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四份名单(2)(第2/2页)

不过有一点是真的,那便是盗墓贼们的本事的确不遑多让,正应了那句谚语: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上窜下跳的,不消半天的功夫便摸到了地宫的入口,把一旁围观的孙殿英眼珠子都差点瞪掉了。

原来,在高大的明楼后面,有一个“哑巴院”,传说招募的工匠都是哑巴,以防止工人泄露工程的机密。在哑巴院北面有一道琉璃影壁,影壁之下便是这地宫入口。

慈禧的地宫构造复杂,琉璃影壁下正隐藏着地宫入口。如果从正面横向挖掘,会遇上条砖砌死的隧道;如果从宝顶上垂直往下开掘,则会增加多倍的距离;而如果从琉璃影壁下直接坠入,便能就近打通金刚墙,从最短的途径进入地宫。

在明楼底下进入古洞门,过道尽头则是一道内部浇铸了铁筋的墙壁,它的里面就是“金刚墙”。地宫的入口就在这金刚墙下。地宫修建得十分坚固,要完全刨开硬砖可不是见容易的事儿。怎奈孙殿英这厮盗宝心切,不顾劝阻,直接动用了炸药。在硝烟弥漫的残砖断石中,盗墓贼们扛起洛阳铲,再向下深挖数丈,终于呈露出一面汉白玉石墙,它就是金刚墙。砸开金刚墙,整座地宫,便毫无保留的呈现在众人的眼中。

东陵被盗后,民间曾留下了一些传说,比如刚进去的时候,打头的士兵们曾在一片黑暗中,看到屏风后有几个穿着古装的格格,翩翩起舞,等火把打过去,便失去了踪影。又比如说这地宫中满是机关陷阱,踩错一个砖,那标枪,倒刺就两边招呼来了。亦或者直接扯下去,活活的溺死在水银坑中,变成了人体标本。一路下来,别说是那些愣头青士兵,就连指挥的盗墓贼们亦是损失惨重。还有人说,在取下慈禧口中夜明珠的刹那,整个昏暗的寝宫里绿光大作,而慈禧那具保养得极其完好的尸体,也在瞬间长满了白毛,然后‘刷’的一下伸出了手指甲……

这些到底是不是真的,没有人清楚。不过有一点杨开知道,那就是在孙殿英满载而归之后,善后的人员在地宫里漏了水,足有四五尺深,按说这地宫里是没有风的,但水面的涟漪却持久不散,还时不时发出阵阵揪心的哭声,也不知道压着什么厉鬼精怪。清室重敛时,技术员用抽水机抽了五天才抽了一半,即使现在都要定时抽水,才能保证慈禧的地宫遗址不被淹没。

东陵大案在杨开的印象里,就只有这些。光这些,也够他喝一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