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2/2页)

夫妻俩膝下两个闺女,一个儿子。大丫九岁,三丫四岁,去年给取了名字,大丫叫姜欢,三丫叫姜慧。长子小名虎娃,大名姜兴,现在也七岁了。

姜三郎叫姜叔孝,种田比不上老大,但胜在孝顺,现如今跟着老大种田,也是个老实能干的。就是娶了个姜老太瞧不上的儿媳妇,三儿媳吴莲花是个逃难过来了,家里连一亩下等田都没有,嫁过来就破破烂烂一身衣裳。

老三家就一个闺女,五岁,叫姜雅。

姜四郎姜季文还没成家,但他小时候念过书,识字,在镇上寻了个好差事,在酒肆里做账房,一年到头还能攒个几贯钱回家。

至于姜二郎,他和几个兄弟们都不一样,小的时候跟着兄弟们一块进村学念书,兄弟们都一念书就喊头疼,唯有他坐得住,沉得下心念书,还因此得了村学教书秀才的看重,亲自替他改了名字,唤做姜仲行,几个兄弟的名字都是跟着他改的。

十七的时候考上了童生,后来便一直在考秀才,只可惜到底家里底子薄,考了六七年的,一直没中,不过即便如此,他在家里还是很得姜老爷子看重的。

姜仲行的妻子,也就是刚刚生了孩子的何宛何氏,是大柳村老童生家的次女,脾性很温和,只是姜老太一向不和几个儿媳妇亲,所以两人关系倒也是淡淡的。

姜老太与儿媳实在没什么可说,过了会儿,孙氏端了鸡过来,酸溜溜道,“娘,您吩咐的鸡,我给端来了。您可真疼二弟妹,还特意杀鸡来给她补身子。”

姜老太闻言冷笑,“咋了,我喂的鸡,杀一只给老二家的补补身子,你也要管?这个家你孙氏做主了不成?”

孙氏哪敢跟婆婆正面交锋,闻言立即萎了,话也不敢说了。

姜老太见孙氏老实了,才道,“给家里男人每人舀一碗,一碗汤三块肉,别胡乱糟蹋吃食。剩下的温着,给老二家的补身子。”

孙氏一听就开心了,二弟可不在家里,这么一来,能喝上的上鸡汤的,可就他家大郎和三弟,反正自家占了便宜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