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状书(第4/9页)

果真机巧圆滑,短短两句话便将开源当铺的责任撇了开去。

那老汉哼一声,接了裘氅便走,对着展昭和马汉竟连半个谢字都无。展昭不以为忤,正待招呼马汉离去,却见马汉脸色有变,忽地追了过去,道:“老人家,你等一等。”

说话间,伸手拿过老人掖在臂中的裘氅。

那老汉大急,劈手夺过。展昭赶至近前,责马汉道:“马汉,你这是作甚?”

马汉嘴唇嗫嚅,看看那老汉又看展昭,惶急道:“展大哥,我决计认得没错,这是端木姐走时,我和王朝送她的那件裘氅。”

王朝方起床不久,就听门外扰攘有声。马汉急急推门进来,道:“王朝,你过来看看,这是不是我们当初送端木姐的那件裘氅?”

王朝听到“端木姐”三字,心中一凛,接过马汉手中的裘氅细看,忽地想到什么,将麾领处凑至近前:“不错,我记得当时裁缝短了黑线,我们又催得紧,他便用绿线将这麾领收口,还说麾领处即使颜色不同也不易发现。你来看看,这不是绿线吗?端木姐的裘氅,你从哪里寻得?莫非……”

忽地便往不祥的地方想过去,只觉脊背生冷。

马汉跺脚:“今日我跟展大人巡街,看到一个破衫老汉在典当这件裘氅。”

王朝急道:“怎么让人典当了?那老汉呢?”

马汉道:“展大人带了见包大人去了。”

王朝赶紧穿靴披衣,急急同马汉一同往书房去。

刚踏进书房大门,就听包拯问道:“你且细说,你要告什么状?这裘氅又是从何而来?”

王朝和马汉心中一宽,俱想:还好赶个正着,不至于漏过什么。

那老汉道:“小的原本是不要告状的,也不知道什么开封府包大人,只是那日……那日……”他忽地打了一个寒噤,似是十分害怕。

公孙策近前道:“老人家,你且莫急,你姓氏为何,家在何方,因何到开封府告状,一一道来便是。”

那老汉忙道:“是是,老汉姓刘,啊不,小人姓刘,家中排行第七,人称刘老七。小的是山西文水县人……”

听到“文水”二字,诸人心中俱是一动,王朝更是失声道:“文水?”

刘老七看了王朝一眼,又道:“小的家中贫苦,又好喝酒,说起来,小的喝酒都喝破了家底啦……那日城中王大户家收妖……”

包拯咦了一声,问道:“收妖?文水县也有收妖?你看得清楚,可是一位姑娘收的?”

刘老七茫然:“姑娘?小的只见到是道士收的。”

包拯微感失望:“你且说下去。”

刘老七道:“那日城中王大户家中收妖,收完之后便开宴席,小的混进去喝了许多酒,直喝到天黑才回,迷迷糊糊地走差了路,竟转到城外的乱葬岗。小人喝得多了,也不晓得害怕,就和衣在乱葬岗里睡了,半夜里听见有姑娘家叫小人的名字‘刘老七’‘刘老七’。”

“小的睁眼去看,看见一个顶好看的姑娘,身上穿的就是小人今日典当的裘氅。小的纳闷得紧,那个姑娘就跟小人说,要小人带一封状书到开封府,来找包大人告状。”

“小人心中好笑,就说哪有平白去找官大人告状的道理,那姑娘却说小的只要把状书呈给包大人就是了。小人又说小人是穷光蛋,养活自己的钱都没有啦,哪能到开封府告状啊。那姑娘想了想,说自己出来得匆忙,身上也没带银两,便把一个雕着花的手炉给小人,还把身上的裘氅也脱下来,说‘你把这两样给典当了,就该有钱上路了’。小的还是不想来告,那姑娘不耐烦,就沉了脸,说:‘你要是不去,可别怪我找你麻烦。’小人吓了一跳,就醒啦。”

公孙策疑道:“醒了?这么说你之前都是在做梦?”

刘老七先是点头,忽地又摇头,道:“小的也以为在做梦,哪知道一揉眼睛,看到身边就放着那裘氅、手炉,还有一封状书。小的唬了一跳,爬起来看时,才发觉自己睡在一座新坟之上,吓,可不是鬼魂托梦的说。”

话音刚落,就听张龙怒道:“你胡说。”

刘老七吓了一跳。包拯看向张龙,面有责怪之色。张龙的声音不由低了下去,但仍忍不住道:“属下一时失口,只是听刘老七说是什么‘鬼魂托梦’,情急失言。”

包拯不语,又向刘老七道:“适才你说有一封状书,状书何在?”

刘老七忙从怀中掏出一卷素帛,公孙策接过递给包拯。刘老七道:“小的是一眼也没看过,小的曾经想偷偷看是什么样,谁知怎生也打不开。”

马汉哼了一声,心说:我端木姐的东西,当然不是随随便便谁都能打开的。

包拯展开素帛,忽地咦了一声,唤公孙策道:“公孙先生,你过来看。”

公孙策近前一看,亦是讶然。展昭上前看时,见那素帛从中裂开,只有一半,上面只潦草写了一个字“有”。因着先时卷成一卷,需得展开之后,才知缺了一半。

包拯心中生疑,看向刘老七:“这素帛你还曾交由何人看过?”

刘老七赶紧磕头:“小的不敢,小的连打都打不开,更不会交由别人看了。”

公孙策沉吟:“这就怪了,端木姑娘传书,怎么会只给一半,这个‘有’字,却不知是有什么?”

展昭心中一动,已猜到端木翠的用意,道:“依属下看,应是‘有冤’二字。”

包拯点头道:“不错,既是前来开封府告状伸冤,自然是‘有冤’,只是为什么只有‘有’字而无‘冤’字?这‘冤’字又在何处?”

展昭心中透亮,沉声道:“依属下看,‘冤’字在文水。端木姑娘托梦刘老七将状书送至开封府,意在知会大人,‘文水有冤,冤在文水’。”

夜阑人静,公孙策经过游廊,见到展昭室内透出烛火微光。

推门进屋,展昭正坐在案旁沉思,案上放着打好的包裹和佩剑巨阙。

“展护卫,还没有休息吗?”

展昭微笑:“先生不也是一样。”

“明日就要随大人前往文水,还有些文书未曾收拾。”公孙策话锋忽地一转,面上透出笑意来,“怎么,像王朝他们一样,得了端木姑娘的消息,反睡不着了?刚从他们那边经过,他们也还未睡,在猜测文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要劳动端木姑娘大驾。”

展昭笑了笑,眉宇间却始终笼着一层不展之意。

公孙策心中咯噔一声,却也素知展昭习性,知他若不愿说,再追问也是无益,心中暗暗叹气,道:“你早些休息吧。”

转身刚行了两步,就听展昭轻声叫他:“公孙先生。”

公孙策一怔,回头看时,展昭立于桌边,面色甚是踌躇,良久才道:“公孙先生,我有些担心端木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