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麻烦(第2/4页)

太子微笑着应下,心中却有些埋怨大凉的睿王,偏偏在这时候对文惠帝说这一番话。时机卡的也太巧了。定王好容易给他出了这么个妙计,却被睿王的几句话落空,让太子心中极为不是滋味。

可却也无可奈何。

……

宫中传回来消息,沈妙和太子的亲事,暂且被压了下来,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而起,荣信公主也是松了口气。

那一日她在宫里见了沈妙,让自己的贴身宫婢送沈妙出宫,自己却是去亲自见了文惠帝。文惠帝对荣信公主还是客气的,荣信公主就说很喜欢沈妙,希望文惠帝能打消让沈妙嫁给太子的决定。

谁知道文惠帝当即就勃然大怒了,连“女眷不能议政”的话也说了出来。荣信公主也是个孤直的性子,就道“沈妙的亲事不就是女儿家的亲事,怎么还和朝政牵扯上了?”当即就和文惠帝吵了起来,到最后文惠帝动了怒,将她“请”出了宫。

气的当晚荣信公主的心疾就又犯了一回。

不过好在文惠帝并没有怀疑荣信公主为什么这么做,当初沈妙有几次遇见,都是得荣信公主搭救。看在外人眼中,只会觉得荣信公主和沈妙有缘,因此荣欣公主待沈妙特殊些也情有可原。谁也不会想到荣信公主之所以护着沈妙,还有替谢景行看护沈妙这一层意味。

“这样就好了。”荣信公主对身边的杨姑姑道:“本宫还以为这一回帮不了她,心中愧疚的很。如今暂且压了下来,就有转圜的余地,本宫这就能去给她回话。否则,日后九泉之下,本宫都无颜面对景行了。”

杨姑姑忙劝道:“小侯爷得知公主一片苦心,必然也会欣慰的。”

正说着,就瞧见外头有人进来,宫女福了一福,小声道:“殿下,医馆里的人送药引来了。”

荣信公主微微一怔,问:“不是已经没有了么?”

她的心疾已经犯了多年,有特定的方子,奈何那方子里有一味药引极为难寻又珍稀。一年就那么多,定京医馆的那味药几乎都进了公主府。原先谢景行还在的时候,每年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手段去外头找了许多,荣信公主倒是一点儿也不担心。

后来谢景行死了,医馆里的那味药便又回到了从前那种今日有明日无的境地。进了冬日,那药更不好寻,荣信公主喝缺了药引的药已经许久,前些日子还说没有药引,倒没想到今日送来了。

宫女高兴地道:“医馆里的大夫说,昨日有个远商过来卖药,里头恰好有一大篓子那味药,医馆便全都收了。听大夫说足以用到明年,可真是巧极了。”

杨姑姑也跟着笑道:“倒是赶上了好运气。”

荣信公主不甚在意的挥了挥手,道:“送到厨房去吧。”

宫女连忙称是,等宫女走后,荣信公主才苦笑了一声,叹了口气道:“原先景行在的时候,也是这么一篓子一篓子的送药引。怎么现在,倒成了难得的运气了?”

杨姑姑知道她想起了谢景行,心中伤怀,正想要将话头岔开说几句,就听见荣信公主道:“扶我去行止院。”

杨姑姑一愣,行止院是公主府的一处院落。当初玉清公主过世之后,荣信公主恼怒谢鼎所作所为,曾将谢景行接到公主府住了一段日子。谢景行生的玉雪可爱,荣信公主就特意命人为他做了一处院子,就是行止院。后来谢鼎将谢景行接了回去,荣信公主也没让人拆了行止院。谢景行长大后,偶尔也来公主府住几日,就歇在行止院。

只是自从两年前谢景行战死后,荣信公主就让人将行止院封了起来,除了每日又下人扫洒之外,一律不许人进去。她自己也怕睹物思人,从来不踏足行止院一步,今日却破天荒的,两年来头一遭要去行止院看。

杨姑姑不敢违抗荣信公主的吩咐,有些担忧的搀扶着荣信公主往行止院走去。荣信公主道:“近来几日也不知怎的,总是梦见景行……”说着说着,神情变得古怪起来。杨姑姑见状有些不解。

荣信公主心里有些不安。

这几日,她每天晚上都做梦,梦见有个紫衣少年郎,脸上带着半块银面具,她不晓得那是谁,就伸手揭开了对方的面具,那人长了一张和谢景行一模一样的脸,却唤她“荣信公主”。

是大凉睿王的声音。

荣信公主每每从梦中惊醒,只觉得后背都被汗水透湿了大半。她想着,莫不是那一日见着沈妙和睿王纠葛,却因为对方的小字而将谢景行和睿王混作一团,以至于到了夜里都魔怔的地步。

想得越多,她心里也就怀念谢景行的越多,想着今日就去行止院看看。

想着的时候,就已经到了行止院。行止院外头的护卫瞧见她有些意外,荣信公主两年都没踏足过这里,也不许旁人进来。护卫让开路,荣信公主和杨姑姑走了进去。

屋子里还是和两年前一模一样的摆设,因着日日有人打扫,一点儿灰尘也没有落下,看上去崭新整洁,就如同时间还是昨日一般。更让荣信公主恍惚觉得,一回头就能瞧见那俊秀美貌的少年翘着腿躺在床上,漫不经心的吃苹果的模样。

架子上摆的都是谢景行从小到大喜欢玩的小玩意儿,椅子上还搭着谢景行旧时的衣衫。

荣信公主走到那衣裳边,将衣裳拿起来,伸手抚过上头的纹路,怀念道:“和从前一模一样。”

杨姑姑不知道该说什么,什么都不说又怕荣信公主兀自陷入往日的回忆而伤心。就道:“上头的金线还崭新哩。”

荣信公主“噗嗤”一笑,道:“景行这孩子规矩多,小时候穿衣裳,给他做了花花绿绿的衣裳不肯穿,偏偏就喜欢紫色,本宫嫌紫色老沉,不适合小孩子穿,要给他绣上花,他却嫌弃的很。后来还是宫里的绣娘用金线在袍角衣襟处绣了暗纹才肯穿。想要华丽,却又不想明晃晃的在身上,鬼主意多得很。”

杨姑姑也就跟着笑:“小侯爷金尊玉贵,紫色贵重,也就只有小侯爷穿着才会这般好看了。当初殿下带小侯爷进宫,旁人还以为是皇子呢。”

“那模样本就像是皇室中人,连玉清当初都没有这样的气度。”荣信公主也跟着笑,一边抚摸着袍角用金线绣着的暗纹,可是笑着笑着,她就笑不出来了。

神情渐渐变得凝重。

正如同方才她和杨姑姑所说,谢景行对衣裳十分挑剔,喜爱穿紫衣赏,喜欢华丽,却又不想过分张扬,一定要用暗金色的丝线在袍角或是衣襟绣花纹。因为他要求高,那丝线很细,花纹也是很特别的。

可是那一日在宫里,与沈妙拉拉扯扯的睿王,穿着紫金袍,拽着沈妙的手往上,衣袖处的金线和谢景行从前惯来穿的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