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告御状

到了朱雀门前下马,赵铎带着“两个儿子”进宫,一路上又忍不住安慰“小儿子”,让他不要紧张,一切有他在。

赵铎是封疆大吏,又是侯爵,早朝自能先进大殿,而赵清漪和赵清宣则候在大殿九十五级台阶之下。

不久,太阳高照,正是辰时四刻,听到礼乐大震,御驾和太后銮舆在太监宫女的簇拥中浩浩荡荡而来。

含元殿下的宫廷御林军纷纷跑下行礼,而赵清宣也带着赵清漪单膝跪地迎接。

赵清漪是呆过古代的,当过天帝,还当过皇帝他亲妈,虽然多数时候是别人跪自己,但她也曾跪过别人,别说她有原主古代人的共情,就算没有,她也不会有心理障碍。

御驾和銮驾上了台阶,少年皇帝姬桓高座明堂,刘太后坐在御座之后垂帘。

百官参拜后,刘太后就问起赵清宣和连青,宣他们进殿。

太监一级接一级传报,赵清宣和赵清漪都听见了,然后提着长袍衣摆一步步走向汉白玉彻成的台阶。

到了巍峨的大殿门口,两人整了衣冠,赵清漪还没有冠,只用蓝色的发带束发。

一高一矮两个少年进入大殿,皇帝和百官定睛一眼,不禁吃了一惊,两人也太像了吧?

听说连青是赵铎的私生子,果然不是空穴来风呀!

这朔方人人都相信的事,当然不是什么秘密,皇帝和太后都有耳闻了。

赵清宣和赵清漪走到殿中央,行大礼参拜。

“臣草民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皇帝姬桓只微微抿着薄唇,他在人前对自己的母后还是很孝顺恭敬的,尽管他很想全面掌握朝堂,但这事不是他想就可以的,几件事他做得不好,朝臣们也习惯很多事都要太后过问。

太后作为一个师奶,看到两个绝世俊俏的少年还是不得不喜欢的。

刘太后道:“平身吧。”

“谢皇上、太后恩典!”

“兄弟”俩依礼平身,太后微微一笑道:“赵爱卿,令公子真龙章凤质呀!”

赵铎拱手道:“太后娘娘过誉了。”

刘太后笑道:“我可是听说上阵父子兵,赵世子杀敌勇猛,真是虎父无犬子!”

赵铎微微一笑:“犬子年轻识浅,还需多加教导。”

刘太后笑道:“有功当赏,便加封定北侯世子赵清宣为游击将军。”

赵铎以朔方军一军之力解凉州之围,大败党项叛军,其功劳着实是不小的,当时朝廷知道灵州已失时也是焦头烂额,凉州这个战略要地失去,可真不仅仅是脸面问题了。

赵铎是定北侯,封疆大吏,真是升无可升了,这时升了还不到十六岁的赵清宣为游击将军,按他的军功来说,朝廷太合算了。

若是别人击退党项大军,或者在党项大军在西北为祸多年,朝廷得过惨痛教训后,有一员大将平定西北,该当封侯了。

赵清宣也知道朝廷这种规则,跪下叩拜谢恩。

小皇帝要忌惮武将是一回事,但是人还是要用的,赵家镇守朔方,内屏中国,外攘夷狄,若无赵家,北狄、党项各外族杀进中原,可不是玩的。

刘太后加封了赵清宣当游击将军后,姬桓微笑道:“赵清宣与朕年纪相仿,朕瞧着颇有眼缘,母后,儿臣想要赐服于他,并令他御前行走,母后以为如何?”

赐服是本朝一种在官爵之外的荣誉恩典,就像清朝的皇马褂一样,穿赐服的人见到比自己官爵更高的人不下跪行礼。而且像赵清宣本是世子,他得赐服,就相当于现在就可穿相当于侯爵的服饰了。

刘太后道:“甚善,便依了皇上。”

于是赵清宣又谢了一回恩,行了大礼。

刘太后这才看向“连青”,微笑道:“真是个可人的孩子。这真的就是能阵前斩下党项大将的少年英雄吗?”

赵清漪拱手道:“草民不敢当少年英雄四字。”

刘太后却道:“若非当时千军万马前人人目睹,哀家也不敢相信呀!连青,阵前斩将,扬我国威,该当封赏!”

赵清漪道:“启禀太后、皇上,阵前斩将确实是真,党项人的武功在草民看来确实不怎么样。但封赏,草民却不敢当,草民身为大晋人,忠君报国乃是本份。”

本来这话很有几分不谦虚,但是偏偏这不谦虚中却又带着皇帝、太后极喜欢听的话。

少年皇帝看着这个“小一号的赵清宣”也觉得喜欢。

先皇只他一个儿子,他从小没有个兄弟,也没有体会过兄弟争位的滋味,所以看着赵清宣和连青兄弟俩,不由得有几分羡慕。

姬桓微笑道:“有功而赏,天经地义,只是你还这样小,朕倒是不知该封你个什么官儿了,母后有何好主意?”

刘太后还未说话,赵清漪提袍跪下,拱手奏道:“启禀太后、皇上,草民恐怕不能当官,倘若当官,便是犯欺君之罪。草民若真于国于君有功,草民想向太后、皇上讨两个恩典。”

赵铎也不禁讶异,虽然他不想“小儿子”锋芒毕露,但是他现在想的是小儿子不能承爵,现在当官,步步爬上去。

他总要好好经营小宝贝的前程,谁要给他的小宝贝添堵,他就跟人家怼。

刘太后奇道:“你当官就犯欺君之罪,这话倒是奇怪了,这是为何?”

赵清漪深吸一口气,说:“启禀皇上、太后,草民……是女儿身。”

百官不禁深吸一口气,忽然听得扑通一声,有朝臣惊道:“侯爷,你怎么了?”

皇帝、太后和百官一阵哗然,看到定北侯赵铎跌坐在地上,这是大殿,同僚们也不好去扶他。

但听连青奏道:“草民是女儿身,女扮男装在朔方当个客卿无妨,但是草民不敢欺瞒皇上与太后。”

满场讶然,皇帝和刘太后都不禁瞪大了眼睛,皇帝道:“你是女儿身?但是你不是阵前斩将吗?”

连青道:“男儿女儿皆是大晋子民,没有国法规定,禁止女儿身忠君爱国、上阵杀敌呀!?”

这话,没毛病。

刘太后一怔,不禁哈哈大笑:“当真是我朝的木兰呀!好!好!”

刘太后也是足智多谋、政治智慧堪比武后的女中豪杰,只是她没有武后这样狠毒。刘太后能垂帘听政多年,攘外安内,当然不是后宅争宠女人可比的。

虽然百官太过震惊,但是刘太后此时这么说,而连青并没有欺瞒朝廷当官,无罪当然不能问罪。

连青的功劳可是朝廷反复调查的,河西军那么多将士看见,哪里作得假?

皇帝看看太后,说:“母后,这连青是女儿身,该如何赏?”

赵清漪奏道:“皇上、太后,连青不求当官、不求财帛,只求皇上与太后娘娘金口玉言,您二位各给连青一个恩典,绝不危害江山社稷,也不会有违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