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 第三章 去之不易

锦素不肯说话,只是坐在角落里哭。封若水和苏燕燕感同身受,亦默坐垂泪。我心中酸楚,不禁想象起若是高曜去了当会如何。只是这样一想,便心头战栗。刘离离亦陪着落泪。如此枯坐了好一会儿,只觉口干舌燥。开门一望,东方的深青色被冲洗殆尽,慢慢透出一抹橘色来。

穆仙扶了皇后下楼,恭敬道:“娘娘一宿没有合眼,回宫去吧。”

皇后道:“更衣,本宫还要去仁寿殿。”说罢侧头揉一揉太阳穴,“太后是最疼皇太子的,本宫实在不知道该怎样说。”

穆仙道:“娘娘还请保重凤体,一切还等娘娘主持大局。”

皇后脚步一滞,深吸一口气,始终没有让泪水落下。刺骨的晨风很快风干她满眼的泪,堆塑着她的端庄威严。衣裳上的银丝翟凤在晨曦中如蛰伏已久、郁郁勃发的鲜活生命,正待振翅高飞。她的软弱一瞬而逝,从不停留。

我长叹。在命运的洪流之中,谁不是一颗棋子。

天亮了才回到玉梨苑,芳馨和绿萼服侍我更衣用膳。我正要睡下补眠,只见若葵气急败坏地闯了进来,跪在榻下道:“朱大人快去瞧瞧我们姑娘吧。”

我忙问:“锦素妹妹怎么了?”

若葵泣道:“我们姑娘哭了一夜,也不说话。本来要睡一会儿的,谁知刚脱了衣裳就往湖上去了。若兰已经跟去了,怎么也劝不回来,求朱大人去看一眼,将姑娘劝回来。若冻坏了可怎么好?!”

我的头发已然散了下来,闻言也顾不得再梳上去,下榻随手拿过两件大毛斗篷奔了出去。

琉璃世界中,连阳光亦是冷的。锦素只穿一件素色薄袄,一身都融在冰雪之中。我也顾不得冰上滑,抬脚便上了湖面,一面走一面呼唤锦素。走出数十步,终于还是跌了一跤。锦素闻声,忙过来相扶。我也不站起来,只随手将斗篷披在她身上,心痛责备道:“你这是做什么?自己的性命不要了么?”说罢拉过她的手握在手心。

锦素的手并不很冷,她手心的热度反而胜过我,带着些许汗水的冷腻:“我的性命迟早已不在了,才这么一会儿,冻不死的。”

我叹道:“还未到最后一刻,千万别放弃。”

锦素凄然一笑:“自从母亲去了,这世上只有贵妃和姐姐真心疼我。你是我的亲姐姐,对不对?”

我嗯了一声,伸手为她戴上风帽:“你既将我当作亲姐姐,就要相信我,我一定会想到法子救你。”

锦素反握住我的手,郑重道:“多谢姐姐这些年的真心相待。姐姐虽救过我一次,但人力有时而穷。况且这次的事情非比寻常,我是没什么指望了。”不待我回答,她又道,“这些年,亏得做了这个女巡,我也攒了些好东西。姐姐都拿去,随意处置好了。”

我心中大恸,流泪不止。锦素举袖擦干我的泪水,又道:“我死后,请姐姐务必将我葬在母亲身边。我要好好向母亲谢罪,我没有照料好皇太子。倘若我有姐姐半分能干,皇太子殿下便不会——是我对不住殿下。”她的目光越过苍茫冰面,越过嵯峨佛殿,越过大河远山,越过杳霭青冥,到达西北之某人某处,“这样也好,这样我便不用嫁给那个从未见过的庐州刺史之子了。”

我顺着她的目光北望,高旸所住的与鹤馆在清凉寺的东面,高楼耸峙如鹤立之势。金顶流光耀目,如亘古不变的悲悯目光。北岸还曾经住过睿平郡王高思诚和昌平公高思谊,他们早在入秋时节便离开了景园。

良久,锦素拭了泪:“姐姐又何必陪我哭。我这一辈子是没指望了,姐姐还等着做世子正妃呢。”

心早已凉透,早已觉不出苦乐。我叹道:“这会儿还说这个做什么?咱们回去吧。”说罢各自站起身。谁知脚下一滑,我又重重摔倒。锦素忙伸手扶我,一个趔趄倒在我身边。

摔得周身骨痛,我和锦素相视一笑,索性裹紧了斗篷仰卧在冰面上。天青无尘,金色阳光贴着冰面掠过我的眼,仿佛伸手便能挽一缕在掌心。我和锦素各自向天探手,洁白的掌心空无一物。

如此呆了片刻,我问道:“妹妹适才站在冰上想什么?”

锦素道:“我在想一件要紧的事情,于我和姐姐都大有好处。”

我奇道:“什么事?”

锦素微微一笑:“不能说。此事成了,只当是妹妹报答姐姐的恩情。若办不成,只好来生再报。”

我听她说得坚定,也不好再追问。待绿萼追上金沙池,我方才起身上岸。临别前,锦素深深望着我道:“这一世,只怕没有办法报答贵妃的深恩,便下去陪着皇太子殿下也好。若有幸活命,我也会好好活下去。所以姐姐不必再为我费心了,否则我毕生不安。”说罢行了个大礼,扶着若葵的手去了。

我呆立良久,直到她过了桥,方回转身子。绿萼轻声道:“于大人已经瞧不见了,咱们也回去吧。”

我扶着绿萼,蹒跚向东。天虽晴了,风却更冷。我又想起我入宫前的那个冬天,长公主府中那条冷风回旋的甬道。当时,尚有一只温暖有力的右手托住我摇摇欲坠的身子。如今,真的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会有了。

我只有我自己。而已。

午间起身,听芳馨说太后已去桂园哭过。抚着长发的手顿时垂落在锦被上,我呆坐在帐中良久不语。芳馨取过棉袄披在我肩上,神色凄然。她的脸上亦有泪痕,“奴婢刚才去桂园瞧过了,太后悲愤交加。口口声声说,倘若皇太子殿下与义阳公主都没有习过武,或许便没有这样胆大。她老人家当场折断了佩剑,向天起誓,从此再不练剑。吓得邢姑娘脸都青了。”

我披衣下床,坐在妆台前。一夜没有合眼,眼帘黄肿,眼中血丝蔓延。眼前一只玫瑰缠丝金环暗光朦胧,愈发照得我面如焦土。一转眼只见头顶银光一闪,一根半寸长的白发如戟竖立,又如一支白旗在风中虚弱地展开。我伸手到头顶摸索,芳馨却已瞧见:“姑娘要拔去么?”

我叹道:“不必了。”说着微微侧头,查看眼角和面颊。蓦然一惊,三年前,在空旷的东偏殿中,慎嫔也曾在昏暗的灯光下,侧头查看自己的容颜。原来,我的生命还不曾绽放,就已经枯萎了。

芳馨小心道:“奴婢梳头的时候小心藏起来,便不会有人瞧见了。”

我淡然道:“瞧见又如何?随它吧。”

芳馨道:“这都是姑娘素日用心太过。依奴婢看,于大人能救则救,救不了,也实在怨不着姑娘。”

我叹道:“我倒是想救,只是束手无策。这件事若让皇后处置,她大约会从轻发落。可是陛下那里,就很难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