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一八三章(第2/2页)

苏晋道:“正是刑部尚书苏晋。”

四周仿佛死寂一般。

少卿,曹府尹与胡县令的膝头同时落地,一面磕头一面道:“苏大人恕罪,下官晓得苏大人与随行亲军卫已至苏州府,昨日前去求见,被侍卫大人拦阻,下官是以不敢再叨扰,并非故意怠慢大人。”又抬头,虽有所悟,仍十分谨小慎微地问了句,“苏大人既也来了清河县,可是见过首辅大人了?”

苏晋心中虽觉困窘,仍是面不改色,应道:“本官身旁这一位便是。”

曹府尹与胡县令想起方才急着找柳朝明之事,只想就地刨个坑将自己埋了,还是苏晋道:“两位不必多礼,起来说话。”

曹府尹好不容易从地上爬起来,一想到面前二位乃内阁辅臣,且一个刑部一个都察院,可谓执掌天下生杀大权,不敢站直了,如履薄冰地问:“两位大人亲临苏州清河县,有什么下官可以效劳的吗?”

苏晋不欲在此耽搁,说道:“本官为办案而来,查得胡县令乃案情证人,要带他回刑部查问。”

曹府尹又道:“敢问胡县令所涉何案?”

“一桩行商贩货的案子。”

胡县令的脸色虽很快恢复寻常,可他在听得“贩货”二字时嘴角不经意的一丝颤动仍被苏晋尽收眼底。

她当机立断:“照林。”

覃照林会意,摘下腰间刑部令牌往曹府尹胡县令眼前一举,说道:“胡县令,走吧。”

“慢着。”正这时,柳朝明淡淡道。

他负手拾级而下,在苏晋面前站定:“胡县令乃朝廷命官,苏尚书虽可持尚书令牌请人京师,只要未从刑部出示令状,不能开审。苏尚书方从安南折返京师,尚未回到刑部,想必是没有令状了。”

苏晋不露声色道:“多谢柳大人提醒,回京后本官自会亲写令状,一刻都不会耽搁。”

柳朝明道:“正好本官也在查昔岭南一桩行商案。”他自袖囊里取出一卷纸轴,递给苏晋,“倒是记得先把令状写好。”

苏晋将纸轴展开,这令状一看便是柳昀在临时写的,上头只有他一人署名,并无下面的人呈写供词证据。可他毕竟是左都御史,饶是只有他一人之名,只要加盖了都察院之印,她就不得不认。

苏晋将令状递给胡县令:“既如此,你先跟柳大人回都察院听审。”

胡县令双手接过,又跟苏晋行一个大礼,正欲跟着柳朝明离开,忽听苏晋在身后唤了声:“柳大人。”

她上前两步,微微笑了笑:“忽然想到柳大人来得急,怕是没带护卫在侧,便是带了,也不如亲军卫周全。正好时雨返京一路有亲军卫护送,且据我所知,这桩行商贩货案非同小可,既找到了证人,更该保护起来才是。柳大人回京,时雨也是回京,不如一同走,由亲军卫沿路保护胡县令如何?”

话音一落,巷外竟传来行军的声音,少倾,街头便出现身着盔甲的兵卫正拱手朝苏晋行礼,正是这两年跟去岭南护卫苏晋的两名凤翔卫统领。

他二人行完礼,并不过来,想必是授了苏时雨之意。

文臣没有领兵权,但目下的状况却别有不同,这些亲军卫是晋安帝派去保护使臣的,只要苏晋一日未返京师,她就还是使臣,这些亲军卫就还听她号令。

柳朝明于是明白过来,原来苏时雨早就打定注意,若明面上抢不过,便动兵跟他来硬的,反正无论如何要把胡县令带走。

他看着苏晋,半晌,勾了勾嘴角竟也露出一个微笑:“还是苏大人想得周到,便由亲军卫护送。”

微雨不止,风凉气清,几人在雨中等了须臾,凤翔卫便一前一后牵来两辆马车。

苏晋与柳朝明一前一后各上了马车,只能凤翔卫一声领下,行队又缓缓起行。

曹府尹带着衙差在巷末跪拜下,直到看了两尊“金身菩萨”的行队彻底消失,刚爬起身,却见一列十二人的凤翔卫却折返回来,径自走到胡府前,问了句:“方才有人离开胡府吗?”尔后便前后把守起来。

曹府尹不敢多问,带着衙差赶紧走了。

马车上,覃照林十分困惑道:“苏大人,您都把胡县令抢到手了,干啥还要派人去守着胡府呢?”

苏晋没答这话,闭眼靠着车壁,似是在养神。

然而,不过片刻,她陡然一下睁开眼:“照林,你即刻骑快马,一日内赶回京师,让青樾以我即将回京为由,亲自着人在正阳门外等着。”

“为啥?”覃照林不解道。

苏晋道:“青樾如今在朝廷与柳昀势力相当,要瞒着柳昀行事并不算太难,照方才柳昀的行径来看,他只比我早一刻到清河县,都察院的令状也是路上写的,证明他十分匆忙,该是这两日才得知我与青樾在查安南的行商案,且极有可能是根据我的行踪猜到的。

“柳昀为人深不可测,从不打无把握之仗,他此番如此匆忙都要抢回胡县令这个人,证明这个县令一定知道十分要紧的内情。柳昀不会轻易将这个人放给我,一定藏了我想不到的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