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二道河桥头大拼杀(第5/5页)

李鸿义手里拿着和高波共用的那个针线包,蹲在墙角下,两手捏来捏去,几颗泪水滴在针线包上,滴在高波曾拿过的手迹上。

白茹抱着印满了高波手迹的公文包,蹲在炕角上啜泣,她此刻完全不像个十七八的女战士,就像一个十二三的小姑娘,死去了亲哥哥的小妹妹,哭得是那样伤心。

刘勋苍一声不响,蹲在炉子旁,他的眼睛气得像要突出来一样。他眼中的怒火,比炉中的火焰更旺。

少剑波满目凄凉地看着他周围的战友对死者的哀悼,内心一阵激烈的翻腾,激起他沉重的自责。他责备自己失职,责备自己粗心,“本来我明知道第二次火车开牡丹江应该在收拾了座山雕以后,而自己却迁就了群众乐极的‘要过个快乐年’的情绪,十分不谨慎地批准了这次的行动。这是一个指挥员的最大错误,也就演成了使同志和群众失掉了他们宝贵生命的悲剧。”

原来这次开车,是在群众有了粮、衣、枪之后,群众有了吃穿,少剑波本想一心一意先剿灭座山雕,更彻底地保护群众生产。可是由于几天来群众的辛勤劳动,成绩十分可观,因此生产委员会频频要求剑波再开一趟车,剑波也就迎合了群众“过个快乐年”的心理。就答应了。

他沉重地想着,“一个人民解放军的指挥员,对群众和战士的生命财产负有全责,我为什么这样不负责任地随便答应了呢!难道是天下太平了吗?此地的座山雕和九彪的匪股我一个还没捉到啊!有什么理由疏忽大意呢!真是该死!

“这还不说,车晚点了,又没有尽早地组织接应的力量。一直到战斗结束后,没死的匪徒全跑得无影无踪,接应的力量才到达,自己的指挥才能又在哪里呢?”想到这里,他的全身简直像火烧了一样,好像何政委和田副司令的声音,又在他耳边响起:

“剑波同志,你年轻,我们对你所担心的就是有时粗心和幼稚。凡事你要思虑再思虑!慎重再慎重!尤其是这次活动只有你自己,你既是司令员又是政治委员!”

这声音,使他低下了头,眼圈红了。

“坚强些,”又是何政委的声音掠过,“要经得起胜利,也要经得起失败,重要的问题是在于从失败中取得有益的教训!”

“取得教训……”少剑波不由己地自语着,默诵这一句叮咛。

突然他的心一翻腾,想起了一件特大的心事,冲击着他的脑海,“栾匪跑了!杨子荣同志的工作有遭受破坏的极大危险!”他抓了一下头发,呼吸也紧张了起来。

“这栾匪哪里去了呢?”他激烈地判断着,“战场上是没找到他的尸体,他没有被毁灭,他是跑了!因为这个匪徒他不会在敌我拼杀中加入战斗,他还舍不得他的狗命。那么他哪里去了呢?是跑到屯里藏下了吗?那样倒还好,威胁不着杨子荣同志。不会!这个匪徒不会这样,他不会放下屠刀。他随着没被击毙的匪徒进山了吗?或者他自己单独进山了吗?会的,绝对可能!这两个可能性都存在。因为一有没被击毙的匪伙,二有这群匪伙出山踏下的脚印,他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座山雕的巢穴,尽管他以往不知道。”剑波想到这里,狠狠地一顿足,“有危险,这是块致命伤。”他的心沉重地担心着杨子荣的安危。

“报告!”多日离队的孙达得突然出现在门口。

少剑波和大家的视线,齐集在他身上。孙达得刚从四百里外赶回来,当他看到山神庙前的灵柩,一进门又看到战友们悲痛的面容,他立在门口,脱下帽子,垂下头,高大的身躯,疲惫的面容,愈显得悲切。

三分钟过了,少剑波走到孙达得跟前,发出低哑的声音:“谢谢你!辛苦了,达得同志!”他们紧握了握手,“事情怎么样?”

“一切顺利,”孙达得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卷桦皮,递给剑波。刘勋苍等一齐围上来。

少剑波展卷一看,顿时眼中射出炯炯的光亮,他咬了一咬下嘴唇,“英雄!杨子荣同志,一切有了把握!就这样办。”

他的自语,激起了周围同志的精神,他们探求的眼光盯向剑波。剑波的目光亲切地向周围同志脸上一扫,拳头向下一按道:

“现在是腊月二十九日十五点二十分,我们一分钟也不能耽误,带足了干粮熟肉,马上出发。”

“是!”刘勋苍等一齐答应,“带足了给养,马上出发,一分钟也不能浪费。”他们转身就走。

“还有!”少剑波眉毛一耸道,“请李勇奇、马保军立即来我这里!”

“是!”李鸿义行着军礼,“命李勇奇、马保军立即来见你。”