏原就不疼这个孩子,听了广济寺大师的话后,生怕跟傅恒关系近了影响自己的运数,便借口自己身子不好将傅恒挪出了正院。

李荣保嘱咐慧仪对弟弟多上上心,慧仪是个听话的孩子,时时将傅恒挂在心上,也将傅恒照顾得细致,姐弟两人的感情也越来越好。

傅恒年纪小的时候,八哥傅谦时常逗着他玩,问他额娘好还是姐姐好,傅恒也是个直性子,回回被问时候都会回答,姐姐好。纳喇氏知道了又是一阵儿气闷,心里也更加不待见傅恒。

后来傅恒大了,喜武不喜文,比起傅玉和傅谦,更喜欢亲近傅清和傅文,纳喇氏越发觉得广济寺大师说得极是,这孩子就是跟她命相不合!对着傅恒也不自觉疏远了起来。

人和人的感情大都还是处出来的,以先帝在位的几位阿哥为例,九爷和五爷、十四和四爷那可都是亲兄弟。前两个还好,没闹得太僵,多少算是点头之交,后两个就是仇人了。傅恒不亲近傅玉和傅谦也能说得过去。

自打八爷一党出事后,京中人人都说十四爷为人乖张、放荡无礼,只顾着贴八爷等人,却跟万岁不同心,有眼不识金镶玉。纳喇氏暗自把自己府上的情况做了类比,觉得傅恒就是九爷、十四爷那种一条道走到黑的“无理之人”,很是不值得深层次培养,于是彻底放弃了这个儿子,只在傅玉、傅谦二人身上下功夫了。

听完了慧仪的故事,再联想到那日伊尔根觉罗颖芝关于纳喇氏的一番说法,静仪了然,对着慧仪表态:呵护青少年成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已经嫁到你们家了,你弟弟就是我弟弟。一旦我发现孩子苗头不对,一定会有所作为的,你就尽管放宽心吧。

= =

温嬷嬷办事很有效率,这日下午就从内务府请了一个周姓姑姑过来。

周姑姑是正经小选出来的宫女,跟随温宪公主出嫁之时,还是个十几岁的小丫头,后来公主亡故,周姑姑回到宫里伺候,而今已经是过了四十岁上下的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