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扫荡

南澜城大乱之后的第十二天, 这座繁华的城池终于迎来了秩序和新的主人。

此时,参加会盟的诸多部族, 一部分聪明的已经带着丰厚的财宝返回自己领地。不太聪明的, 在听说大周兵马压境之后,也都纷纷逃出了南澜城。

只有那么四五个不自量力的部族,被南澜城内繁华气派的景象迷花了眼, 想要将这座宏伟的城池占据下来。这些蠢货很快被大周的精锐兵马教做人。

凌晨时分, 驻扎在海岸边上的大周兵马通过雪烈族帮忙打开的城门, 数万精兵长驱直入, 对依然驻留城内抢掠的部族开展雷厉风行的清扫和驱逐。

不过花费了一天的功夫, 就将这些残存的蛀虫扫荡地一干二净。

占据了南澜城之后, 大周军方的战略随之调整。

主力兵马分成两股。一股占据南澜城, 扫荡四周, 与北上的济城大军遥相呼应。

另一股由方源统领,搭乘庞大的战船,带着陈氏兄弟和南陈归降的兵马南下, 将南陈六郡收入囊中。

站在码头边上,再一次送别庞大的队伍走上战船,离开这片土地。

“皇上放心,云霄舸快船行驶,来回不过月余,南陈六郡即可平定。”临别之前,方源露出一个微妙的笑容,“臣返回京城报捷的时候, 说不定雪烈族的“贵妃殿下”的凤驾,尚未抵达京城呢。”大局安定,一向沉静的他也难得开起了玩笑。

“咳咳……”秦诺咳嗽了两声。林嘉这混蛋,用得着这么广为宣传吗?

不过望着这人少见的笑容,秦诺更多的是惊喜,来到自己身边数年,好像就没见过他这么笑过。仿佛冬日最璀璨的阳光,带着融化一切冰雪的暖意。

果然天下得安,每个人都能松懈了。

他也回应同样开朗的笑容:“早去早回,朕等着你的捷报。”

***

“看来皇上暂时不打算公开身份了。”从码头上返回,陪在秦诺身边,林嘉笑道。

秦诺点头,让朝臣和天下百姓知晓,临朝执政一年的是十三公主,而堂堂大周皇帝陷落北地,还亲自充当了一把刺客,未免太过刺激了。还是让这一段历史彻底湮没的好。

“皇上不觉得委屈吗?”林嘉望着遥远的海平面,低声问道。

“有什么委屈的?难道朕还需要靠这些功勋,来名垂青史不成?”秦诺笑道,“四海平定,百姓安居,对朕来说,便是最荣耀的功勋了。”

“说的也是,皇上风华正茂,必有无上功勋,青史流芳。”林嘉心悦诚服地道。

眼前这位与众不同的少年天子,登基不过短短三年,就已经改天换日,不禁让人期待,将来漫长的执政之期,会给未来的天下带来什么用的变动。

不过这种动辄吓死人的亲自上阵,还是少来一点儿吧,回想起在雪烈族小楼上见到皇帝的那一刻,心跳差点儿停止的惊骇,林嘉至今心有余悸。

“皇上返回京城,也可以好好休整,处理内政……”

对林嘉见缝插针的劝谏,秦诺耸耸肩,打断道:“朕知道了。”

幸好不用公开这段历史,不然自己耳朵要被这些谏言磨得生茧子了。

“皇上圣明天子,臣等无不钦佩。”林嘉点到即止。

类似的话题,发生在百里之外的济城将军府内。

裴翎看着前线的战报。

曹琦摇了摇扇子,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自家统帅大军北上,势如破竹,一举攻陷了济城和周边三四个城池,这个功勋足够耀眼了。可是一转眼,就传来的方源率领大军,攻破南澜城的消息。

那可是南澜城啊!堂堂北朔南部最大的城池,突毕族的首府。哪怕之前北疆兵马鏖战年余,攻陷城池无数,也不及这个功劳来得抢眼。就好像神策营、神兵营在南方打了几十场仗,杀敌无数,也不及辟东营一举攻陷建邺来得光彩。

突毕族的主力明明是他们剿灭的好不好。曹琦感觉一阵委屈。

裴翎倒是平淡,笑道:“若按照你这般心态,该委屈的是皇帝陛下好吧。”

曹琦想了想,确实如此,这一战功劳最大的,确实是年轻的皇帝。整个布局纵横捭阖,皆是出自那人的手笔。偏偏却碍于身份,不能公开。

这么一想,也没有什么好委屈的了。

数日之后,戊北将军季浩统帅北路先锋八万,抵达了南澜城下。

北疆精锐大军入城,让原本还抱着一丝侥幸的部族立时认清了现实。

雪烈族作为依然滞留南澜城周边的部族,立刻“见风使舵”地向着新来的强大势力卑躬屈膝了,甚至提出了双方联姻的请求。

周边其他部族立时醒悟过来,有了这个标杆,纷纷闻风而动,派出使节向这个强盛的朝廷示好。

南澜城内的百姓能逃过之前的屠杀和抢掠,已经惶恐不可终日,如今终于能够恢复安稳的生活,哪里还顾得上头上的统治者是谁。

南澜城和济城相继陷落,北疆兵马水陆并进,不过月余,就将济城与南澜城附近的大片疆域攻陷。而南澜城西侧的土地,则变成各部族争夺的焦点。

短短时光,曾经五大部族中最富裕的突毕族就分崩离析。比起当初雪烈族因为天灾而急剧崩溃的速度也不遑多让了。

史书记载。

大周天佑二年秋末,北朔境内南澜城会盟风云突变。

突毕族野心勃勃,不服王庭调解,勾结南陈残党,妄图将敌对的雪烈族等诸多部族赶尽杀绝,其阴谋被雪烈族窥破,挟持南陈残党返回陆地,并将此密谋诉至御前。

皇帝大怒,前往训斥突毕族族长颜博,两相冲突,言辞激烈,竟然被其愤怒之下拔刀残杀。突毕族更想将会盟诸部族一网打尽,开拓新朝。

会盟诸部不服,打出勤王保驾的旗号,南澜城由此大乱。

南部大周兵马趁势而起,水陆并进,一举攻陷了南澜城以及南部大片疆域。

而南陈残党见势不妙,也归降了大周。

从此原本强盛无比的五大部族之一分崩离析,族长颜博在后续的追击中兵败身亡,其残党护着颜氏族人退到北方的时城,不久彻底覆灭。

西北部的土地被无数中小部族瓜分,而东南部的富饶土地则变成了大周的领土。

一场内乱,风云突变。

后世人说起这一段历史,不免慨叹,果然是天佑大周,先是函谷关一场大胜,紧接着这突毕族又自己乱了起来,让大周的兵锋幸运到了极点。

也有人摇头晃脑,这北部的草原部族,就是野蛮霸道。一时激愤,弑君犯上的事儿也说干就干。北朔新君死得冤啊!由此可见君子不立危墙,白龙鱼服,为帝王大忌……

这一段历史,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有之后南部诸族眼见大势所趋,纷纷向大周朝廷归附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