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综合番外

乾元殿里。

秦诺又看了一遍手里的折子, 有些发懵。这都是什么事儿啊!

就在昨天晚上,南乡侯裴拓带着人袭击了瑞国公崔骞在太液湖北头的一处庄园。

御史的弹劾折子将这个当做京城禁军五卫的又一次打架斗殴来处置,不同于普通的军官, 两人身份高贵, 又都是皇帝信赖倚重的臣僚,因此御史格外强调了这些武将不守本分,持宠生骄这一现状。但另外几份秘密奏表, 却详细描述了整个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起因是崔骞绑了陈璃。陈玹无奈之下, 只能趁夜前去求助裴翎。

裴拓带着霹雳营的精锐探马,循着事发当场的痕迹,很快找到了庄园里。

据说当时崔骞的庄园管事还拒绝开门,结果裴拓根本不跟人客气, 直接策马立起, 庞大的马蹄冲着庄园厚实的大门一顿猛踹。硬生生将两扇数米高的大门飞踢上了半空, 落到后方的院子里, 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

这生猛的架势, 直接把双方人马都惊呆了。

然后霹雳营的人一拥而入。守在门前的庄园管事仆役被冲散了。

这一趟裴拓带的人不多,百十号个个都是精锐。崔骞庄园中的护卫明显不是对手,但胜在人多。双方正闹腾地不可开交的时候。

陈璃自己走出来, 平息了这段纷争。

崔骞好好地, 去折腾陈璃干什么?秦诺纳闷。

自从陈玹兄弟归降, 朝中是有些臣子对他们兄弟不满, 都是之前有亲眷在疫病中丧生的,但因为自己这个皇帝对陈氏兄弟格外优容庇护, 数次赏赐,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陈玹兄弟毕竟不同于之前兵败被俘进京的南陈勋贵,算是归降。对归降之人的安置,历来昭示着朝廷的心胸气度。所以至少明面上,无人过分逼凌。

崔骞之前跟陈璃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吧?

对几个御史的弹劾,崔骞并未上折自辩,而裴翎和陈玹这两位家长也没有再说什么。

这一场风波,就当做一场普通的打架斗殴,在双方不约而同的沉默中,渐渐销声匿迹了。

春末夏初,天气日渐转热。

乾元殿中,秦诺正围着一个精巧的木制机械团团转,几名格物司的官员在旁边介绍着。

霍幼绢和东泊她们都在旁边,好奇地听着。

这是格物司新制作出来的改良版织布机。综合了之前秦诺从顺源带回来的机器,还有好几种民间收集的器械,综合长处,收获的版本。

东泊亲自上手试了试,“比之前的织布机要省力,但还是容易卡线,若是技能娴熟的,应该会好一些。”

整体效果,秦诺还是满意的,吩咐了几名官员继续改良不足的地方,同时简化生产工艺,一群宫人将织布机抬了下去。

“皇上竟然这么看重这些纺织工具。”霍幼绢笑道。

能这样快地出成果,正是因为秦诺的重视,自从返京之后,秦诺立刻将这个项目列入了议事日程,命格物司召集娴熟的工匠,抓紧研究,所以短短几个月就有了大突破。

“此物对朕未来几十年的治世,都有大用处。”

霍幼绢抬头看着他,感觉这句话别有深意。

秦诺笑道:“而且此物若能大行,将来对女子地位的提升,大有好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女性地位在明清时代的江南地区有所提升,就是因为江南地区织造行业发达,很多女子出门务工或者在家经营织坊,成为一家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自然会被家人看重。

提升女子地位,仅凭着一些文化书籍的传播,是远远不够的,这个时代平民百姓之中读书识字的只占了少数,落到女性当中,就更少了。虽然之前秦诺也将很多女子自强的故事以民间传说,或者戏剧的形式去表现。但终究只能在精神上潜移默化。真正的改变,还是要拿出实际的成绩来。

便利的工具,能大幅度促进纺织行业的发展,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准。宋朝时候的黄道婆功德无量。

另外,女子地位的提升,不仅是秦诺本身的夙愿,从长久的治世来讲,也是一项德政。

自己身处的大周朝,因为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人口远比古代历史上唐宋时期要多,如果小冰河期真的来临,人口增长太快将是一个隐患。吃不饱饭的百姓能干出什么来,根本无法想象。

女子地位提升,出门赚钱了,人口的繁衍就会自动下降,这是任何社会都不可逆转的规律。

所以秦诺非常看重织布器械的改良,而且从织布器械可以延伸到更多的行业,逐步建立工厂,让社会发展更快。

霍幼娟点点头,想了片刻,旋即又担忧起来:“倘若天下间的妇人都以更加精巧便捷的工具来织布,所成布料车载斗量,必将价格下降,若是一人日夜不停,所能得者只数十文钱,更有甚者,辛苦织成的布料无处可销,无人愿买,那该怎么办?”

秦诺一怔,只是提起工艺改良,她竟然就能想到产能过剩,经济危机这个遥远的未来。自家小媳妇还真是聪慧绝顶。

他笑道:“这便需要朝廷来为百姓出力了。广开海贸就是为了此事。通过更广泛的贸易,将咱们的锦缎绢布,纸张笔墨卖出去。然后运来异国他乡的金银珠宝、矿石特产,藏富于民。嗯,国内的货物渠道也需要进一步畅通,朕将来还要修建道路,开凿运河。”

霍幼绢恍然大悟:“难怪皇上这些天在让户部重新整理《鱼鳞图册》和《兵赋册》。”

《鱼鳞图册》是朝廷丈量天下土地的档案,而《兵赋册》是人口的。

统计天下的田产和人口,这可是个大工程,就算是在信息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也要多年才能完成一回。在古代就更落后了。如今朝廷中现存的《鱼鳞图册》,还是三十多年前的太清朝年间统计的,秦诺准备在最近几年重新统计。

至于《兵赋册》就更坑爹了,古代压根儿没有完整的人口数量统计,大多以一户为单位,用于征召兵役劳役这些,在遥远的将来,希望能有更仔细的人口数据。

“都是些头疼的朝政事务,幸而户部的官员还是有不少能吏的。前几日,那个蒋庆允的田亩表就制作的非常妥当,数字精准,而且对土地的分类也更加合适。”秦诺笑着说道。

霍幼娟道:“皇上今日刚刚在乾元殿召见了此人吧,听说这位蒋大人之前数十年一直在地方上任职,政绩一定很出众。”

秦诺苦笑,“朕翻看他这些年政务,恐怕只是平平,不然也不会年近五十才是正五品的青州知州了。不过今次转职入了户部,几次办差,都极为亮眼,也许此人长处不在地方政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