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西江月(29)(第2/2页)

“世子,是我吵醒你了?”

晏清源懒懒答道:“我根本没睡着,何谈吵醒?”

“世子不是累了么?怎么也睡不着?”归菀迟疑着要不要把帐钩再挂起来,在床前站着了。

晏清源微笑,眸光定在她脸上:“我等你呀。”

明明脸上倦容已显,还有闲情逗笑,归菀真想骂一句无赖,倒只嗔他一眼,好生规劝:

“世子每日那么多事,快些睡罢,明天不还有一堆的事在等着世子吗?”

说着,一扭头,示意他,“就差几针了,我去绣完。”

晏清源胳臂一伸,把她拉到身边,揉了两下小手,沉沉笑着:“说也奇怪,有时确是极累,反倒睡不着。”

归菀柔声说道:“那是因为世子心里的事,太多了,可是再有天大的事,人也得睡觉。”

像哄三岁稚子似的,把被褥给他一盖,拍了拍被角:“世子,你睡罢。”

“你给我唱两支江南的民谣,我就睡。”晏清源还是不让她走,分明耍赖,归菀手抽不出,无可奈何,只能坐在床畔,任他握着,那一声声婉转缠绵的调子一出,晏清源渐听得双眼发饧,犹坠桃源,迷蒙不觉,竟昏昏沉沉睡了过去。

听呼吸声均匀起来,归菀屏息,辨了片刻,轻声试探道:“世子?”

无人应答,她透上口气,会的歌谣都唱了个遍,嗓子都涩了。把手慢慢挪开,目光不由自主又落到他平静祥和的面上,唯独眉宇间,似还有些不平之意,这么一看,他也不过如此,婴孩般蜷睡,如果这个时候一把尖刀刺入,他是否毫无招架之力?

归菀是第一回这样仔细注视他睡容,又陌生,又熟悉,一颗心毫无章法地跳了半日,一掌心的汗,最后,把他被角朝里掖了两下,走到榻边一坐,怔怔瞧着花绷子,又发起呆来。

这一夜,晏清源睡的极好,却还是如常早起,接到消息,徐州押送来的战俘到了。出乎意料的,晏清源热情款待了萧器等一众人,宽宏大量地安排好,心里一盘算,晏岳该到徐州了。

经场恶战,徐州民用凋敝,疮痍满目,三军主帅晏岳奉晏清源之命赶到徐州后,也带来了一道诏令,命军司钟弼及时做好安抚百姓一应事宜。

手头正好有大量梁军俘虏可用,悉数上阵,先前李守仁筑起的水堰很快就铲作平地,复为农田,一行人站在坝边就商量起了军务。

七嘴八舌一番议论,和晏清源定下的策略倒不谋而合,皆以为南下过江为时过早,柏宫为头等大患,其次便在贺赖,河南不保,邺城便似大喇喇引颈受戮一般,着实让人难安。

等再接到晏清源的书函,得知晋阳的一队精骑,正开拔南下;邺城晏九云统率的一部,也赶在途中。慕容绍随即整合三军,准备西移。

这个时候,钟弼的煌煌檄文作成,让军中主薄一过,纷纷道言辞磅礴,自有震慑南梁之效,钟弼便又誊抄一份,发往了邺城。

柏宫谯城久攻不下,无奈粮草耗资,便派出一队人马,一路去搜罗梁军新败彭城后丢的辎重兵马,以供补给,倒也颇有收获。

这一天,先是探马来报东南大行台慕容绍引大军鸣鼓挥旗长驱逼来,后又有信使飞入,送来晏清源的手书一封。

果真,引经据典,文采飞扬的东西,柏宫懒得去看,骂一句晏清源不知找谁写的酸文,直接丢给王适,命其读给众幕僚一听。

王适抑扬顿挫,一鼓作气读完,哈哈大笑:

“鲜卑小儿,这是要明公你速速投降!拿高官厚位、妻儿家眷当筹码呢!”

柏宫怒道:“去他妈的!我若降他,不如自戕!”一脚险些踢翻火盆。

寒冬凛冽,王适扇不离手,眉头一皱,随即笑劝:“明公自然不需要降他,他反复写信相劝,正是因拿明公毫无办法,不得已为之,既然钟弼的檄文也大告天下,明公莫急,我有两计,这就替明公解围!”

妙计在手,王适一副踌躇满志模样,其余副将却有些动摇,也劝起柏宫:

“既然邺城有心,明公回去,还能授予原职,且明公一家老小,都在晏清源手中,如今战事僵持……”

一语未完,王适冷飕飕的眼风扫过来:“尚未交手,何来僵持?明公岂是贞阳侯之流?回邺城,信不信晏清源能放过尔等,却定要图明公性命?!”

说完,镇定自信一笑,把众人瞧了个遍,“也不对,主将是要杀光的,到时,诸位也想一尝被大鼎煮烂的滋味?”

说的人心头一凛,便都默不作声,彼此目光交汇一番,转而问起王适:

“参军有何妙计?说来听听!”

王适倒也不故弄玄虚,把晏清源的信朝火盆一丢,一挽袖口,朝小几前一坐,把笔取来,那两个眼睛,盯着柏宫,一笑道:

“先待我替明公再骂一骂晏清源!”

说的众将一愣,以为是什么锦囊妙计,到头来,还是耍嘴皮子劲!眼看众人面上是个说不出的神情,王适心知肚明,也不说话,柏宫早在帐中踱来踱去,却是深以为然:

“不错,参军为我回书一封,再替我亲自跑一趟建康如何?”

两人目光一对,彼此默契十足,王适朗声大笑:“属下正有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