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调令(第2/2页)

村长摸着胡子笑眯眯点头,“要的要的,你现在可是县令了。”

姜老头就在一边摇头:“叔,你二位也真是的,二郎还是你们看着长大的。咋能给二郎行礼,这不乱了辈分麽!甭管多大的官,那也得喊你们一句老爷子不是!”

村长和里正也是一笑,孙氏和郑氏忙过来添了两杯茶,请两位老人家坐下。

等坐下了,村长才道明了来意,道:“这回我来啊,就是想求二郎个事儿。”

姜仲行立马道:“老爷子有什么事,只管吩咐。”

这两位辈分是真的高,且一辈子为村里付出,端的是德高望重。就连姜锦鱼入族谱,都是两位老爷子操持的。姜仲行也是真心敬重两位。

村长和里正两人含笑对视一眼,才道:“这么些年,咱们村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我同你三太爷就商量啊,能不能在咱们村办个村学,这不刚定了个章程,听说你回来了,我跟你三太爷就急忙赶过来了。”

一听是办学的事情,姜仲行也正色起来,道:“这是好事,咱们村里孩子不少,是该送去读书。再者这村学办起来,附近的孩子们也能受益。您二位既然来找我,那我就给您二位介绍个人选,当初同我一起考中秀才的梁秀才,您二位可还记得?”

村长忙道:“那自然记得!”

姜仲行接着道:“梁兄学识扎实,若是肯来,那这村学必然办的起来。且他为人品行高洁,教书育人最合适不过。另外,”他顿了顿,接着道:“若是办村学,我出两百两给村里买些田地,就当是祭田,日后出息就用于这村学的开销。”

村长本来还只是想姜仲行介绍个夫子,没曾想他主动提出要出银子,顿时又是喜,又是觉得羞愧,生怕姜家人误会,他是上门来要银子的,忙摆手道:“不成,这不成,这钱该村里人出,咋能让你出,这不是占了你的便宜么!”

姜仲行豁然一笑,他为官多年,手里银子真的不缺,能为村里做些好事,也算是他给一家子积的功德了。再说了,他常年在外做官,可姜家却还是扎根在双溪村的,能打点好关系,也是好事。

“老爷子别推辞。我出这银子,谈不上占便宜不占便宜。我也不是那等胡乱做善事的,这村学的束脩啊,您还得收。我这祭田的出息,也不是随随便便谁都给的,只给那些考出功名的,就算考上个童生,咱们村里给他一家子送个十两银子,那也是一种鼓励不是?”

村长恍然大悟,“到底是读书人聪明,想得多!别说十两银子,就是五两、三两,村里人肯定也愿意送孩子来村学!”

乡下为什么读书人这么少呢?一来就是没银子送孩子上学,二来麽,大多数人都觉得,读书就是费钱,只出不进的,供不起!

若是让村里人知道,这读书读得好,不仅不费钱,还能往家里送银子,那愿意送孩子来念书的,就多了。

姜仲行也不是嘴上说说,第二日便去了一趟梁秀才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