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谈判

南陈的战事自从建邺陷落之后, 就进入了胶着状态。

同时南陈派出了使节团,上京求见。

对南陈使节团的到来, 朝中基本上分成两派, 一者是坚定的主战派,要求直接拒绝使节团入城,一切靠拳头来说话。立刻组织大军, 不将建邺重新夺回誓不罢休。一派则是温和派, 认为听听使节团的意见也无妨,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大周天、朝上国, 将使者拒之门外于理不合, 而且仿佛怕了对方一样。

尤其此次带领使节团前来的, 是南陈大儒温渺, 此人学富五车,天下闻名,还是儒学文德宗派的的开山之人, 就算在北朔的士林之中都享誉盛名,大周京城之内的读书人更加推崇备至。

十月底,使节团已经进入了密州防线,正式踏足大周境内。

秦诺下旨以国礼迎接,神策营安排了快船扬帆,短短数日之后,就抵达了京城。

南陈的使节团规模不大,实际上, 简直小得出奇,尤其比起上一次北朔几千人的规模来说。

作为正使的温渺只带着几十个人,这还是包括了仆役和书童的数量。

也因此,一路护送的任务,都落在了神策营的身上。

从南部朱雀门入城,温渺坐在马车上,远眺四周。

经过上百年的经营,大周的京城已经繁华无比,街道四通八达,商铺鳞次栉比。内中聚居人口上百万,周边还有众多城镇林立,都是人口密集,繁华鼎盛的富饶地方。

相比较而言,曾经毫不逊色的建邺,因为这些年来的战火不断,已经残破不堪,比起大周东部繁华的大城还有所不如。

温渺一身素袍,风华清绝,看着像是个入京赶考的读书人,万万想不到,此人会是南陈使者。

进了城内,温渺察觉到四周的禁军立刻提高了警惕。

忍不住笑道:“赵将军不必紧张,只要不透露我们是南陈使节团的人,想必不会引发民乱公愤。”

因为之前一场疫病,民间对南陈之人非常痛恨,再加上战事紧迫。温渺心知肚明,若是透露自己身份,说不定两边就有臭鸡蛋招呼过来了。

对温渺的自我调侃,赵平一只能苦笑了。

“多谢温大人开解了。”他是这一趟负责护送温渺一行人入京的负责人,一路十几天相处下来,这位温大人性格随和,学识丰富,让他不得不叹服。

虽然知晓对方是敌人,而且刚刚给大周的百姓和战士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赵平一还是对对方讨厌不起来。

一路上温渺走得不快不慢,欣赏着周边的风景,还顺路让小厮帮忙买了几只烤串。

“上次在船上蒙将军招待此物,甚是鲜美,没想到是贵国京城的风味小吃。”温渺递给赵平一两串,笑道。

“呃,这个好像是从宫中流传出来的,如今京城蔚为流行。”赵平一笑道。自从御膳房将辣酱孜然等酱料调制成功之后,秦诺几次赏赐下去,很快这东西就在贵族圈子里流行开来。

之后秦诺也没有让御膳房敝帚自珍,而是将配料方子推向了市场。对于美食,秦诺可从来不认为有保密的需要,大家一起吃,一起研究,才能让味道更进一步。

果然,不到一年的功夫里,这种酱料就从京城流传到了边关,还衍生出了好几种滋味各异的版本。

“宫中的秘方吗?”

“没错,听说还是皇上亲自做主调配的呢。”赵平一笑道。

温渺笑起来,“这些日子听赵将军提起贵国皇上,似乎是一位很有趣的年轻人。”

“嗯,皇上性情宽和仁慈,大人接触便会知晓。”赵平一心悦诚服地道。对于皇帝,能力与否姑且不论,朝野上下是有一点儿共识的,皇帝大概是大周历任帝王中性格脾气最好的一位了。

温渺笑起来:“哈,就是不知道这份仁慈,能否落到我南陈百姓的头上了。”

赵平一不说话了,以他的立场,也实在无能说什么。跟着神策营出征南方,他也听说了南军之前在地方上的一些劣迹,只能慨叹,那帮废物也实在闹腾地太过分了!难怪遭受这种大败,简直罪不容恕。

一路无惊无险抵达了鸿胪寺。

路上偶尔有对这位读书人为何在禁军重重包围之下有些诧异,但是没有人会想到,这样一个风骨清癯的中年文士,就是南陈的正使。

终于将人平安送到了,接下来就是礼部的差事了。赵平一松了一口气。

温渺本以为,按照惯例,自己会被晾在鸿胪寺的招代馆里几天,才能得到召见。没想到第二天,传召的内监就上门宣旨了。

这位皇帝陛下,果然跟传说中一样特别啊。

温渺拍了拍手,将洗了一半的砚台搁在一边,入内轻车熟路换上了官服,跟着内监进了宫。

作为跟南陈使节团的第一次见面,是在金銮殿举行的。比起上一次北朔正使、副使、礼官、典记等几十个人的排场,眼前的金銮殿,明显有些空旷啊。

大殿内只站着温渺一个正使,还有一位副使,再就是旁边一位护卫模样的年轻人。

当然,也是因为秦诺并没有召集文武百官上殿,今日到场的,只是小朝议的普通官员。

几人从容跪地行礼。秦诺说着免礼平身的话语,同时打量着这位名传天下的大儒。

温渺比他想象中要更年轻,看着不过三十几岁模样,清癯俊秀,有谪仙之风。想起自家那一群博学鸿儒的花白胡子,秦诺真感觉意外。

但转念又想起之前看到过的资料记载,这位大儒是少有的文武双修之人,虽然时下儒生大多数都兼修武道,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想要在武学上取得大成就,文学一道上就有所欠缺了,像温缈这种不惑之年,就已经文为一代大儒,武是顶尖儿高手的,确实少见。

“温先生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

“不敢当,臣此番前来,是为了求和。”

想不到温渺的风格如此开门见山,秦诺惊讶地打量着他。

温渺倒是一脸淡定,旁边有大臣不淡定了,范文晟开口道:“温大人此言差矣,今次可是南陈率先挑起战端,先是以剧毒谋害我百姓,后又边关寻衅,掠我土地。如今竟然来到殿上,堂而皇之说要求和,如此求和,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群臣纷纷表示赞同。

温渺神色不动,“你我两国之间,交兵不下百年,孰是孰非不必再次论断,只是,今次我南陈所攻略者,可是大周的土地吗?如果温某记忆不错,那可是我南陈两百年帝都啊……”

双方就战争的立场,开展了唇枪舌战的讨论。

温渺一个人对满殿文武,竟然丝毫不落下风。其风姿仪态,让秦诺在旁边看着,颇有一种目睹诸葛孔明在东吴舌战群儒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