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四十一章 扩张(第2/2页)



苏理成和曾珂都为之愕然,苏灿的一番话,似乎总是这样,在他们面前打开一扇又一扇的窗户,见识一个又一个的世界。

“现在你们恐怕已经想到了我想要说的内容,搞单位定点订货签单,这百分之十的份额,已经是我们能够达到的最高了,想要再进取一些,不光要和这些企业头头脑脑打交道,更要取得各种各样的资格,劳神伤力,最后的成果也是不见得的,年营业额也不过才百万。”

“但是零售,我们在全夏海市站的市场比例,才不过百分之一,如果将分店开出去,走零售路线,我们如果能够占据全夏海市文具百分之十的市场,那么一年我们在夏海市的营业额,就是千万,一千万!”

苏灿慷慨激昂的说完,发现自己父母像是看大猩猩一样的盯着自己,表情满是惊讶。

一千万的年营业额,那么纯利润差不多就是三百万,一年三百万的利润入账,在这个年代里,已经很了不起了。当然,这也完成了资本最原始的积累过程。

这个年代里,很多人是不屑于提到钱,或者赚钱的,很多老知识分子的眼睛里面仍然习惯于两袖清风,一杯小酒,三五知己,揽月微醺的生活。更别提在夏海市这个小城市,生活节奏,人们的思想,就连时光,都是缓慢的,这个单纯年代里,很多单纯的人也根本没有那份闯入商海搏击赚钱的激情,相对而言,一份永远跌不破的铁饭碗或者金饭碗,再加上少许的社会地位,就是他们一辈子所追求的东西。

这种思想本没有什么错误,可是谁又知道,在未来的商品经济社会,财富已经成为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的最直观体现,相亲时候的问题从一个人的思想怎么样,人品怎么样,道德怎么样,直接跃升到了他的钱有多少,他的学历是什么,这个学历对应的月工资是多少,有没有车,有没有房,娶女孩家里能够拿出多少礼金,婚礼要有什么样的排场,能够请到市上的哪些头头脑脑

就像是大学毕业一起工作约定结婚再到最终分手的女孩对男孩所说的那样,“不是我不够坚持,而是这个世界变太快。”

要赚钱,要体现价值,这就是生活的无奈。

瞪了苏灿老半晌之后,曾珂才道,“我明白了,你就想父母开分店吧,那也要等,我们手中才回收了四五万,这些钱除去进货,也留不了多少,不过我还可以像你大舅再借十万,他上次说了要借的,找个好口岸,再开一家分点吧!”

苏灿点点头,现在正是文具零售市场膨胀扩展的黄金时期,也是通过这个途径膨胀资本最佳的时期,这个时期一旦过去,市场趋近于饱和,那也就无可奈何了。

不过现在看来,最缺的还是钱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