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救美的英雄(第2/5页)

沈韶光摇摇头,又给猪肘子换了一盆清水泡着。

因不上宴席只是自家吃,两个猪肘都是剁成块,烧时候省时、省事、好入味、易着色。

看肘肉泡得差不多了,便冷水下锅焯烫,去除杂质和血水,沸上一小会儿,捞出来控干。

炒锅放油,放大量糖,看糖起大泡了,便把焯过肘子肉扔进去,翻炒,然后略放些清酱汁和黄酒,扔进葱姜和装了桂皮陈皮等香辛料布袋,开炖。

闻着厨房里弥漫浓郁肉香气,沈韶光从打开窗户往外看,雨似乎有些密了,屋檐下阿圆正在喂那几只野猫吃食,几只小东西似乎并不很饿样子,吃相庶几算得优雅了,沈韶光突然生出些幸福感来。社会安定好啊,宁做盛世猫,不当乱世人。

沈韶光又想到自己库房里米粮,看来还是囤多了,早知道林少尹这么神速,还可以再少买一些,这样天气,米粮容易发霉啊

林晏又是午饭尾巴上来,但是运气着实好,因为沈小娘子对阿圆和阿昌限制,砂锅里还有一碗肘子肉,林少尹因此便吃上了沈小娘子亲手做大餐。

一碗香稻饭,一盘红腴酥烂肘子肉,并百合香芹、水晶虾饼、清炒莴苣等几道素淡菜肴,林晏吃得很香甜。

沈韶光来问:“郎君是吃冬瓜肉圆汤,还是青菜豆腐羹”

林晏笑道:“青菜豆腐羹吧。”

沈韶光点头:“加些腊肉末,倒也有味儿。”正要转身走,却听林少尹问:“今日肉似与往日味道略有不同。”

沈韶光又转回头来,“是吗”

看她神情便知道自己猜中了,林晏翘起嘴角,“很好吃。”

明明没什么几个字,沈韶光却似听出些情味儿来,轻咳一声:“那就多吃点儿,贴秋膘嘛,呵呵。”

“好。”林晏微笑道。

沈韶光转身回厨房去做汤,她发现自己意志力血条在面对林少尹时掉得格外快

听林少尹说“好吃”,坐在柜台后剥豆子阿圆心道,那是小娘子亲自烹,怎么一样于三郎还是更擅长鱼、羊一些。阿圆又恨恨,小娘子明明说这锅肘子肉不待客,还说锅里肉给我留着晚上吃骗人

沈韶光端着青菜豆腐羹出来,林晏已经差不多吃饱了。

沈韶光给他盛了一小碗羹汤,想起早晨事,“今晨坊里贴了告示,说抓住那造谣言人了,真好。”

“那道士是拿住了,审也审出了些东西,但” 因上次长谈,林晏不瞒她,“此案没那么简单。”那告示贴出来主要是为了“安民”。

沈韶光懂他意思,京畿之地,首重安稳。咱小老百姓,求不就是个安稳吗沈韶光笑道:“当日我说天下海清河晏,长安城富庶安宁,并非敷衍。能在诸位郎君治下,实在是幸事。”

对上她真诚目光,林晏停顿了好一会子,才道:“多谢。”

外面雨声沥沥,屋里三花猫蜷卧酣睡,柜后阿圆哔哔啪啪剥豆子,一片安详。

末伏热到底已经是强弩之末,时候进入了七月,连日阴雨,天真凉快了下来。秋雨中,沈记又进入了“花糕季”,有了探花郎花糕招牌,今年七夕花糕订单尤其多。

对于这秋雨,容易感怀人说是天上牛郎织女在哭,有个士子写了翠眉儿七夕,前记说“七月秋雨绵绵,于崇贤坊沈记酒肆品绝美七夕花糕,感牛女事,故作此篇。”

“未及诉别情,经年再见,离人恨重。但愿一心两处同,潇潇雨,迢迢风。”

沈韶光感慨,多伤怀词啊,亲自端着笔墨,请这士子题于诗壁。

自学写字后,阿圆对字比较敏感,让沈韶光解释这写什么,沈韶光与她讲了一遍。

阿圆摇头:“这牛郎胁迫织女,不是好人我如今只盼着织女那斯什么什么魔胡人病赶紧好。”

沈韶光:“……”

沈韶光反思,自己是不是谋杀了阿圆少女心,以后信嘴胡扯得悠着点儿。

沈韶光不知道自己信嘴胡扯还入了另外一个人耳。

林少尹依旧在忙着,大多都是酒肆快打烊了来坐一会儿,吃碗水果酪浆之类便走。沈韶光估摸着,谶语流言案虽然抓了人犯,但后续事宜肯定不少,况且还有皇帝中元秋祭事。今年是先帝整寿,今上要亲去帝陵祭祀,天子出京,动静自然小不了,三省六部九寺五监京兆以及沿途州府,谁也闲不住。

只偶尔一次他是半下午来,沈记四人正在加班加点地做花糕。

为了丰富花糕品类,沈韶光又做了若干套模子,其中就包括牛郎织女,原来有点太大,做出来糕容易碎。

看着新模子扣牛郎织女糕,林晏似是自言自语,又似是问正要拿托盘走沈韶光:“这种不轨之徒不是合该配刺吗怎么又做了新”

沈韶光看他,不是吧顺风耳还是就这么碰巧

看她神情,林晏笑起来,笑完却道:“你说得对,这牛郎是合该配刺。”

沈韶光:“……”憋不住,也笑了。

相对比,碰到同样场景邵郎君就比林少尹可爱得多,他还是拎着礼物来桂香园花糕。小小应节伴手礼,又客气又体贴。

况且邵郎君也着实会说话,看着一摞一摞花糕盒子还有四人火力全开阵仗,夸张地道,“小娘子这里买卖这么好,我都嫉妒了”

沈韶光咧开嘴笑,停了手,亲自烹了茶来,把自家花糕和邵杰带来花糕攒在盘子里,与他一起喝茶吃点心。

邵杰是真喜欢与这位沈小娘子聊天儿,可惜对方是女子,总要避讳些。

“我终于在花糕店待得期满,现下去管粮肆了。”邵杰告诉沈韶光他近况。

由下线产品调上线这是升职了吗沈韶光笑,不过想想邵家东西市都有大粮肆,据说河上还有专门运粮船,应该确实是升职了。

沈韶光笑问:“以邵郎君精明能干,管粮肆也管得很好吧”

邵杰有些自得地笑道:“确实还好。”后面又补了一句,“不过主要还是京兆府帮忙。”

这又关京兆府什么事沈韶光诧异。

“前阵子外面谣传纷纷,除了那蛤蟆,不是还说什么丙戌炎炎,丁亥难难吗好些粮商便趁机而动,囤积居奇,哄抬粮价,又有不少去江南等地筹粮,谁想京兆一纸告示贴出,天就亮了。”

沈韶光点头:“邵郎君肯定是那个没囤积居奇、哄抬粮价。”

邵杰笑道:“那是自然。某世代都是长安人,这点肝胆还是有。”

沈韶光点头:“很是”

两只狐狸都笑起来。

邵杰笑道:“他们太也贪财,否则也不至于看不清。”

沈韶光再点头,“钱财迷人眼啊。”

“小娘子不是我们米粮行,怕是不知道,贴了告示出来以后,还有几个大粮商想扛一扛,京兆直接开了常平仓卖平价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