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第2/4页)

众人回头看舒秦,舒秦正要迈出一步,禹明笑说:“赵教授,您别急啊,为了这事,中午我跟纪委的两位老师统计了一下,十五套试卷,共有五道题目跟我的笔记上的记录相似,巧的是,全都是病例分析题,分值各不相同,但加起来有二十分。”

全科哗然。

吴墨盛一南看看舒秦,脚步往边上挪了挪。

舒秦回头坦然地看两人一眼。吴墨脖颈缩了缩,盛一南倒是不缩,可她已经毫不掩饰自己眼里的怀疑了。在舒秦长久的注视下,两人又讪讪地挪了回来。

“不光泄题,还替罗主任出题?”一位男医生边说边环顾四周,“真是想不到,这样下去科里还不得乱套哇。”

禹明看那人一眼,是柯荣,章副主任的大弟子。

禹明没动,接着说:“下午我征得纪委两位老师的同意,当着他们的面把笔记上的截图和试卷上的题目做成了一个ppt,五道病例题都放在一起做对比,这样看起来更清楚。东西我都打印出来了,老师们可以先互相传阅一下。没分到资料的老师和同学,只能将就看看幻灯片了。”

刘教授皱了皱眉:“第一道题背景就基本一模一样。你们听听,男性脱水患者,57岁,体重60kg,现体重56kg。血清钠离子浓度130mmol/l,拟行肠梗阻剖腹探查术,入室后进行液体复苏,问补充液体总量怎么算?这是一道单选题。

“再看看禹明的笔记,患者58岁,肠梗阻,体重68kg,现体重64kg。血清钠离子浓度129mmol/l,拟行剖腹探查术——”

“啧,就算撞病例也不会撞成这样,除了体重有出入,入院经过和首次病志基本都吻合。”

禹明:“光看前面的部分,两个病例是很像,但我笔记上记载的,是我去年做过的一个普外科病例,笔记后面我写下了患者的住院号,电脑上就可以查到病志。”

有人很快在电脑上找到了这份病历:“没错,这是禹明做的麻醉。”

“那又怎么样?你做的病例怎么跑到罗主任出的卷子上去了?”

“就是,越描越黑,这不正好说明了你代替出题,难道你想说这是巧合?”

禹明很淡定:“第一,我只是在笔记后面列了一个补钠计算公式,没写具体的液体复苏的方案,就算有人借阅我这本笔记,也未必能做对试卷上的考题。第二,如刘教授所说,这还真就是巧合。”

“巧合?不可能。”刘教授挥手,“那第二道题又怎么说?昨日患者再次出现尿毒症酸中毒入院,41岁男性,少尿,用了速尿效果不佳,血压168/97mmhg,bun 30mmol/l,co2cp 15mmol/l.碳酸氢钠静脉滴注后,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心率达124次/分,肺底也出现了少许水泡音。该病人该如何处理,选择____

“禹明当时正在icu轮转,笔记上写着,患者尿毒症酸中毒入院,40岁男性,血压170/100mmhg,bun 32mmol/l,co2cp 16mmol/l,送来icu,来后患者出现心衰症状,肺底大量水泡音,该病人紧急治疗步骤。”

章副主任满脸惊讶,喟叹道:“这、这真是,本来不相信你泄题,可如果不是你替罗主任出题,找不到更合理的解释。禹明,你本来是我们科里最有前途的年轻人,罗主任平时没少夸你,想不到你还这么年轻就不走正道,刘院长、程书记,你们也看看,一道题就算了,这可是连续五道啊。”

几人轮流传阅,面色严肃,偶尔抬头看看禹明和罗主任,渐渐露出不满。

气氛越来越凝重,几位教授正要发起第二轮责难,门口的学生们朝两边分开,病案室专管病历的负责人带着两名年轻校工来了,带来的病历太多,他们特地推了一辆病历手动推车,而病历上面,则堆着一些陈旧的厚本子。

科里人正奇怪,罗主任对那几人说声辛苦,禹明更有底气了,虽然没能联系上罗主任,但导师显然知道他这么做的目的。

等病例车推到众人面前,禹明看一眼罗主任,罗主任不紧不慢走到病例车面前,找出第一本十年前的病例,在众人面前展开。

章副主任目光定了定,笑容突然僵在脸上。

“上午我给病案室的侯科长打电话借病历,因为有份病历年代久远没录入电子系统,病案室的同事们帮忙找了一下午才找齐,时间不充裕,没来得及做ppt,曹教授,麻烦你把这份病历传阅下去。”

办公室安静了一会,议论声又起。

病历先拿出来一份,就这么摊在院领导和几位资历最老的教授面前。

赵教授抽出一张红色的麻醉记录单,紧接着又找出术前访视单和查房记录,为了和邻座的教授们一起观看,她眯着眼睛将纸张在面前竖了起来。

在座都是麻醉老本行,一看就明白怎么回事。

再次抬起头时,刘教授鼻梁上镜片的光芒一闪:“罗主任,这是……”

副院长和程书记对照着禹明的幻灯片来回看,也隐约明白过来。

舒秦离得有些远,看不清细节,但透过纸张的背面,依稀能看见手写记录。

“这是我2008年做的一例麻醉,当时我们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还在架构中,麻醉记录单和查房病志一律只能手写,但患者入院经过和围术期情况都完整地保存在病历里面。”

那份病历从刘教授手里传到了党委书记手里,又递给纪委王老师。

上级们确认完了,轮到下级医生互相传阅。

除了校本部的两位纪委老师,所有人都有临床经验。

大家都看出这位十年前的患者跟禹明笔记上的病例一样,都是肠梗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送进手术室后,拟行剖腹探查术。

像这种典型的病例,症状和诊疗经过往往相似,但连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和年龄体重都这么接近,并不多见。

然而由不得他们不信,因为病历上的细节比幻灯片上的更吻合。相较于禹明的笔记,罗主任的这份才有可能是真正的病例来源。

“要不是亲眼看到截图,我也不敢相信两份病历会这么相像,十年一个轮回啊,这十年间,我们科手术间从三十多间变成了六十多间,年手术量更是从五万多台涨到了九万多台——”

嗡嗡嘈嘈的杂音不见了,空气里一片静默,章副主任确认过病历,嘴唇紧闭。

“可这也才一份病历,后面还有四道大的病例分析题,背景也都差不多,就算这份病历出现了巧合,总不可能五份都是巧合。”

“是啊,七年制这次笔试上的这道题目怎么说?”武教授跟章副主任互相一眼,指指禹明的幻灯片,“冠脉搭桥手术,还未开胸患者就血压骤降,接着就出现了室颤、心跳骤停,实施紧急复苏,试卷上这道血管活性药物的多选题,足足占了五分。而你禹明的笔记上,也有一道类似的题目。体外循环我们每天都做,但这种情况一年到头才有几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