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第2/4页)

他又诚挚道:“下官知道部堂乃是一片好意,不愿见我在部内被排挤,不过这次出了尹元化的事情,以梁侍郎的为人,必然怀恨在心,就算这回不发作,他也肯定会找机会发作的。”

彭逸春摇摇头:“你都把话说完了,我还能说什么?原先张尚书走之前,说你是可造之材,让我多照顾你一些,现在可好,你一回来就把梁侍郎往死里得罪了,以后的日子只怕不会好过!”

他摸出一封信,递给唐泛:“这是张尚书临走前让我转交给你的。”

唐泛有点意外,没想到张尚书竟然还会留信给他。

在外人看来,唐泛身上已经打上了张蓥的标签,但实际上他与张尚书之前的关系并没有那么亲密,两人唯一还称得上深入的交往,也就是在唐泛前往巩县之前的一次长谈。

告辞彭逸春,唐泛一踏出刑部大门,就忍不住拆开了那封信。

信上是张蓥的笔迹,他告诉唐泛,说自己之所以前往南京,是因为得罪了首辅万安的缘故,他这一走,刑部尚书肯定会由梁文华递补,让他尽量不要得罪梁文华,韬光养晦,保存实力,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将来还大有作为,不必急着跟梁文华起冲突。让他不要因为现在公道埋没,寸步难行,就认为大明官场没有希望,正所谓守得云开见月明,只要做对得起天地良心的事情,就无愧于自己当官的初衷。

张蓥还以自己为例,说自己当初就是一步走错,以至于十数年来庸庸碌碌而过,幸好现在幡然悔悟,为时不晚,劝诫唐泛要引以为鉴,守身持正,当一个经世济民的好官。

唐泛不是一个容易被感动的人,但看着这封信,他的眼睛却有点湿润。

他与张蓥的相交不深,在那之前,他也曾有一度认为张蓥如同外人所说的那样,是个碌碌无为的庸官,然而现在他仿佛能够透过这封信,窥见一个老人的内心。

张蓥看似在劝解勉励唐泛,其实何尝不是对自己曾经埋没了的岁月感到后悔,后悔自己为了官位向现实低头。

但不同的是,许多人在心里忏悔一下就算了,该向现实低头还是继续向现实低头。

张蓥却以自己的行为去弥补,这份勇气不是人人都拥有的。

不管外人如何评价这位“泥塑尚书”,此时此刻,唐泛对他唯有肃然起敬。

他抬头望向南方。

这个时候,张蓥应该也抵达南京了罢。

唐泛深吸了口气,收起信件,大步朝家里走去。

——————

自打唐泛在公文中呈明那笔价值十万两的财物之后,内阁与刑部就都睁大眼睛等着,万万没想到唐泛先斩后奏,让隋州直接就将东西交到皇帝那里去了。

这里要说一下,大明有内库与国库,国库的钱是朝廷的,皇帝基本别想用,内库的钱才是皇帝的私房钱。由于太祖皇帝将财政权下放,导致每年中央收上来的钱很少,分到六部里就更少,所以一旦皇帝要将手伸向国库,大家就会死命劝谏,皇帝嫌麻烦,一般想要修造宫殿啦,炼丹啦,打赏宫妃啦,给宦官宫女们支付俸禄啦,都只从内库里拿。

这些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一般情况下皇帝还是比较自觉的,但是如今几位阁老都不是强势之人,彼此还勾心斗角,就需要皇帝为他们撑腰,所以他们要巴结讨好皇帝,有时候皇帝内库的钱不够用了,万首辅还会从国库里拨钱给皇帝。

这一次,万首辅同样想要将唐泛他们得来的这价值十万两的财物献给皇帝,以此讨皇帝的欢心,而且这笔钱不是来自国家财政收入,送给皇帝也不会招来百官的骂声。

结果人家压根就没经过他,直接就送入宫了!

好吧,谁让隋州除了是钦差之外,还有另外两重身份,人家是锦衣卫,不受内阁管辖,人家还是周太后的亲戚,进宫比首辅还要方便一些。

万安只好捏着鼻子认下来,心里早就把隋州骂翻了天。

但皇帝不需要照顾他的心情,对皇帝来说,只要有钱拿,那就是好事。

他将万安叫过来,只是因为乍得了一大笔财物,心里很高兴,想要跟首辅分享一下快乐,顺便聊聊对唐泛隋州他们的封赏问题。

万安今年六十有三,按照规定,官员六十以上就应该退休了,不过事情总有例外。

能够留下的,年龄不成问题,不能留下的,年龄只是借口。

成化帝让内侍搬来凳子给万安赐座,又寒暄了两句,便道:“先前刑部与锦衣卫一并前往巩县办案的事情,元翁也听说了罢?”

万安道:“臣也听说了。”

成化帝笑道:“此行可真是惊心动魄啊,连广川那等不擅言语的人,也能说得朕心惊胆战,可见他们出生入死,才立下这赫赫功劳啊!”

什么赫赫功劳,不就是给皇帝送了一大笔钱么?

万安腹诽道,一面露出感慨的神色:“可不是么,他们送来的公文,臣也看了,确实惊险万分,不过那镇墓兽,臣却闻所未闻,只不知天下之大,何处有这等惊世骇俗的妖兽?”

他原是想不动声色告唐泛和隋州一状的,但此时站在皇帝身后的梁芳对他递了个眼色,他又听见皇帝亲密地称呼起隋州的表字,便想到皇帝对那个隋州颇为看重,随即话锋一转,顺着皇帝的喜好,聊起了镇墓兽。

成化帝呵呵一笑:“枉你身为内阁首辅,成日看遍奏章,对这种志怪野闻也难怪不了解。朕听广川说了之后,便去翻阅那些古籍志异,《山海经》、《搜神记》、《太平广记》全都不见记载,后来还是怀恩提醒了朕。”

他有意停了停,像是想卖个关子。

作为一个合格的首辅,万安连忙露出“我非常想知道”的表情:“老臣孤陋寡闻,敢问陛下,那妖兽的出处是?”

成化帝吊足了胃口,便笑道:“告诉你也无妨,是在南朝梁任昉所著的《述异记》里,此物名为虺,似蛇非蛇,有鳞而无角,乃是蛟的前身!”

万安啊了一声,心里有些不以为然,脸上却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原来是此物,听陛下这一说,老臣倒也觉得确实还真像呢!”

成化帝兴奋起来:“什么像,本来就是!先前广善国师与朕说,这天下无奇不有,既有妖怪,也有神佛,更有那凡人勤修不辍,终成正果,白日飞升的,朕原先还半信半疑,如今既然证明了世上有虺,自然也就有蛟,有龙,那神仙志怪之事想必也都是真的了!”

万安这才知道皇帝的兴奋点出在哪里了,敢情他觉得虺的存在间接证明了神仙的存在,对吃丹修炼的事情也就有动力了。

想及此,万安便笑道:“陛下当趣闻听听便也罢了,大可不必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