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银屋藏娇(第2/2页)

挺住了洪武、建文、永乐三朝三轮残酷的狼人杀,沐府已经是京城传奇。

须知徐皇后娘家魏国公府徐家都已经被除爵了,虽然改封弟弟徐增寿为定国公、也是世袭罔替的公爵,但徐皇后父亲徐达挣下来的魏国公的爵位没保住,传承已经断绝了。

左边的邻居已是不凡。

右边的邻居更令人咋舌——汉王府。

汉王朱高煦的家,当然也是水坑弟弟的家。大明王朝最善战的亲王、靖难之役的大功臣、京城最有权势、最受永乐帝器重宠爱的亲王、东宫太子最强有力的竞争者,种种头衔加在一起一口气都念不完。

简直是男版的龙妈卡丽熙。

当然,由于官员的宅院规格是按照平级和门第制定的,御赐新宅没有沐府和汉王府那么庞大的建筑群落,只是一个清清静静的三进宅邸,类似皇宫里东西六宫其中一个宫殿的占地面积。

有了沐府和汉王府这种邻居,治安当然没话说,即使夜不闭户也不用心有贼人,很适合胡善围和妹妹这种只有两个女人居住,确保安全。

而且,胡宅虽然没有沐府和汉王府这等顶级豪门拥有的府兵日夜巡逻,但是胡宅应该比这两个王府更加安全。

为什么?

因为胡宅后面是大仓园——京城最大的国有银库就在这里,类似后世的央行总部银库。

大仓园属于户部管辖,大明各地收来的税银存在这里,京城官员们每月的俸禄银子、各个部门批准调用的银两、包块军费等等,都是大仓园银库出来的,因银子成色好,所以简称为大仓银,人见人爱,分量十足,民间的商铺钱行都喜欢大仓银。

钱谁不爱呢?所以这里常年驻守着两千禁军,若遇到全程戒严的时候,这里起码有两万禁军防守,增加到十倍。

永乐帝把胡宅安排在这里,简直就是“银屋藏骄”。

三保太监领着胡家姐妹进门,早有看房子的官奴们打开大门,齐齐站在庭院,迎接新主人。

官奴属于贱籍,不可以和良籍通婚,只能内部消化,世代为奴。所以看屋子的一共是三房人家,全是奴籍,有老有小,老的已经白发苍苍,小的和阿雷年纪差不多。

三保太监是宫里最炙手可热的大人物,三房官奴战战兢兢听他训话,指天发誓,“奴婢一定好好服侍胡尚宫和胡小姐,不敢怠慢。”

三保太监带着胡家姐妹在胡宅逛了一圈,里头花木房子都打理的井井有条,家具什么的几乎都是全的,而且都是好木头,常见花梨紫檀这等名贵木材,只是缺乏锅碗瓢盆、被褥桌围等等居家用的小物件。

三保太监说道:“待会宫里六局的人会将胡尚宫一应份例送来,今晚就可以住人了,还有使唤的宫女内侍等,咱家都会命人挑好的来使唤。”

不用说,这其中又有永乐帝的眼线,胡善围来者不拒,一应都收下,至于这些人适不适合……以后再说。

参观完毕,三保太监告辞,胡善围以家主身份召集三房官奴开了个小会,初次见面,皆送了见面礼。

官奴们排队领赏,行礼道谢。

主仆相认完毕,宫里就送来了胡善围分例的衣物、柴炭等物,一车车的往里头运,皆是上好的内造之物,还有从宫里出来在胡家伺候的宫女、嬷嬷,太监,厨娘等约二十来个宫人。

当然,无论官奴还是伺候的宫人,薪水开支都是宫里领用,类似国家分配的保姆,不用胡善围掏钱。

宫人一一见礼,胡善围送他们见面礼,比三房的官奴要厚一些,安排他们的居所住处,还谦道:“我这里不比宫里,条件略差些,委屈各位了。”

众人连忙说“不委屈”、“愿意出宫伺候胡尚宫”云云。

宫里有宫里的好处,富丽堂皇的,可是好地方又不是他们能住的。在胡家伺候,起码还能经常出去逛,自由一些,宫人出宫,手续复杂,他们当中许多人数年都没有出过宫。

宫人们在胡宅安顿下来,帝后又派人送来各种赏赐,胡善围不敢大意,摆了香案,铺了红毯,敞开中门,迎接天使。

前来送礼物的不是太监,而是个曹姓女官,徐皇后身边的司言女官。

胡善围当过孝慈皇后的司言,晓得这个位置是皇后最信任、且最具有威仪的女官担任,代表皇家的颜面,刚柔并济。

胡善围在洪武二年一期邸报上看过这个曹司言的事迹——永乐帝登基之后,不少建文旧臣打入大牢。有曹氏女上书徐皇后,敲登闻鼓,为父亲喊冤,说父亲被人污蔑为方孝孺乱党,实则只是当年参加过方孝孺组织的一场文会而已,曹家和乱党并无来往云云。

徐皇后看到上书,字迹端正秀挺、叙事清楚、逻辑严谨、通篇没有废话,打动人心,很是欣赏曹氏女文笔,便宣她进宫,问个清楚后,命锦衣卫严查此事。

锦衣卫后来查明曹父冤枉,当庭释放,官复原职,徐皇后很喜欢曹氏女,恰好宫中内部女官选拔开始,宫女们纷纷报考,徐皇后要曹氏女参加了选拔考试,被考官沈琼莲点为头名女状元,从此留在宫廷当女官了。

后宫里的事情,本不该上邸报的,只要写上去了,就是借此表明了永乐朝的政治态度:只要承认永乐的正统地位,以往官员行为,皆既往不咎。

胡善围判断,这是一场典型的政治作秀,邸报上的事情不能全信,不过,这个曹司言配合徐皇后做戏,肯定是皇后心腹无疑了,只是不晓得曹司言真实出身如何,反正不简单。

胡善围带着阿雷,并宅中众仆叩谢皇恩。

咋看这个曹司言,胡善围隐隐面熟,好像那里见过似的。

曹司言完成了使命,胡善围邀请她坐下喝茶。

曹司言屏退众人,向胡善围施了一礼,“下官见过胡尚宫,久闻胡尚宫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以后还请胡尚宫多多指教。”

司言属于尚宫局,胡善围是她顶头上司。

胡善围请她入坐,问起她年轻籍贯。

曹司言笑道:“没有旁人,下官就不瞒户胡尚宫了。以前宫里的曹尚宫,是下官的姑祖母,下官进宫,也是姑祖母的意思,姑祖母反复叮嘱过下官,一定要胡尚宫的话,向胡尚宫学习,便是学些皮毛,也够下官受用一辈子了。”

曹尚宫!我说这个姑娘看起来怎么有些面熟!好像那里见过,原来是曹尚宫这个老狐狸的亲戚!

果然这个曹氏女进宫是一场精心安排的政治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