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颍川(第2/3页)

廖政犹疑地问:“这位是……”

慕容栩大大咧咧,浑不在意:“那是虞家的四娘,长得极美。”

是虞家的女子?廖政没想到自己和慕容栩已经说岔了人,他看到对方带着幕篱,便下意识地觉得这位才是虞家小姐。廖政朝那个方向望了又望,心里自嘲,他可能是这几日担惊受怕多了,这才看谁都像是琅琊王。那个少年被皇帝天罗地网地追捕,能活下来就已经该谢天谢地了,怎么可能重回朝堂报复他呢?何况,慕容檐虽然容貌昳丽,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少年郎,平生最恨别人拿他的容貌做文章,怎么可能甘心扮成女子?

廖政想起曾经那位琅琊王的脾气,笑了笑就没有再追问。廖政和慕容栩说话的工夫,虞清嘉和慕容檐已经走远了,他们转过回廊,身形被佛堂掩映,很快就看不见了。慕容檐走到拐角时,接着动作的掩饰,静静朝身后望了一眼。

廖政,现在的工部尚书,皇帝面前的大红人。再早两年,他是废太子的老师,整个东宫的座上宾。

举报太子对明武帝心怀不满,便是他办下的好事。

慕容檐在心中轻轻呵了一声,这就是权力的魅力。是储君如何,许诺日后以帝师相待又如何,只要太子一日没有坐上那把龙椅,那就终究是储不是君。寄希望于一个日后可能会登基的太子,何如投奔现在就大权在握的君王。

廖政因为举报了太子,后来又带头从东宫里搜出了太子亲笔所书的“敕”字,太子一家死的死逃的逃,廖政却平步青云。等明武帝驾崩,常山王登基,对这位“肱骨忠臣”越发优待,现在已经提拔成尚书了。

时隔两年,这是慕容檐第一次直面东宫那场惨案,他的仇人们纵情享乐步步高升,而他却连名字都无法诉诸于口。曾经见了他连头都不敢抬的堂兄弟,竟然也敢当面调侃他的容貌,而虞清嘉被拦下,他即便心中暴虐到恨不得杀人,却也知道不能冲动,不能意气用事。他和慕容栩算不得亲近,隔着幕篱看不清容貌,能将慕容栩蒙混过去,可是声音却一定会被辨认出来。

慕容檐借着转身的机会朝后冷冷一瞥,转瞬间视线被木窗墙壁挡住。慕容檐平静地收回视线,眼睛中一丝情绪也无,仿佛方才只是去外面走了一圈,并不是从生死边缘险险掠过。

等慕容檐的身影转过去后,廖政莫名其妙又朝后望了一眼,不知为何,他总觉得不放心,似乎忽略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他从政多年,渐渐锻炼出一种奇异的对于危险的直觉,现在这股直觉告诉他,如果他没能搞清楚这件事,那前方等待他的很可能就是死亡。

“廖尚书?”慕容栩奇道,“你在看什么?”

廖政摇头不语,目光所及早已没有刚才那两个女子的身影,可是他向着二人离去的方向看了一会,突然下定决心一般:“没什么,只是总觉得心里不踏实。颍川王谅解,臣失陪片刻。”

慕容栩唤了一声,将人叫住,饶有兴致地上下打量他:“尚书要去做什么?”

廖政知道他不说明白,这位颍川王恐怕不会放他离去。颍川王虽然不得皇帝看重,在朝堂上影响力平平,但是这并不妨碍慕容栩照样是皇子龙孙,同样继承了帝王家的多疑。廖政只能叹了口气,坦言道:“臣总觉得心里搁着什么事一般,想去看看那位戴幕篱的女子究竟是何等模样。”

慕容栩着实没想到竟然是这种事,他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本王倒不知廖尚书还有这种癖好!”笑完之后慕容栩脸上还残留着笑意,眼中却透出些许幽深来:“廖尚书,那两位并不是邺城的那些女子,她们两人是兖州虞家的女眷。”

廖政被慕容栩意有所指的语气说的脸色一红,顿时气血上涌难堪万分。他努力绷着脸皮,十分正义又磊落地摸了摸胡子:“自然,老臣熟读圣贤书,这样的道理当然是知道的。”

慕容栩淡淡一笑并不深究,他听过那些不着调的传言,可是无论如何,眼前这位都是皇帝十分宠幸的新任尚书,慕容栩只是庶子,非嫡非长,生母也不受皇帝宠爱,他旁敲侧击提点一句可以,说深了就没意思了。慕容栩说:“廖尚书有数就好。不过我们刚来兖州,这一路嘴里都是沙子,还没好好松快松快。反正我们也不急,本王看这座寺庙还算有意趣,不如我们召人过来,先洗洗身上的风尘,然后廖尚书再去忙其他事。”

廖政一听就明白了,这位在邺城夜夜笙歌一刻都离不了女人,现在安顿下来,他又手痒痒了。廖政心道被这位拉走,那必然是一晚上都脱不了身,他现在心里惦记着事,实在不想陪着这些王爷浪荡风月。廖政推辞:“臣不通音律,于歌舞一道一窍不懂,就不去扰颍川王的兴致了。”

“这有什么,若是宾客精通音律,那还要那些歌姬做什么?廖尚书不必推辞,这一次有劳你陪着本王来兖州,本王心中记着呢,这一顿便是本王对你的谢礼。”

“臣还有正事在身,圣上有命……”

“你是说舆图的事?”慕容栩不以为意,“父亲虽然派了你来兖州修补冀青徐三州的舆图,可是测量舆图一事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们今夜暂且饮酒,等明日再去办正事不迟。”

这位终究是皇子,廖政不好再推辞,只能应下。这几日因为琅琊王的事,皇帝情绪十分偏激,其他朝代的圣上生气了不过摔东西骂人,可是他们的皇上心情不好是要杀人的。慕容栩前几日不大不小犯了件事,他不敢在这种关头留在邺城触霉头,于是随便担了个虚衔,跟着廖政到外面办差来了。慕容栩名为监工但其实只是凑数,此行真正的主事人,还是廖政。

廖政主动请外差未必没有避险的想法,他想起如今邺城风声鹤唳人心惶惶的局势,心头沉重。他因为是大红人,再加上前尘旧事,所以对琅琊王的事格外关注。听说前几日有人举报找到了琅琊王,皇帝派了大手笔去捕杀,结果发现只是捉风捕影。皇帝之前投注了多少期待现在就有多愤怒,这几日就连皇后和尚书令尹轶琨都不敢随意走动,别说其他臣子了。

廖政感到难言的忧心,他是太子太傅,曾经和东宫往来甚密,对东宫诸人的性情也知之甚详。前面那位太子性情和软,见不得杀人和苦难,但是东宫的小公子却完全相反。廖政有时候甚至在想,为什么逃出去的偏偏是慕容檐呢,如果换成太子的其他儿子,哪怕逃出去十个二十个,他也不会这样紧张。不光是廖政,皇帝花了这么大力气,宁愿顶着天下人的指指点点也要捕杀自己的侄子,恐怕也是因为知道危险和害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