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4/6页)

“等回了城,我就带你去屋顶看星星。”高严含笑道,心中差点乐上天了,原来皎皎八岁就想嫁给自己了!

“好啊。”陆希拔开塞子,小小的轻啜了一小口,唔——好酸!陆希眉头皱了起来。

高严失笑,“我说了很酸。”

过了酸劲后,陆希感觉回味还不错,又拿起酒葫芦喝了一口。

高严见她喝的豪爽,忙把酒葫芦拿走,“皎皎,少喝点酒。”

“这酒度数又不高。”陆希对高严的举动很不爽。

黑夜中,星光明亮,不说亮如白昼,可高严也很清晰的看到了陆希双颊浮起了一片胭脂红,桃花眸秋波流转,越发的娇艳,“真这么好喝吗?”高严轻抚她的面颊。

“还行。”陆希将葫芦递给他,“阿兄,你要不要喝?”

高严并没有接葫芦,而是抬起了陆希的脸,薄唇印上了陆希柔软的还略带酒香的双唇,温柔的缱绻着,天上的星星,闪烁的更明亮了,似乎在对两人笑……

陆希和高严是第二天早上回县城的,陆希的衣服、首饰早早的就从县城送过来了,春暄拿着调和好的脂粉,对着陆希的脸看了半天,也不知道怎么下手。

天然修长的柳眉,完全不需要任何修饰,长如蝶翼的睫毛下,是顾盼生辉的秋水明眸,双颊透着明媚的嫣红,粉润的樱唇未语先笑,原本清雅如水的风姿不减,又更是添了几许的柔媚,仿佛一朵在静静绽开的空谷幽兰。

捧着铜镜的雀儿怔怔的望着突然像是变了一个人的姑娘。

春暄愣了半晌才笑道:“姑娘都不用上妆了。”

烟微也愣了一会,把替陆希准备的蔷薇色襦裙改成鹅黄色上杉、嫣红的长裙,发髻上也应景了簪了一对金镶红宝的珠花,陆希手腕上的羊脂玉镯已经取下,改换成了一串红润的珊瑚手串。

陆希起身对着高严道:“阿兄,好看吗?”

“好看。”高严起身拿起一片金箔花钿,呵了一口气,轻贴在了陆希的眉心。

陆希也给高严挂上了一只香囊。

穆氏看着小夫妻两人如此恩爱,笑的嘴都合不拢了,一心盘算着,要开始准备小娃娃的衣衫了,男女都多做几套吧。

初到一个地方,陆希原本以为自己会不适应一段时间,但却不想高严能把这里的一切打点的那么好,让几乎陆希基本没有不舒服的地方,他平时只要有空就会回来看自己,小夫妻新婚甜蜜,下人们总能看到他们两人偎依着散步或是骑马的身影,这样的恩爱让众人心中很是欣喜。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过了中秋,涿县也开始忙碌了,众人开始秋收,将粮食晒干入库,又开始准备种植冬小麦,陆家所有认字的下人,都被拉去记账的记账,整理仓库的整理仓库。

阿伦看着满满的粮仓,笑呵呵道:“这下好歹可以过个好年了。”

陆希没和大家一起劳作,可看着那金黄的栗米堆成就感油然而生。

在欣喜的众人中几个神色平静的人,显得格外的出挑,施平抬头望着天不说话,大诚和几个老农则蹲在太阳下不知在说什么,陆希奇怪的问:“施祖翁,怎么了?”

“大娘子,今年天气似乎不大对。”施平捻须道。

“天气不对?”陆希也随着施平望天,天高气爽,天空澄透如水晶,看起来不像会下雨,“祖翁有什么不对的?”陆希对看天气和农活一窍不通,也不去乱猜了。

“大娘子,天气太暖和了。”施平说,他知道陆希久居江南,对北地情况不了解,“现在已经是十月了,却还只要穿一件棉絮夹衫就够了,我就担心今年会是暖冬。”

陆希知道小麦之所以要越冬之前种下,就因为它容易生虫,冬天冷的话,可以让虫子冻死,要是太暖和,来年小麦就会大大减产,难怪大诚和几个老农一直愁眉苦脸。大诚是实打实的庄稼人,看到粮食减产,他比谁都难受,陆希想了想,“今年不是收成还算可以吗?应该能熬过开春吧?等开了春,江南那边米粮也应该运来了。”

大诚和老农听到陆希这么说,紧绷的神色稍稍放松,大家实在是饿怕了。

“大诚,我们庄上不是有青蛙吗?等开春了,青蛙都醒来了,说不定还能去田里抓虫。”陆希安慰大诚道,不过她也知道这只是空乏的安慰。

可对来说大诚,陆希肯安慰他,他一下子精神振作了起来,“大娘子,我等过几天和大家去地里翻翻虫卵,说不定能掏走点虫卵。”

“你让大家多注意点身体。”陆希没阻止他这么做,只吩咐他要顾及身体。

“大娘子你放心。”大诚憨憨一笑。

施平担心的倒不是粮食问题,毕竟有这么多人在,谁都有一双手,还有朝廷的军粮,肯定不会饿死,他担心的是——施平的目光朝羯族的领地望去,他问王直道:“王侍卫,你帮我从太守那里借些涿县的县志如何?”

“唯。”王直应声退下。

施平对陆希道:“大娘子,要劳烦你帮我一起看县志了。”

“祖翁要找什么?”陆希问。

“找每次暖冬,涿县会发生什么天灾人祸。”施平说。

这一日高严回来,就见陆希在看书,书案上还摆放了累累书籍,“皎皎,你在看什么书?”

“阿兄,你回来了。”陆希放下书,抬手揉了揉后颈,“我在看涿县的县志。”

“怎么想起看县志了?”高严伸手力度适中的给她按压。

“是施祖翁让我看的。”陆希舒服的往高严怀里靠,“他让我看看涿县历来暖冬后,会发生什么事。”

“会发生什么?”高严喝了一口陆希的茶水,暖暖的不加糖的梨水,奇怪的味道,让高严微微皱了皱眉头。和江南的湿冷不同,北地的冬季要干燥许多,加上燃了炭火,更容易上火。穆氏担心陆希会上火,天天让庖厨给陆希炖梨水喝,但陆希喝茶不爱加糖,这梨水的味道就有点古怪了。陆希喝惯了,高严却不怎么爱吃。

“不大好。”陆希翻了好些年的县志,皱了皱眉头,“每次暖冬后,小麦的收成下降不说,八成还会出现蝗灾。”

“蝗灾。”高严听到“蝗灾”两个字,按摩的手略一顿,才继续给陆希按压。

“嗯,要是这样的话,还真要多做些准备。”陆希这辈子、上辈子都长在江南,对蝗灾没概念,可也听过蝗灾一旦爆发,绝对是农民的灾难。

“皎皎,你看了几年的县志?”高严问。

“最近一百年吧。”陆希看书的速度快起来可以一目十行、二十行,这是前世看网文培养出来的习惯,“你看这是我记录下来的暖冬会发生的事。”陆希将自己抄写的要点递给高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