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有林青云的提醒,赵清漪认识到自己个性当中的不足,嚣张归嚣张,但是对朋友的态度一定摆正确。

孤家寡人,绝难成大事。

赵清漪休息足够了,就在林家大厅见了一些老朋友,包括那些与她关系好的记者和文化界的人士。

他们主要关注她对东倭在立满国的事的看法。

“我个人一贯以来都认为东倭是在侵略,主张将侵略者赶出国门。伪满国立不立,我觉得不是根本,根本是他们早在五年前占着我们的国土,一直没有退出去。”

记者不禁问道:“那么果府对于东倭人明目张胆地分裂我国国土的事会有什么行动吗?”

赵清漪说:“我并不是果府的高级决策层,这个问题我不能代表果府发声。但是我想,一个国家的政府是不会喜欢侵略者的挑衅的。果府是否有进一步的行动,恐怕你们要问可以决策的人。”

记者问道:“那么您是否可以向江先生反应呢?”

赵清漪顿了顿,说:“我想,民众的意愿,江主席总能看到的。国与国之间的冲突,通常会先用外交手段,然后才是战争。就算最后真的不得不付诸于战争,也是需要时间准备的。”

记者:“那么你对种花家打败东倭有信心吗?”

赵清漪坚定了起来,说:“我非常有信心,这是民族生存之战,不胜则死。我们种花家的人民骨子里的不屈精神,一定会在帝国主义的压迫欺辱下爆发出让世界震撼的力量。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奋斗不止,必有王师北定之日。我个人愿意和所有种花家的人民站在一起,为此奋斗。”

记者:“‘种花神龙号’会有什么行动吗?”

赵清漪说:“我不知道,无可奉告。”

在场的人不禁一阵失望,赵清漪还是说:“种花是我们所有人的种花,并不仅是种花神龙号的种花。种花神龙号一架飞机的力量并不能完全改变种花家的面貌,要振兴种花,不能依赖和要求别人,而是依靠我们每一个种花儿女为止奋斗。不管天上有没有一架会帮助我们的飞机,我们自己不能气馁。”

……

记者们对她的采访也是第二天一早就出现在各大报纸上,民众虽然没有得到种花神龙号的消息,但是对于赵清漪的态度还是基本满意的。

只不过仍然把重心放在对大同会的穷追猛打之中,大同会也已经发声,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倭。

大同会的发声得到了全国各界大部分人的响应,东北军剿大同会的作战也接连失利,私下与大同会达成了停战。

此事让江先生极度不满,起身前往长安,督促“剿匪”之事。(1936年10月22日,蒋就曾前往西安)

赵清漪看着一幕幕“历史”上演,只有静待着其爆发的时刻。

国人有国人需要忙碌的东西,而赵清漪则刚好从金陵再次回到江海。

本想好好地陪一陪林青云,却是许久未见的斋藤新之助过来求见,拜贴内附有一张1000美元的支票。

他似乎有预见,没钱收她是不会见他的。

钱都送上来了,见一见也无妨,毕竟是个难得的美男子。

要是在她那个年代,如果他是明星,一定也是红遍亚洲的人物。

斋藤新之助受邀步入林家的花园中,将要重阳了,看着菊花开了满园,秋风中送来淡淡的清香。

菊花对于东倭人来说拥有特别的意义,人们都说东倭人的国花是樱花,其实未必。

菊花是东倭皇室的象征,菊花与刀是东倭文化的象征。其实东倭人是很少在家里种樱花的,说是不吉利,象征着武士瞬间灿烂的死亡。

菊花其实也是死亡,不过也象征着不可知的前生和宿命的未来。

菊花不似樱花那样盛行,是因为老百姓并不准佩戴菊花,而大人物在重要场合都是佩戴菊花的。

菊花与刀,为死而生,向死而生。菊花是死亡的化身,刀是死亡的桥梁。菊是刀的目的,刀是菊的工具。

刀成全了菊,主人凄悲地走向宿命。

斋藤新之助,看着满园的菊,生出一种凄悲的欢喜,他出身不低,自然是可以佩菊的。

他来种花很久了,也怀恋故乡,但是回归故乡就是要去接受自己的宿命,也许死在这片菊园中,陪伴着心爱的女人,是否会更加美好?

赵清漪独自在亭中,躺在一张贵妃椅上,看着书。

旁边煮着热水,一个俏丽的小丫鬟坐在她身边,一双纤白的小手正在剥着瓜子,时不时温柔地送到正在看书的年轻女子的嘴里。

赵清漪一享受起来,那是丧心病狂的。

这时林青云倒是先避开了,客观上说,林青云是理解很多别的男人不理解的事。比如,剑客之间的交流,有时会抛开国籍和身份,赵清漪未必对斋藤新之助的剑术不感兴趣。

赵清漪听到小厮和斋藤新之助的脚步声,赵清漪才坐直身,伸了懒腰,起身来。

斋藤新之助见到她,

赵清漪此时一点不像正剧中的正派主角的横眉冷对敌国人士。

“小新呀,好久不见呀!”

斋藤新之助也有些讶异她这态度与预料中的不一样。

“赵桑,您好。”

赵清漪示意:“不要客气,坐吧。”

两人入座后,丫鬟上了茶,赵清漪道:“许久不见小新,在江海过得怎么样?习惯了吗?”

斋藤新之助微微垂了眼睫,说:“江海……很好,但是,我……我要回国了。”

赵清漪点了点头:“出来这么久,是要回去看看家人。”

斋藤新之助说:“我是受到国内的召令……”

赵清漪微微一滞,说:“你又不是陆大和士官学校毕业的,进入军部,当个军曹都不错了。到了战场上也是炮灰吧?”

斋藤新之助叹道:“他们有何安排,我并不知道。”

赵清漪微笑道:“我怎么说也现在也是上校军衔了,你回去入伍,级别与我相差太大,多不好看呀。唔……当参谋和翻译也有可能,你熟悉江海地界,精通中文,当个参谋最合适。可是,我们种花军界有句名言:‘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

斋藤新之助咳了一声,说:“我……并不想发展到现在这样的地步,希望您理解。”

赵清漪摇了摇头:“我不理解。我没空去理解侵略者的不得已,有时间反而不如去理解被侵略的祖国的同胞将要受到强加在身上的血泪。‘理解侵略者,尊敬侵略者’这种可能只有当他认识到罪过,并且一生努力诚肯地弥补,那么他还是一个人。”

斋藤新之助说:“看来,很多事是难以调和的。”

赵清漪说:“是你们执迷不悟,你也许不想那样做,可是你毕竟要回去加入侵略者的队伍,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