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Three(第2/12页)

邵伊敏并不固执,乖乖穿上衣服锁门跟爸爸去了他家。接下来几天差不多换着去父母两边各吃了几次饭,同时辅导弟弟妹妹的功课,省得他们找上门来。好在接着爷爷奶奶在她叔叔邵正磊的陪伴下也回来了,小小的宿舍一下热闹起来,有了家的气氛。

爷爷奶奶素来疼爱这个他们一手带大的孙女,也只有在他们面前,邵伊敏会撒点儿娇。邵正磊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如今在加拿大定居成家,做财务管理工作。妻子刚刚怀孕,不适合长途旅行,所以没回来。他和侄女见面的时间有限,但也是心疼她的。

爷爷奶奶告诉伊敏,温哥华空气好,环境气候宜人,他们生活得很舒适,打算终老他乡了,这次回来就是把必要的手续办完。邵伊敏有点儿惆怅,想着自己和此地的联系大概会彻底断了。

“反正你毕业了也不想回这里,我们和你爸爸商量了一下,准备把这个房子卖掉,钱留给你,小敏。”奶奶摸着她的头发说,“他没有意见。”

伊敏对钱和房子都没概念,迟疑一下:“都给我,阿姨会不会有意见?”

她指的自然是继母。

“这是老宿舍,面积也不大,本地房价又低,卖不了几个钱。他们都没对你好好尽到责任,能有什么意见。”爷爷沉着脸说。他是比较老派的知识分子,对长子闹得沸沸扬扬的婚外情与婚变从来没谅解过,一直拒绝见儿子的后妻,直到现在见到儿子也没有好脸色,“你和你叔叔好好聊一下毕业以后的打算。”

邵正磊非常亲切随和,没有长久不见面的那种生疏感:“小敏,女孩子做老师是不错的,不过视野也不妨放开阔一点儿。现在你英语水平怎么样?”

“打算今年去考六级,应该没什么问题。”

“我刚到北京读大学时和你的想法一样,但接触的人和事多了以后,就觉得天地广阔,可以给自己多点儿选择的机会。你有没有想过出国深造?”

师大虽然也是中部的名校,但毕竟学生大部分从不发达地区过来,没有真正形成留洋的热潮,她从未想过这问题,老实摇头。

“你爷爷奶奶最不放心的就是你,你读书的天分应该不低,可以认真规划一下自己要走的路。如果有意在毕业后申请国外的学校,叔叔也可以帮你收集资料。”

“可我读的是师范数学专业,去国外能继续读什么呢,我对纯数学研究也没太大兴趣。”

“学数学的转向计算机或者会计、统计都有不错的基础,在国外这些专业职业前景也挺好。你可以认真考虑一下,如果觉得自己有能力尝试,就得先把英语关过了,当然现在才开始略微晚了点儿,所以必须抓紧时间才行。”

邵伊敏郑重点头,她知道叔叔的好意,而自己也突然觉得,好像面前开了一扇窗,有豁然之感。

寒假过得迅速,其间刘宏宇也打来电话,邀她参加同学聚会。她去了,不过是老套的吃饭加K歌。留在内陆地区的同学和考到大城市读书的同学想法果然大不相同,刘宏宇直言不讳会争取奖学金去美国读Ph.D(博士学位)。邵伊敏也没和他们多谈想法,只留下QQ号和邮箱,许诺以后会常联络。

除夕那天,邵伊敏还接到了赵启智打来的电话。她倚在小卖部窗口,看着漫天大雪,听到听筒里他的那一声“新年好”,没来由地也开心了:“你也一样。”

“我这边在下雪,很大的雪。”

“我这边也是。”

两人同时静默了,耳畔只有一阵紧似一阵的鞭炮声在响。邵伊敏向来没有过分细腻的想象,但此刻还是想,有个来自远处的问候,原来感觉会暖暖的,真不错。

2

过完春节,邵伊敏先送走爷爷奶奶和叔叔,然后买到返校的车票,向父母分别辞行,独自返回学校。她是行动派,马上上网查资料,对留学初步有了概念,就开始制订自己的计划。

过了两天,邵伊敏在宿舍接到孙咏芝的电话。她说话有些迟疑:“小邵,我和乐清乐平的父亲基本达成了协议,准备近期去办离婚手续。我正在办理移民,准备带两个孩子去加拿大,让他们换个环境读书。”

邵伊敏没想到会听到她讲家事,可是也大概有数了:“如果孙姐不需要我再给他们上课了,请尽管说。”

“两个孩子都很喜欢你,移民办下来需要时间,我本来很希望你继续辅导他们,不过他们现在最迫切的是加强语言学习,我给他们找了英语老师。”

孙咏芝有点儿为难地说。

邵伊敏笑道:“孙姐,我能理解的,没关系。”

“不过我真的不想突然断了你勤工俭学的收入,我跟我一个朋友介绍了你的情况。她女儿今年读高二,也想请家教,想跟你约个时间去试讲一下,我先征求你的意见,看你有没有兴趣。”

按邵伊敏的安排,她这学期的时间应该很紧张,不适合再接家教,可是现在一口回绝孙咏芝,她觉得未免对不住对方的好意:“可以啊,孙姐,你让她给我打电话约时间好了。”

“那就好,”孙咏芝如释重负,“另外,不要觉得我八婆,我实在是很喜欢你,所以才不怕冒昧地讲,离苏哲远一点儿。我知道苏哲对女孩子的吸引力,但他确实不适合给一个像你这样的女孩子当男朋友。”

“我和他没交情的,孙姐,那天只是下楼碰到。”邵伊敏只好撇清自己,想着这话虽然不算完全诚实,但也算是比较好的交代了。

吃完饭,邵伊敏回宿舍午休,刚躺上床,罗音立在她铺前拍她,递给她一份报纸。她接过来一看,是本地报纸的副刊,满版的散文。邵伊敏问:

“你发表文章了吗?哪篇?”

“哎,我的名字现在倒也上了报纸,全是跟着记者混的‘本报实习生’。”

“喏,你看这个。”

罗音指的是一篇署名“莫非”的文章,题为《寂寞的颜色》,内容是在喧嚣的城市深夜静思享受孤独,听雪花飘落的声音,外加品味一种隐约的相思云云。邵伊敏一目十行扫完,只能干巴巴地评论:“嗯,挺好。”

罗音笑:“你不知道莫非是赵启智的笔名?”

她确实不知道,至少赵启智从来没主动跟她说起过。她再看一眼文章,还是讲不出新的评价:“很好。”将报纸还给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