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无人傻(第2/3页)

连先生这些年在京师的名声日盛,乃是京师诗会雅集的常客,还时常被请去做评判,得她赞誉,已经有许多人在提及纪澄时第一时间都不会想起她是商户女,而是连先生的女弟子了。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润物细无声地就改变了人的看法。

苏筠侧头看了看纪澄白里透粉的脸颊,莹润得弹指可破,也难怪二公子会对她别加青眼,只不过纪澄也没什么可得意的,以她的出身更不可能嫁入沈家了。

一时苏筠也难免会想,老太太既然看不上自己做她的孙儿媳妇,平日里对自己那么好又算什么?反而害得她情思深陷。

苏筠这就算是入了迷障了。其实也怪不得她,这女人嫁男人是一辈子的事情,同男人奋力做官也是一般的道理,这是他们改变一生命运的唯一路子,为着做官自古不知道有多少人堕入过魔障,而女子若要改变现有的地位,基本也就只有嫁人一途,这会儿骤然受挫,任苏筠多透亮的心性也难免迷障。

从南苑回京之后,这鬼天气就见天儿的下雪,于穷苦人来说自然是雪上加霜,不知冻死多少贫民,老太太还特地出了私房银子,叫人在城郊开了粥铺施粥,也不独老太太如此,京里但凡有头脸的勋贵素日都是这般做的。

而于富贵之人来说,却是“画堂晨起,来报雪花飞坠”,又是“妆点万家清景,普绽琼花鲜丽”,正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再炙点儿鹿肉,真真是赛神仙。

中午下了学堂,沈荨和沈萃就闹着要烤肉,这阖府上下都知道,论起烤肉的手艺,还得数九里院的羽衣,别看这羽衣生得相貌一般,但手艺着实了得,否则也轮不到她候补入九里院里去伺候。

向九里院要人这项任务自然是当仁不让地落在了沈荨头上。

哪知沈荨却一脸为难地道:“每回吃了烤肉我嘴角就要长热疮,二哥都不许我吃的。”其实这也只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因为沈荨惯会使唤人,在九里院时就跟强盗一样,见着好的就往她院子里搬,闹得沈彻忍无可忍,九里院他不在的时候等闲都不放沈荨进去。

苏筠那眼尾扫了扫纪澄,冲着沈荨笑道:“荨妹妹,我教你个巧,你若是能拉了你澄姐姐一道去,肯定能事半功倍。”

这话一出,当场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齐刷刷地往纪澄看去。

苏筠暗示得太明显,而众人又从没察觉到纪澄和沈彻能有什么,所以才这么惊讶。

纪澄自己则很诧异地看着苏筠,她那语气里的酸意真是挡也挡不住,若放在以往纪澄自然是坦坦荡荡的,可现在说不得她和沈彻之间的确有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她沉默了片刻仔细思考究竟什么地方让苏筠察觉到了不妥。

可纪澄实在想不出来,只好作罢,这会儿也就只能装傻地看向苏筠,“为什么我去就事半功倍?”

苏筠也意识到自己失言了,暗自懊恼,笑着找补道:“澄妹妹素来周到,同谁都玩得好,咱们这些人里就数你人缘最好,你去了羽衣怎么也会给你面子的。”

这话真是越说越不像样子了,纪澄在仆从中人缘的确不错,谁让她有银子呢。府里的主子闻不惯铜臭味,可仆从却都还指望着月银养家娶媳妇,他们闻着银子香,自然最给纪澄的面子。

纪澄也不点破苏筠的话,哪怕苏筠这样针对她,于纪澄而言也不过只是小摩擦,不值得气恼,今后大家还是要彼此应酬的,总要留一丝余地,“那好,我和荨妹妹一同去,看看我这人缘到底管用不管用。”

纪澄和沈荨一走,沈芫就拉了苏筠到旁边数落,“筠妹妹,你最近是怎么了?说话做事都不如以前和气了,亏得澄妹妹脾气好,换个人早跟你翻脸了。”

苏筠低头不语,心想着翻脸就翻脸呗,纪澄惯会忽悠人,哄得沈芫也是一心向着她,连那最狠心的人对着她时也是有说有笑的,不像对自己总是冷冷淡淡的,她到底是哪里不如纪澄啊?

沈芫叹息一声,也知道苏筠那点子心思,大约就是“既生瑜,何生亮”吧。“你何苦刺澄妹妹呢,反而显得自己狭隘了。她出身不如咱们,本来心里就没底,所以做人自然只能和气,你我若是强硬点儿,下头人只有服帖的分,可她呢?那些刺头儿可会给她面子?她使银子那也是没办法。”

苏筠抬头看着沈芫,也知道她说的是大实话,可有的人天生就像是对头一样,她和纪澄几乎是同时到的沈家,又生得一般的好,下头人时常拿她两个作比较。沈芫她们是不知道,可苏筠却听见好几次那些人议论她和纪澄的。

每一次下头人都说纪澄宽厚又大方,每回她屋里的丫头去厨房点吃食时,都会打赏铜钱,说起苏筠来时就没什么好话了,总不出小气之类的话。还有编排她和纪澄的穿衣打扮的,虽然纪澄向来打扮得都很清爽,可但凡是她用的,每一件都是精品,苏筠的很多首饰都是上京之前旧物翻新的,这沈家的仆从眼睛多尖呐,就没有什么东西是他们瞧不出底细的。

如此种种都将苏筠气得心都绞痛,便是苏家还没没落之前,那也是清流人家,诗书传世,使唤银子上头的确不像纪澄那样称心如意。可便是这样苏筠也都还是没和纪澄闹生分,苏筠也不在乎这些,但老太太说的话她就没法不在乎了。

上次在素玉山,苏筠一路都跟着老太太一起的,午晌休息时,她就睡在庵里的厢房里。那厢房和老太太住的厢房虽然用墙隔了,但横梁之上却是相通的,所以那边说话,苏筠也能听到一二。

那日苏筠睡得并不安稳,听见隔壁老太太身边的曹嬷嬷问,“我瞧着筠姑娘似乎不太乐意李家的亲事,按说老太太你将筠姑娘留在府里,又为了她的亲事操心这个操心那个,就是想拉拔一下娘家人,筠姑娘才貌人品都没得说,怎么不将筠姑娘就长长久久地留在咱们府里呢?”

苏老夫人知道曹嬷嬷是老太太身边第一人,在她身上没少下功夫,曹嬷嬷也本着对主子没什么不利的心思,总是帮苏筠说话。

苏筠听见曹嬷嬷的话时,心里顿时一紧,简直连呼吸都不敢了,只一手抓着自己的衣襟侧耳去听。

老太太没接腔,只听曹嬷嬷又说,“你老人家向来不是看中家世的人,你也瞧得出筠姑娘的那点心思,怎么不肯成全了她呢?”

老太太这才道:“阿彻的亲事我做不了主,他自己就是个主意大的,安和也未必能管得了他,至于筠丫头,品貌自然是没得挑,只是我看她不是那容得人的,若是说给了阿彻,今后必定成一对怨侣,何苦来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